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邓禹家族的政治家文学及其历史影响(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刘德杰
发布于:2017-07-06 共8270字
  和熹邓后以光大父祖之德、教养子孙为己任,对文学教育也非常重视。 《后汉书》本纪云:“(元初)六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邓绥还从父祖那里继承了心忧天下的精神。她对刘氏子弟与邓氏子弟的经学教育一视同仁,并推及到国家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规制中。本纪云:“永初三年,邓太后又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东汉有学问的宦官 (如郑众、蔡伦)就是从邓后时代开始大量出现。邓太后称制期间,两度下诏刘珍等鸿儒硕学入东观校订典籍,为东汉经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邓后子侄辈中,从子甫德学传父业 《欧阳尚书》。从子邓嗣,博学能文。 《后汉书·邓禹传》载,邓太后去世,安帝听信谗言,迫害邓氏,邓骘、邓阊等被逼自杀, “阊妻耿氏有节操,痛邓氏诛废,子忠早卒,乃养河南尹豹子,嗣阊后。耿氏 教 之书 学,遂以通博称。”从耿氏教子看,邓氏家族,无论男女,都秉承了好学重文之家风。
  
  邓氏家族良好的文学教育与德行教育相辅相成。邓禹教导子孙皆尊法度,子孙世传祖训。殇、安之时,和熹邓后临朝称制,兄弟辅政。邓后效法父祖,检敕宗族,教学子弟,邓骘兄弟子侄也勤谨自守,颇有德望。《后汉书·和熹邓后纪》载,邓太后临朝, “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 ’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今车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敕,勿相容护。‘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后汉书·邓骘传》云:“自祖父禹教训子孙皆遵法度,深戒窦氏,检敕宗族,阖门静居。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永初元年,安帝封邓骘兄弟为侯。骘等辞让,不获准许,遂逃避使者,上疏自陈,中有 “常母子兄弟,内相敕厉”之语。邓后从兄邓康 “以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数上书长乐宫谏争,宜崇公室,自损私权,言甚切至。”顺帝时,邓康为太仆,以品行方正着称,名重朝廷。可以看出,邓禹家族在文德教育上一脉相承:邓禹 “功成之后,闭门自守”,邓骘兄弟居官显位而 “阖门静居”;邓禹教导子孙要“尊法度”,邓后检敕宗族,邓骘自髡妻子;邓禹“勋成智隐”,邓康谏邓后不从,遂闭门不仕;邓禹 “笃于经书,教养子孙”;邓绥 “昼省王政,夜则诵读”,并亲自督导子弟学习。邓氏家族的文德教育总归一个“律”字---律己、律宗亲。这种高度自律的宗族精神强化了邓氏家族的凝聚力,也提升了邓氏家族的朝野名望。安、顺之际,邓氏几乎遭遇灭门之灾,以大司农朱宠为代表的公卿士大夫多为邓氏鸣不平,顺帝亦 “追感太后恩训”,邓氏家族方转危为安。邓禹家族人丁众多,累世显贵,在史书中却未留下明显劣迹,这在两汉外戚史上绝无仅有。如果史书记载可信的话,我们只能推出一个结论:邓禹家族的文德教育非常成功,宗族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约束机制。可以说,邓氏家族久经政治风雨而绵延不衰,其宗族自律精神、以文德传家的自强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内生力。
  
  值得注意的是,邓氏家教不仅重视 “文德”,而且不弃 “武略”.邓后特别提到祖父的教导--- “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三国志·蜀志卷十五·邓芝传》载,邓芝,字伯苗,新野人,邓禹之后,于汉末入蜀,曾任尚书郎等职,官至车骑将军,对和合吴蜀贡献卓着。本传曰:“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 恤卒 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据 《华阳国志·巴志》载,邓芝还好弓弩,善射。从邓芝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邓禹家族文德武略兼修之风至汉末而不坠。
  
  三、邓禹家族的文学成就。
  

  在邓禹家族中,邓禹、邓绥、邓弘、邓骘、邓嗣、邓芝的文学影响比较大,史料也较为丰富。六人中,惟邓绥、邓骘有单篇文章保存,邓禹和邓芝的文学才华可从史书保留下来的辞令中见其一斑。邓弘、邓嗣既无言辞留存,也无单篇文章传世,但有史料载录着述之事。因此,本文分析的邓氏文学并不拘于单篇之文。
  
  邓禹对历史的影响,莫过于他的 “河北进策” (袁宏 《后汉纪》卷1记录最详)。 《朱子语类》卷135:“尝欲写出萧何、韩信初见高祖时一段,邓禹初见光武时一段,武侯初见先主时一段,将这数段语及王朴 《平边策》编 为 一 卷。” 朱子所谓“邓禹初见光武时一段(语)”,即邓禹在河北对光武帝所说的如何 “定天下”的那番话,权且名为 《河北进策》。在朱熹看来,邓禹此策是北宋以前安邦定国的四大经典策略之一。该文不仅集中反映了邓禹政治军事上的杰出才识,也展示了邓禹简洁练达、文思缜密的文学功力。刘秀经营河北地区之时,族兄刘玄已经称帝,且颇有号召力,刘氏宗室大多做了更始大臣,刘秀也是更始所封萧王。刘秀若想建立 “帝王大业”,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天下 “公义”;其次,刘秀为人谨慎内敛,当时实力也很有限,要夺取天下,尚信心不足;再次,时人多信 “天意”,尤信谶言,刘秀也心存顾虑。要说服刘秀成就大业,必须首先破解上述三方面的心理问题。邓禹进策,开口就将视野引向古今 “圣明”境界,然后话锋一转,切入如何解决“天事与人事”问题。以刘秀之气魄, “天事”拘囿不住,“人事”处境却困厄重重。邓禹围绕 “人事”问题,从更始政权不足为虑说起,一口气从“德”、“武”、“文”三个方面分析了刘秀“聪明神武”的帝王 “威德”,鼓舞了刘秀信心,破除了心理障碍。然后,邓禹以 “收天下英雄而分授之”提挈纲领,从部署 “粮草”到统一天下,层层论断。史载 “上笑曰: ’且相随北去。‘因敕左右,号禹曰邓将军”.这段言辞,通观古今,总览全局,运转万里乾坤于股掌之间,气魄不可谓不雄,然而,雄放之中自有沉稳之度,睿智之中不乏豪壮之风,与战国纵横家之说辞迥然不同。
  
  若将诸葛亮 “隆中对” 与邓禹 “河北进策”作比较,我们会发现,二人思路非常相似,连用语也有不少相同处,如孔明所谓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将军)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类,均与邓禹策辞义同语近。清蔡世远叹诸葛 《隆中对》“规模宏远!”唐张仲宣赞邓禹《河北进策》“文雅光国”, 皆千古知音。
  
  邓禹留下来的还有一段推荐寇恂的话,载于 《后汉书·寇恂传》。此文开阖有度,简明扼要,亦通达睿智之文。
  
  邓骘现存文一篇,原载于 《后汉书》本传,《全后汉文》题为 《上疏自陈》,梅鼎祚 《东汉文纪》题为 《上邓太后辞封疏》。这篇奏疏措辞谦卑,坦诚温雅,颇能体现邓骘谦逊谨慎的性格,亦可看出邓氏家族谨重自律之风。邓弘以 《欧阳尚书》授安帝,文学修养应当也不错。
  
  邓绥能属文,且善解人意。和帝封她为皇后时,曾“手书表谢”. 《全后汉文》收录邓后诏书17篇,从语气、措辞及反映出来的心理活动看,其中的14篇都极像邓绥自撰之文。如 《策命长安侯即皇帝位》曰:“其审君汉国,允执其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之哉!”这是以太后姿态教导安帝,不似代言。 《立安帝诏》写太后尽心抚养幼帝时的殷切期望,又写突遭殇帝夭折的惊心和悲痛,说:“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又 《赐周冯贵人归园策》曰:“朕与贵人,托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余年。……先帝早弃天下。孤心茕茕,靡所瞻仰,夙夜永叹,感怆发中。今当以旧典,分归后园。相恋之情,惨结增叹。 ’燕燕‘之诗,曷能喻焉!”又 《遣掖庭宫人诏》云:“今悉免遣,及掖庭官人,皆为庶民,以抒幽隔郁滞之情。”这些诏书多述及邓后的宫中生活体验,推己及人,真切细腻,实肺腑之言。《诏河南尹邓豹等》是邓后写给亲兄弟邓豹等人的,她诉说自己的良苦用心,讲述祖父的教导方法等,殷殷关切,溢于言表。该文还有生动形象的口语,如 “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这些用语都不是官话,皆随口道来,当出邓后之口。从语气和文风看,邓后的《检敕外戚诏》、《报邓阊》、《敕掖庭令》、《遗诏》等诏,亦时见口语,训导之辞甚至略嫌琐细,如对面而语,典雅平实,一如邓后明察、果决、干练的为人,又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且融贯着 “诚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的国母情怀,这些诏书应是邓后自作。
  
原文出处:刘德杰. 东汉邓禹家族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成就[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03):107-1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