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爸爸去哪儿媒体论文范文10篇(4)

来源:学术堂 作者:范老师
发布于:2017-07-03 共39278字
第四篇关于爸爸去哪儿媒体论文
  

  电视节目粉丝的文本生产及其价值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摘要】: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广受好评,与此同时,节目粉丝们围绕着节目自发生产出大量的图片、音视频、文字、游戏等等,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成为节目火热之下的一种特别现象,向社会展示出粉丝群体的丰富创意和强大生产能力。粉丝的文本生产行为有其内在动因,在客观上有益于节目的传播。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媒体的生产经营者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来自粉丝的力量,重构新型传受关系。
  
  【关键词】:电视节目 粉丝 粉丝文本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 2013 年 10 月推出的一档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主要内容是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共同完成节目组布置的一系列任务。目前节目已经播出三季,在收视率、话题量、美誉度和广告营收等方面均取得骄人战绩,被称为电视现象级节目。这档节目的粉丝有个共同称号叫“爸粉”,他们自发进行创作,生产出大量围绕着《爸爸去哪儿》的图片、音视频、文字、游戏等等,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爸粉”异常活跃的表现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节目火热之时的一种特别现象,同时也向社会展示出粉丝群体丰富的创意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什么粉丝会在基本无法盈利的前提下依然保持创作热情,粉丝文本是否会对现在和未来的媒体业产生影响?本文尝试对《爸爸去哪儿》的粉丝文本类型、生产动因及其潜在价值做出探讨。
  
  一、粉丝文本生产类型

      “粉丝”最早被称作“迷”,极度的迷恋和崇拜,是这个群体的最显着特征。他们身上读者和作者的特质区分并不明显,他们拒绝只是被动接受,坚持文本能够为我所用。通过对原文本的积极重构,将大众文化资源转化为与自身社会情境有关的意义和快感,这样创作出来的文本就是粉丝文本。
  
  粉丝文本是依托大众文本而存在的产物。现代文化工业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产品,被受众解读后即成为大众文本。大众文本既带有本身的倾向性意义,又鼓励受众在文本中写入自己的意义,粉丝文本就是粉丝将大众文化资源以“为我所用”的方式进行重新解读的结果。他们通过阐释、重读、盗猎、挪用等策略去生产,由此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世界,宣扬的是与自身相关的意义和快感,而非大众文本本身潜藏的意义。
  
  本文以“爸爸去哪儿”百度贴吧、天涯论坛专版以及官方微博等的粉丝文本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粉丝对电视节目原文本的重构方式划分出五种粉丝文本类型:重塑、续写、挪用、补充、评判,目的是展现粉丝是怎样通过再创作把自己和节目构建的世界联系起来,从而求得更贴近自身的利益。文本类型的划分是为了方便进一步研究探讨粉丝创作的心理,并没有穷尽粉丝文本的所有种类。
  
  1、原创色彩浓厚的自我展演 :重塑、挪用与续写

        重塑,是粉丝将自己的社会经验纳入电视节目,在原有的文化空间上诠释出一个具有另类意义的世界,这个世界基本完整,但展现的是粉丝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非原文本的创作意图。《爸爸去哪儿》的重塑文本形式主要为同人文,即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活动及其产物 ”的文字形式。“爸粉”发表在贴吧的同人文有三类 :一是代入型,假设自己是参加节目的明星孩子 ;二是延展型,想象明星孩子们几年后的生活 ;三是重新建构型,假设把嘉宾们都换掉,变成一期新的《爸爸去哪儿》,如网友写的《爱情公寓版爸爸去哪儿》。除同人文外,还有网友在贴吧中发布生存小游戏,玩家代入明星孩子的角色,参加节目的过程中面临游戏提供的不同任务和选择。
  
  挪用,是粉丝只选取电视节目中一些有代表意义的、符号性的原材料进行整合、重组、改造,最后拼装成自己的文本,生产出新的意义。如豆瓣网友挪用人物形象创作的《爸爸去哪儿》红楼梦版、水浒传版、还珠格格版,获得了节目官微的转发。
  
  续写,则是粉丝根据自己对电视节目的理解,融入自身的社会经验、知识和想象,推测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的后续可能性。《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结束后,网友在贴吧里发表了自己写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续集”,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假设孩子们一起去四川阆中参加节目。粉丝续写的文本帮助节目延长了生命周期。
  
  重塑、挪用和续写是粉丝对电视节目的自行解读与阐释,需要细致的观察洞见和丰富的想象力,粉丝们用创作的方式将自己和喜爱的节目紧密联系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很强的创作欲望和表达冲动。
  
  2、信息与观点的精彩呈现 :补充和评判

        补充,是粉丝对节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后,做信息的再加工处理与重新发布,此举不仅加深自身对原文本的理解,更能彰显资深,收获他人的注目和赞扬。有粉丝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入手,对节目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如贴吧中的《盘点那些被字幕君和主镜头忽略的细节》《哪个爸爸最会打扮?盘点五个宝贝衣着搭配,快来点赞》等。还有粉丝乐于从各种渠道搜集嘉宾的信息,发挥想象后再写成完整的故事,如网友写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张亮&寇静》,以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评判,则是粉丝在看过节目之后,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彰显着粉丝的个性、观点和品位。“爸粉”对节目的评判,有的是抒发自己对节目的看法和喜爱,如贴吧中《长评散乱--我的感触》等帖子。还有的则是观点鲜明的批评,如帖子《一个节目透视浑浊舆论圈,详细剖析各路黑子招数》,嘲讽了造谣中伤者的用心险恶。
  
  补充和评判,都是粉丝站在高处去解析原文本,更强调自我的展现。通过生产和与他人分享的整个过程,粉丝收获的是成就感、优越感和满足感。
  
  二、粉丝文本生产的动因

        粉丝是受众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动地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去解读大众文化文本,粉丝文本则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粉丝文本不为盈利,但他们对文本的生产也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世界,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意义和快感。
  
  1、联系自身的认同心理

        认同是主体为了其自身利益,从潜意识中的动机出发而从事的心理活动,是个人特征在外部物体上的投影,为的是更好地理解这些特征。大众文化反映的是主流价值观,展现的大多是人类的世界和人的生活,受众能够很容易地将所看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产生某种认同心理,甚至将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投射到文本中去,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意义并获得快感。
  
  《爸爸去哪儿》这档真人秀节目向受众呈现的是父子亲情,亲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下至幼童,上至老人,都能很容易对它产生共鸣,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认同的内容,粉丝们也是以此为切入点去生产文本。并且,由于真人秀节目总是力图构建一个更加理想和美好的世界,普通人也常常认为明星的世界更加光鲜美好,于是以“亲情”作为心理上的连接点,有人会将自己代入这档节目中的某个角色,把自己置于节目中嘉宾所处的境地。并且,在想象着介入的过程中,很容易地获得了某种期待和满足的快感。
  
  2、满足个体的身心需求

        粉丝要求生产文本所产生的意义,对了解日常生活是有用的,期待这些意义有助于影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在和外在行为。具体来说,粉丝不仅消遣和体验原文本,还从中寻找能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在创作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和表达自我,并且将创作的文本与其他粉丝分享,在他人赞扬的声音中,获得成就和满足感。
  
  同时,创造的过程也是表达自我的过程。“爸粉”们在网上发表自己对节目的看法时,皆是立足于自己的社会经历和生活体验,借此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同样,粉丝在挪用节目元素创作音乐、图片、视频等等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构建和表达,实现与自我的互动对话。正因为有这种心理的需求,粉丝才会乐此不疲地生产出自己的文本。
  
  3、抵抗主流的文化观念

        固有的社会结构使得大众文化资源的生产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电视节目体现出的意义永远是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所倡导的,无权发声的受众因此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对它做出抵抗,从微观政治的层面循序渐进地努力,以增加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运作的空间,粉丝文本作为小众的、非主流文化的产物,也是这一抵抗过程的体现。
  
  亨利·詹金斯说 :“像其他的大众读者一样,粉丝缺乏直接接触商业文化生产工具的途径,他们影响娱乐工业决策的资源也极其有限。“粉丝们必须依赖文化工业,他们暂时还无权掌控文化的生产工具,但却并不代表他们会顺从地接受所有灌输进来的文化产品。粉丝们积极进行着他们自己的文本生产,并在一定层面上,对传统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主流文化观念,以及那些文本中所包含的优先意义,产生了抗衡的效果。
  
  粉丝对大众文本所倡导的意义,哪怕只进行了微小的、符号层面的躲避、抵制--譬如戏弄、滑稽和模仿,都会产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快感。就《爸爸去哪儿》而言,因为对节目中的明星父亲和孩子的表现不满而发表评论,还有那些流传网络的恶搞视频、PS 图片,都是粉丝在”抵制性“地解读电视文本,并通过生产文本去发挥他们建构自己意义和快感的自主权利。
  
  需要指出的是,粉丝生产的文本总是脱离不了大众文化提供的文化资源,粉丝依靠这些资源为自己赢得快感。故而大众文化的受众所产生的快感的本质在于抵抗、逃避或反击这些宰制性的力量,但却永远不可能反对或者颠覆它。
  
  三、粉丝文本对电视节目的影响与价值

        对电视文化工业来说,粉丝是值得格外关注的市场,他们经常大量购买文化衍生商品,支持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但电视节目的生产者与粉丝的不同立场注定他们的利益不尽一致,有时甚至会是矛盾冲突的。
  
  亚文化研究中着名的收编 / 抵抗范式,主要关注受众在参与文化消费活动时,到底是被文本体现的主导文化观念收编,还是对其进行抵抗。针对粉丝文化来说,官方常常将自己的文本看做独一无二的重要事物,读者则被置于相对的臣属地位,连同他们生产出的文本也遭到同样的看待。因此官方试图对粉丝的文化趣味进行收编,而粉丝生产文本的动因之一就是抵抗官方代表的大众文化,所以他们尝试自己生产文本并试图参与到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来--《星球大战》的国外戏仿作品尤其是电影,有些已经制成光盘,公开进入市场贩卖,这可能是粉丝文本商业化的最成功案例之一。
  
  目前总体而言,粉丝文本仍然是游离于大众文化之外的产物。中国的粉丝文化中,粉丝文本对官方文本几乎没有威胁,传统媒体对粉丝生产力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够,粉丝所代表的草根阶层的强大创造力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和以电视为代表的”广播“式媒体不同,粉丝文本是”窄播“式媒体,有特定且范围狭小的传播人群和渠道,但胜在多而广,形式灵活,生产不受传统规则的束缚,对原文本的热情激发粉丝源源不断地生产灵感和创意。相比之下,对一切文化内容都能够起到放大增强的”广播“式媒体缺少粉丝文本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两者的特性恰好互补。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意如果被媒体业的人员找到可行的赢利渠道,完全可能被引入主流文化加以培育。
  
  因此,收编与抵抗可能并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局面,而是官方与粉丝互相影响,彼此都产生改变的过程。尽管粉丝的文本生产可能对传统媒体文化生产模式产生冲击,但更应看到,粉丝文本营造了更多节目话题,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粉丝文本中体现出的情感和趣味,有益于节目生产方洞悉受众心理,了解市场偏好 ;粉丝积极参与文本生产的意图和行为,能够使其保持对节目的忠诚,有利于节目进一步的市场开发与运作。可以说,粉丝的文本生产行为体现着互联网的精神与特质,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媒体的生产经营者们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来自粉丝的力量,调和文化产品在服务自身利益和粉丝需求之间的矛盾,再造媒体和粉丝的关系,并以此构建新媒体时代所应具有的新型传受关系。
  
  参考文献 :
  
  ① 陶东风 :《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17.
  ② 杨玲 :《粉丝小说和同人文 :当西方与东方相遇》,《济宁学院学报》2009(02):48.
  ③ 杜晓红:《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苏州大学 2011 :47.
  ④ [ 美 ] 约翰·费斯克着,王晓钰,宋伟杰译 :《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69.
  ⑤ [ 英 ] 安东尼·吉登斯着,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 1998 :58.
  ⑥ Henry Jenkins.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M].New York :Routledge,1992 :24-26.
  ⑦ [ 美 ] 约翰·费斯克着,王晓钰、宋伟杰译 :《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15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