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运用公关知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18 共5523字
论文摘要

  公共关系学虽然在中国兴起不久,但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学在社会上的需求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公关能力在综合素质中的比重也有明显提高,但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公共关系课程。基于此,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公共关系教育,并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公共关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观念,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度有所提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一、公共关系概述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它职能的独特、内涵的丰富以及显着的实用性,其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随着世界新的经济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公共关系传播更为迅速,应用也更加广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国际性的汹涌澎湃的“公关潮”。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开创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也促进了公共关系的快速发展。

  1. 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是一个舶来词,是由英文“Pu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在汉语中没有一个能够准确概括这一定义的词语,所以就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直接翻译。目前国内对公共关系的定义多种多样,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指一种为维系良好公众关系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在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策略和规范。笔者认为,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了塑造良好的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2. 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包含了社会关系的一般特征,也有自己的个性,从公共关系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公共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公共关系活动需要由特定的公关组织才能完成。即普通公众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不是公共关系活动。第二,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特定公众。公共关系是公共组织与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公众的关系。所以不是针对特定公众的沟通、劝说活动,就不能称之为公共关系活动。第三,公共关系是在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进行的。只有在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通过地位平等的沟通,使有关公众理解公共组织的劝说活动才是公共关系活动。建立在违背职业伦理规范基础上的沟通、劝说活动都不是公共关系活动。第四,公共关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沟通。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协调公共组织与特定公众的关系,建立、协调和发展这种关系都要建立在与相关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第五,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一个组织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既可以凝聚组织员工的力量,又可以获得外部社会人士的信任,从而获得内部员工和公众的支持,以形成组织目标内外保障。第六,长期活动是公共关系要坚持的方针。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需要有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另外,即使组织已经具备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也要不间断地保持维护以及进一步地发展组织影响力。

  3. 公共关系的原则

  公共关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方法与原则,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原则。建立优良的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标,组织与公众之间只有建立平等互助、诚实守信的关系才是良好的公共关系。实事求是也是我们党主张的思想路线,而作为公共关系的首要原则,主要指的是社会组织应该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从组织的实际出发,对社会公众应保持诚实守信、透明运作、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第二,互惠互利原则。

  所谓互惠互利原则,就是一个组织既考虑自身的利益,又要将公众利益纳入组织活动目标之内,同时要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兼顾国家的整体利益。实质就是公共组织在开展组织的各项工作时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把握组织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使组织活动既能够获得利润,又不对国家、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三,双向沟通原则。双向沟通原则,就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工作的意愿与需求,并对其有合理的反馈与恢复。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可以保证公共组织信息的畅通。第四,全员公关原则。

  即对组织内部员工开展公关教育与培训,使全体员工具备基本的公关素养。建立组织员工的公关理念,创造组织整体公关氛围,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之时能够保证自身言行的准确性,以确保公共组织的健康整体形象,并使全体员工在面临公关危机时能够保持工作秩序。第五,长期坚持原则。公共组织要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只有通过长期努力,保证工作具有持续性、连贯性,并对组织工作进行长期、全面的监督、检查,以组织系统的整体优良素质取得公众的信任,只有获得了公众长期的信任,才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二、公共关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契合点

  公共关系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分属不同学科,但在许多方面存在共性,所以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并运用公共关系方法。在分析公共关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个契合点。

  1. 理念上的契合点

  公共关系的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从根本上说有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两者都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而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方法与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公共关系方法,既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公关能力,也可以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知识更好的理解。这样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全过程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接受度,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内化,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

  2. 目标上的契合点

  公共关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角度看,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解决矛盾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标,维护个人或是组织的良好形象是其具体任务。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其根本任务。二者在目标的表述上有一定的不同,但可以看出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活动。

  将公共关系的方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能使大学生掌握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的技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有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原则和过程上的契合点

  在实事求是、双向沟通、全面发展、长期坚持的原则体现了两者在核心原则上的契合。公共关系活动以实事求是、互惠互利、双向沟通、全员公关、长期坚持为原则。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这些原则从字面上并无相似之处,但体现了对实事求是、双向沟通、全面发展、长期坚持等核心原则上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与学生的成长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才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教育双主体的定位,保证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正掌握学生动态并进行必要的引导。只有通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环境,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才能提升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任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4. 工作方法上的契合点

  两者工作方法的契合主要体现在协调内部关系时,以信息交流为手段,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公共关系活动需要通过沟通、劝说等方式开展,而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通过教育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相互认可,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效果。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过于呆板,学生对教育者以及教学内容的认同度较低,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知识,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公共关系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工作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三、运用公共关系知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我国的公共关系活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工作方法和程序,但公共关系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应该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1. 运用公关技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网络时代变得多元化。大学生接收的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收的信息基本一致,不存在信息不平等的现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教育方式,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体———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应当得到教育者的尊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进行平等双向沟通。因为人与人之间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够了解对方的需求。要使大学生能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授的知识,就应该了解大学生想要接收怎么样的知识,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学生的诉求,并依据学生的需求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

  在与受教育者沟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把受教育者作为公关的对象,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需求,从而消除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认识的差别。同时,教育者还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法,以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认同度,只有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他们才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内化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运用公关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很多大学并没有专门开设公共关系这门课,只有部分文科专业会在课程中穿插公共关系的内容,这造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以及应对危机时不知所措。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中,实践课的内容较为匮乏,所以可以运用公共关系的实训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

  通过开展课堂公关教学与实训,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比重,以增加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增强同学们的公关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公共关系方法进行实训教学。可以通过同学们的自由组队,运用公关分组讨论的方法,讨论、分析、策划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时政问题、理论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 或通过情景模拟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危机,由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引导,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的授课方式,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还应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训系统化,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训体制。将课堂公关实训计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范围,以保证课堂公关实训的有效开展。这样既可以使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方法,还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 应用全员公关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完成的任务,学校的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应积极配合,从而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方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要运用全员公关理念进行全员公关,要对可能对学生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方面进行公关。所以学校应制定一套从上到下的规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准则,具体规定每个层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要求。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应该掌握相应的思想政治理念,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学生工作各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的接受度,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并自觉践行。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员,要顺利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要与他人成功合作,否则就会寸步难行。一旦有部分学生认同校园文化,其他学生就会受其影响,最终形成大多数人都自觉践行的学习、生活准则。

  在推广校园文化时,学校各个部门应当通力合作,只有形成从下到上的全员公关模式,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公共关系知识,能够促使大学生树立公关意识,遵守公关的行为准则,并将其内化为一种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纠正错误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所以,高校应该充分运用公共关系方法,使公共关系知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方法补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居延安. 公共关系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熊源伟. 公共关系学[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范军,刘静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特点及对策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08,( 2) : 90.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李文,赵川,司建平,赵云,吕越,闫国立. 大学生公共意识与沟通能力探索[J]. 中医教育,2010,( 4) : 21.

相关标签:公关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