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饭店员工的社会责任对离职的影响结论、思考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31 共624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同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
【第2部分】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导论
【第3部分】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和离职理论研究综述
【第4部分】西安某四星级饭店案例实证研究
【第5部分】饭店员工离职问题的管理策略
【第6部分】 饭店员工的社会责任对离职的影响结论、思考及参考文献

  5 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西安某四星级饭店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国内外文献数据等资料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模型构建的同时,研究并总结了影响员工离职的诸多要素。

  研究额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人口统计变量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有一定影响被调查者工作满意度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均存在显着差异。受调查者离职倾向基于不同层面均表现不同差异,如人口统计变量就要求团队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尊重成员个体诉求,在具体情境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尊重并提高每位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即以个体差异来采取对应管理方式方法。30 岁以下的员工离职倾向表现出较多分歧和差异,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设立中,应举办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建立有效薪酬和奖惩体系,促进人才的保留和发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诉求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递增。个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诉求且其紧要程度相关性也不尽相同,最为急迫的需求是人才保留与长远发展的原动力。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员工工作回报满意度,也体现出员工工作目标是薪资获取和晋升的统一,即体现自我价值又实现团队效益的结合,因而管理者应以不同团队成员诉求为基准,提供不同的团队培养方案和个体培养计划,以实现人才的长久发展。

  2. 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饭店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以自行裁量的责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强。

  3. 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饭店员工离职倾向有负相关性影响,并且饭店对团队成员行使自行裁量的权责体系对离职有较强程度的影响。

  4. 饭店员工工作满意度中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员工工作满意度中对饭店整体的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影响不明显。

  5. 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在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作为管理者应该知道,当企业对员工责任缺失时,员工就会对产生怨恨心理,这种情绪会导致工作满意度的降低,从而影响到离职倾向。当然,企业对员工一次的责任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并造成离职,但因偶然责任缺失引起的员工离职现象次数为零。离职决策是一个长期过程,此外员工也会给企业留下弥补的机会。如果企业经常对员工责任缺失,长久以往必将影响个体员工对组织的信任,致使员工满意度骤降,离职现象频发。

  5.2 研究贡献

  在研究的贡献方面,本文构建了饭店员工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概念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西安旅游业的饭店领域相结合,探讨饭店行业员工的社会责任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以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机制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两者可以相辅相成。本文提出了针对西安饭店行业管理的改善策略:强化对员工法律责任的承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企业人本管理;合理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

  5.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次实证研究以实地就业及员工代表深度访谈为主,研究样本只有一家饭店,而西安的四星级以上饭店达 36 家,抽样的饭店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待于相关研究进一步检验。另外,由于时间、精力上的不足采用的抽样方法没有到理想的分层随机抽样,所以样本代表性不足,特别是具有某些特定特征的样量比较少,比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有一人,可能影响到了研究结论。这显然是一个研究遗憾。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样量扩大,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更趋于多样化,并且将研究区域扩展到整个西安市甚至全国的饭店,这样研究的结论也更具有代表性。

  2. 研究方法较简单

  本文通过实例访谈,实证分析,案例研究等形式方法对饭店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关系加以研究,所得结论实际意义明显,因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有限,定量分析不够深入。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定量研究,定性分析等多样化方法加以对比调研。

  3. 论文内容有待扩展

  影响员工离职倾向较为显现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组织文化以及个体选择性因素,本文仅在组织和个体层面加以研究,未对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有一定研究认为外部环境亦会对离职现象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希望日后的研究能在社会环境等其他变量和因子考量上加以深入分析,得出全方位的研究结果。

  此外,本文仅参考态度变量进行研究分析,未对行为变量加以考量。饭店员工的离职现象从发起到实施有一定过程,在此过程之内,行为先兆和信息预示等,形如工作绩效,效能,考勤等诸多方面的细致调研均有助于变量的研究和因素的分析。

  4. 调研对象有待更多实证

  由于目前国内针对饭店企业员工离职的研究不多见,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影响方面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的结论尚需要其他更多的实例调研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外文文献:

  [1]Henderson J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ourism; Hotel companies in Phuket,Thailand,after the Indian Ocean tsunam[i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7,26(1) :228- 239.

  [2]Juan L 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orth-creating activities[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008,35(4) :990 -1006.

  [3]Kang K H,Seoki L and Chang Huh. Impa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ctivities on company performance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Management,2010,29(1) :72 - 82.

  [4]Tsai W H,Hsu J L,Chen C 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selec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programs and costs `evalu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telManagement,2009,29(3) :766 - 778.

  [5]Seoki L,Heo C 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among US publiclytraded hotels and restaura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tel Management,2009,28(4) :635 -637.

  [6]Sheldon 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London: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32.

  [7]Carroll,A.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Society,1999,Sept.38:3.

  [8]Davis,K.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California ManagementReview ,1960:70-76.

  [9]W,C.Frederick.The growing concern over business responsibility[J].California ManagementReview ,1960:54-61.

  [10]Archie B.Carroll.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11]Harold L.Johnson .Busines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Framework and Issues[M].Belomont,CA,Wadsworth:1971.

  [12]Keith Davis,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business assump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al(16),1973:312-322.

  [13]Clarkon M B.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92-117.

  [14]Herzberg,F.B.One 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87,65(4):109-120.

  [15]Mobley W.H.Employee Turnover:Causes,Consequences and Control ,Addison-Wesley,Reading,1982.

  [16]Mobley W.H.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turnover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7,62:237-240.

  [17]Mobley W.H.,Horner,S.,and Hollingsworth,A.T., 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turnov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8,Vol.63,No,4:408-414.

  [18]Price ,J.L.The study of turnover [M].L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19]Marsh,R.,and Manari,H.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A predictive stud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7,Vol.22:57-75.

  [20]Hoppock. Job Satisfaction[M].New York:Harper%Row ,1935:236-245.

  [21]Locke,E.A.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J].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Psychology,1976,6:32-35.

  [22]Koys D.J.The effects of employee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urnover on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unit-level,longitudinal study[J].Personnel Psychology,2001,54(1):101-115.

  [23]MinjoonJun,Shaohan Cai etal.TQM Praetice in maquiladora:Antecedents of employee Satisfactionand loyalty.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2006,(24):791 一 812

    [24] Price,J.L. Mueller,C.W. Professional Turnover: The Case of Nurses[M]. New York: SP Medicaland Scientific, 1981.

  [25] Mok,C., Finley,D.A.. Job satisfa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demographics and turnover of hotelfood-service workers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86, 5(2):71~78.

  [26] Price J.L. Reflection 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turnov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power,2001, 22(7):600~624.

  [27] Kovner,C.T., Hendrickson,G., Knickman,J.R., Finkler,S.A.. Nursing care delivery models andnurse satisfaction[J]. 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4, 19(1):74~85.

  [28] Houkes,I., Janssen,P.M., Jonge,J.D., Bakker,A.B..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intrinsic workmotivation,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A multisample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3,76:427~450.

  [29]Simons,T.& Cathy A,Enz. Motivating hotel employees.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Administration Quarterl,1995,(2):20 一 27.

  [30]Terry Lam,Hanqin Zhang. An investigation of employees’job satisfaction:the case of hotels inHongKong.Tourism Management,2001,157 一 165.

  中文文献:

  [1]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2.

  [2]徐礼平. 企业人才主动离职模型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12 月

  [3]谢晋宇 王英 .企业雇员流失:原因、后果和控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张勉.企业雇员离职意向模型的研究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5]唐健雄 1,涂馨 1,BoH.Ferns2.领导社会责任取向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旧金山州立大学,美国 旧金山 94132)

  [6]桂燕.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09.

  [7]刘刚,李峰.企业道德建设对员工满意度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中介效应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89-97.

  [8]辛蕾. 软件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D]. 硕士论文.中国科学研究院

  [9]冯丽. 广东机场业履行劳务工的社会责任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2009.

  [10]陈芳. 管理者价值观、组织公民行为及员工留任的关系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谭小宏,秦启文,潘孝富. 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441 一 443.

  [12]凌文栓,方俐洛,龚梅. 珠三角地区企业员工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29 一 34.

  [13]李艳华.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6.

  [14]王靓.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5.

  [15]晃罡. 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结构及其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6]谢永珍,赵京玲. 企业员工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32 一 34.

  [17]李成文. 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实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5,5:34 一 37.

  [18]吕英. 基于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地区 IT 和零售企业为例[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9]王伟松. 铁路员工公平感与工作态度变量及离职意愿关系研究[D] 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0]张勉,李树茁. 人口变量、工作满意度和流失意图的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51一 56.

  [21]袁声莉,马士华. 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22 一 24.

  [22]朱瑞雪,郭京福. 社会责任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4,(12):12.

  [23]韩海录,员工满意度、工作参与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中国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6).
 

  致 谢

  又是一年毕业季!转眼间,我将要完成学业离开母校,当我重新踏进校园重拾书本的那一天,人生已有了不同的轨迹,今天让我再次回想这段历程,心中只有欣慰和感激,欣慰的是这段特殊的求学生涯使我更加进步,感激的是有了这段不寻常的生活历程,让我的人生更加圆满。

  在西外宝贵而又短暂的求学生涯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莉霞教授。导师认真的态度、深厚的理论基础、严谨治学的作风、以及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王老师的博学,让我知道学无止境需要不断努力;老师的勤奋,让我知道天道酬勤需要始终坚持;老师的乐观,让我明白人生除了事业的成功,更要收获家庭的圆满。我的导师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管理任务,虽然工作繁忙,但都会抽空与我约见,每一次与老师的交流,都收获良多。在毕业论文准备期间,从文章的选题、构思、框架安排、修改直到定稿,老师不厌其烦,字字斟酌,这让我铭记于心。导师对于我生活上的理解与照顾,更是让我深受感动。导师对我的付出和帮助将时常牢记在心。

  同时,我的社会导师陈清亮老师,虽有社会职务,工作非常繁忙,但每次同老师的短暂交流,都让我茅塞顿开,老师的很多行业指导对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要感谢李九全教授!潘秋玲教授!陈锋仪教授!苏红霞教授!乌永志副教授!是你们带领我更深入的走进旅游学的殿堂。以及我的专业课程代课老师,对我学术上的关爱和支持。借此机会,向各位关心我成长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虽然研究生学习生涯已到,但你们的教导将不断督促我继续前行。

  感谢我的硕士同学王索因、刘倩倩、童璐、陈开拓、刘建华、田原、周帆,陪我走过美好的硕士生涯。王索因和刘倩倩是同学,更是室友,刘倩倩的善良,热心,无私帮助;王索因的开朗,大度,你们毫不计较的关心,让我时常感到同学情谊的可贵。

  还有我的家人,弟弟贾栋,在查阅外文文献的过程中,他不厌其烦。感谢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我!使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再深造的梦想。儿子李承泽,你的可爱,你的笑容是我生命中最美最宝贵的珍藏。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与我相濡以沫的老公李亮,从不计较的付出,理解与支持,不仅是我经济上坚强的后盾,更是我疲惫时心灵安宁的靠岸,感谢你为我付出的一切!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孤立的,如若没有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不可能办到,我感激自己有这样一个空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说声谢谢,我将带着这份感恩,坚定的走完人生路!

相关标签:饭店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