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与建议探析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熊鑫
发布于:2020-04-15 共8547字
  摘 要
  
  在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势头下,不少地方展开了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之路,特别是 2016 年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之后,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向高潮。对于依靠传统产业支撑的欠发达县域来说,发展全域旅游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又能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到现代服务产业的“弯道超车”。目前国内对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研究相对欠缺,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全域旅游理论内涵,对推动当前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问题与建议探析
  
  石城县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作为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本文选取石城县为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理论基础,实地走访调查石城县通天寨、九寨温泉、雍和文园等景区,访谈石城涉旅部门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收集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对旅游发展阶段、旅游产业链各节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对全域旅游概念认识不足、旅游资源底数不清、旅游发展路径不清晰、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创建不明显、旅游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滞后、旅游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延伸程度不深、旅游专业人才匮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旅游监管疲软、全域化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资源、政策、区位、后发四个层面对石城全域旅游发展相对优势做出归类,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了全域旅游发展动力,从决策路径、资源路径、产业路径、空间路径四个方面分析石城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提出了探索全域市场化管理体系、优化全域化旅游空间体系、培育全领域产业融合体系、打造全域化优质服务体系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为同类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全域旅游 发展路径 石城县。
  
  Abstract
  
  Under the growing vigorously momentum of all-for-one tourism, many places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ll-for-one tourism. In particular, after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launched the creation of a all-for-one tourism demonstration plot in 2016, push the all-for-one tourism creation to a new high. As for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ies which supported by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all-for-one tourism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fully tapping and utilizing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but also protect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it can optimize the thric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aliz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modern service industries’ curve overtaking. At present,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for-one tourism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is relatively lacking. Research on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can further enrich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all-for-one tourism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 the current China.
  
  Shicheng County is the source county of Jiangxi's mother river, the Gan River,and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 as an underdeveloped area, a variety of unfavorable factor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ing, backward facilities, and shortage of talents have led to backwar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ake Shic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industry chain theory,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ory, the researcher visited and surveyed scenic spots in Shicheng Geopark, Jiuzhai Hot Spring,and Yonghe Cultural Park in Shicheng County, interviewed local residents and staff in the tourism department of Shicheng, and collected field discovery data. By us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 analyze the stag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ach nod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and summarize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all-for-one tourism when developing all-for-one tourism in less-developed areas.
  
  Meanwhile, existing problems are deep-rooted,such as the base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unclear;the development path is not clear; the low level of tourism marketization,brand creation is not obvious; the tourism basic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public services are lagged; the constellation effec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not obvious; the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is not deep; the tourism professionals are lacking,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tourism supervision is weak; incomplete macrocosmic synthesis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he f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Shicheng's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classified from resources, policies,locations, and backwardness. From the suppliers and demanders analysis the power of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making path,resource path, industrial path, and spatial path, analys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hicheng's all-for-one tourism. And bring up a series of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for instance, proposed to explore a macrocosmic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system,optimize the macrocosmic tourism space system, cultivate an industry-wid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ystem, and create a macrocosmic high-quality service systems, etc. It is attribute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at came acro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for-one tourism, and hav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imilar areas to develop all-for-one tourism.
  
  Keyword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Shicheng County。
  
  1 引言
  
  本章是对本论文写作的总体设想与构思,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背景,明确本文研究的具体选题;根据研究基础工作,确定选题的研究案例点;论证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论文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设计论文框架。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
  
  (1)我国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旅游产业由“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原材料工业——高度加工业——服务业”的演进轨迹。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三大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3 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图 1-1)。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五年(2014-2018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数据来看,旅游业对我国 GDP 和就业综合贡献率双双超过10%(表 1-1)。这意味着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2)旅游市场持续兴盛,旅游需求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曾说:“食以常饱,然后求善。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总结出经济富足后人们才会进而追求精神层面的感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居民“钱袋子”鼓起来,富起来的中国人有了出游的经济基础。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角度看,旅游需求是人们物质满足后的精神追求。2013 年 2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带薪休假得到制度保障,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得到政策支持。国民假日增多,法定节假日与周末给国人出游提供了时间保证。出游的两大基本条件“有钱”“有时间”都基本满足,旅游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等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国内游客总量从 1984年的约 2 亿人次增长到 2018 年的 55.39 亿人次,增长近 28 倍,国民人均出游由1984 年的 0.2 次/人/年增长到 2018 年的 4 次/人/年,增长约 20 倍。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旅游需求由观光为主导向休闲度假、探险娱乐、民俗体验、健康养生等多元化转变。潜水、跳伞、自驾、骑马、秀演等深度参与项目备受游客热捧。
  
  (3)旅游业供需矛盾持续突出,“供不应求”与“供给过剩”同步存在。每到黄金周,长城不分内外,故宫人山人海,九寨沟成为“九堵沟”,精品客栈“一房难求”。旅游旺季优质景区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2015 年,全国共有 213 个 5A 级景区,占全国 A 级景区的 1%,但其收入达到 1745 亿元,占全国 A 级景区旅游收入的 70%①。从旅游需求方来看,游客对高品质旅游产品需求旺盛。但从旅游供给方来看,同质化旅游产品过剩,高品质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旅游投资热度集中在酒店、旅游地产、低品质景区,普遍存在特色不强、市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资源闲置率不高。《2018 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也指出,旅游业还存在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广大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
  
  (4)多方综合探索,旅游业由“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主动探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尝试。例如,广州增城区在 2008 年制定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实施“千园计划”,整合社会资源,城乡联动,实施增城主题功能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绿道、公园及休闲体育等配套设施,以全区域公园化推进全区域旅游化,建立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增城模式”(史寿山,2016)①。海南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抓好精品城市、旅游综合体、度假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点、住宿餐饮店等景点打造,注重打通交通连接线,建设旅游景观带,打造全域旅游走廊,并在此基础上抓好软硬件设施,提升全域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推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旅游模式(魏成元,2017)②。
  
  宁夏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建设宁夏全域旅游目的地,有序规划和打造特色产品,形成全域布局,实施“旅游+”工程,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年、全天候旅游服务,动员区域全员力量,形成“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四全”模式(许丽君,汪建敏,2017)③。2016 年 7月,***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宁夏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下去。2015 年 9 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推进“全域旅游”工作。2017 年 3 月,“全域旅游”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域旅游”成为当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和参与。2018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旅游与农业、交通、教育、工业、健康、冰雪等行业跨界融合,工业旅游、田园综合体、房车旅游、研学旅行、康养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竞相发展,也促使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旅游业态全面升级。不仅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理论学术界也对全域旅游开展了深度研究,不少学者从“全要素”“全领域”“全方位”等角度,提出了类似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19 年 9月,全国共有 71 家创建单位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1.2 全域旅游政策背景。
  
  2015 年 9 月国家旅游局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出台了诸多政策保障任务推进。公布了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首批共计 262个,第二批共计 238 个。2017 年 6 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 号),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和行动指南。由于全域旅游涉及区域内的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需要各部门联动、各行业配合、全社会参与、多力量支持。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各领域也纷纷推动“旅游+”的相关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旅游建设提供了指南。《“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了包括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厕所革命、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休闲绿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旅游区(点)道路交通标识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等 16 项重点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工程,为这些工程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
  
  在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方面,2017 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多部门合力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这一政策的出台,抓住了当下游客要求进入快捷、游览悠闲的心理,也非常符合当前自驾、自助、自主的旅游特征,契合了旅游发展对交通的要求,推进旅游交通产品创新,也是该政策的一大亮点。当前,我国在铁路、公路、水上、低空飞行、交通文化等旅游交通产品上形成了一整套产品创新体系,这一政策促进高端旅游产品市场供给,对各类新兴交通旅游产品建设提出了标准与计划,是应对新兴旅游市场的政策体现。
  
  在卫生建设方面,2015 年 1 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发动“旅游厕所革命”,提出了量化目标。2016 年修订出台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将旅游厕所纳入 A 级景区等创建和评定工作,《“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也提出到 2020 年累计完成 10 万座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推动旅游集中区域的厕所建设,建设更加人性化,管理更加注重信息化和创新性。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015 年 9 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标志着旅游设施信息化开始加速。该通知包含了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建设、推进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互联网”投融资创新、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旅游网络营销模式等十大重点行动计划。
  
  在投融资方面,2015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国家重点旅游景区、“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线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扶贫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同时,明确指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随后,2015 年 08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购买融资租赁服务。2015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等七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以 PPP 形式参与到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改造,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016 年 4 月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放宽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可行投资模式。2016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鼓励依托资本市场,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 PPP 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市场化融资。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了利好条件。
  
  在旅游设施用地方面,2015 年 11 月,国土资源部联合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支持景区内公共设施用地供应,加大旅游厕所的用地保障,对自驾车和房车营地等新业态的设施用地提出了详细要求。在农业、林业、教育、体育、文化等各领域,中央及国家各大部委都加快提出了支持全域旅游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为“全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1.1.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背景。
  
  石城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 953 年)建县,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全县辖 6 镇 5 乡、131 个行政村、188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 1582 平方公里,总人口 33.3 万。
  
  石城是赣江源头县,拥有“绿水青山”,经济发展却一度滞后,是曾经的国定贫困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2014 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49820 人。
  
  虽然处在赣闽粤边境,周边环绕众多经济发展高地,但是县内只有 206 国道、356国道,济广高速、泉南高速 2 条高速贯穿,没有开通一条铁路。由于受到交通限制,加上赣江源头严格的环保准入机制,石化、化工、电子、汽车制造、建材制造和印染、造纸等工业项目和社会服务业等领域企业均受到引进限制,在承接海西经济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方面,相比周边地区弱势明显。
  
  在权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努力寻求区域发展路径时,石城县在 2006 年开始编制旅游规划,开启了旅游发展之路,提出“旅游强县”战略,在旅游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成为江西“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旅游产业集群试点县”。经过几年的打造,石城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九寨温泉、通天寨等景区相继开放,旅游集散中心、物流园等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逐步攀升,旅游带动就业、扶贫。
  
  2015 年 9 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多个省、市、县(区)踊跃参与申报。石城县提出坚定不移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2016 年 2 月,在首批 262 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区中,石城成为江西省 18 家全域旅游创建单位之一。2017 年石城成为“江西省首批旅游强县”,2018 年石城被列入“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全域旅游的概念
  2.2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1 比较优势理论内涵
  2.3.2 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比较优势
  2.4 产业链理论
  2.4.1 产业链理论概念
  2.4.2 旅游产业链理论
  2.5 产业集群理论
  2.5.1 产业集群概念
  2.5.2 旅游产业集群概念
  
  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3.1 石城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2 石城县旅游发展概况
  3.2.1 石城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3.2.2 石城县旅游产业链各节点现状分析
  3.3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3.3.1 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共性问题分析
  3.3.2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4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4.1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比较优势分析
  4.1.1 资源比较优势
  4.1.2 政策比较优势
  4.1.3 区位比较优势
  4.1.4 后发比较优势
  4.2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动力机制分析
  4.2.1 供给动力
  4.2.2 需求动力
  4.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4.3.1 决策路径
  4.3.2 资源路径
  4.3.3 产业路径
  4.3.4 空间路径
  
  5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5.1 探索全域市场化管理体系
  5.2 优化全域化旅游空间体系
  5.3 培育全领域产业融合体系
  5.4 打造全域化优质服务体系
  
   6 结论

  (1)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制约石城全域旅游发展的最大因素。本文对石城县旅游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认为石城从 2006 年开始,经历探索阶段、起步阶段,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虽然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但 2016年以来增长率有所下降,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弊端显现,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市场化程度低、人才短缺、接待能力不足、业态不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层次较低等诸多短板,这些都需要石城县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石城全域旅游新的突破和蝶变。

  (2)“岩、泉、源、莲”是石城的核心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打造潜力巨大。本文基于比较优势分析,认为石城县的四大旅游资源中,丹霞地貌、温泉资源、赣江源头、白莲之乡存在明显优势。随着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四大核心旅游资源与本土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可塑性较强。

  (3)形成县城、乡村、景区三个空间路径。“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三个全域化空间格局已经形成,空间内部特色功能划分明确,规划较为详细。但需要拓展空间维度,从旅游资源打造角度,产业发展角度,抽象的城市文明文化角度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划分,进一步丰满石城全域旅游发展空间路径。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原文出处:熊鑫. 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