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香港潮牌文化的建设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3 共67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一章】香港本土潮牌文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Douglas B.Holt的品牌文化创新理论
【第三章】 香港潮牌文化的建设背景
【4.1 4.2】1996—1999年日本潮牌后来居上
【4.3】1999年后--原创品牌中流砥柱
【4.4 4.5】I.T服装集团商业模式
【结语/参考文献】香港潮牌文化发展历程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香港潮牌文化的建设背景
  
  香港其自身的复杂与特别所构成的城市文化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笔者选择香港为例来论述“潮牌文化”的概念,既有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这一客观因素,也有笔者自身偏好的一部分感性因素。作为从小看 TVB 电视剧,听着港台“劲歌金曲”成长起来的 80 后一代,对香港有着特殊情感的不在少数。那里是身居大陆的中国人的视角下很好奇的一片土地,尽管模模糊糊的知道它同属于中国,却总是有着很强的文化间隔。我们对香港这块特殊土地的文化认知,很容易被很多即成的概念,如“文化沙漠”“港英政府造成的文化断裂”等先入为主。但只要走近它,扯去那层罩在认知上的偏见便不难发现其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正如陈冠中对香港文化的定义:“移风易俗的效应,加深了港人的身份认同,本身成为一支可辨识的、有主体性的杂种本地文化系统,被称为港式、港味、港产,或直接称为香港文化。”
  
  这其中的复杂与丰富性,自然不能简单的用“沙漠”予以定义。再加上客观的历史因素,二战后,香港被英国带入资本主义新秩序,使其比大陆提早进入现代化进程。有了这些特殊条件,如完善的市场经济、英美文化的流入、49 年后在香港出生的新一代婴儿潮的崛起等,都为香港能建立成功潮牌创造了适宜的土壤。这些成功品牌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互为表里。成功的品牌,表现了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也同时孕育了成功的品牌。
  
  笔者以城市为单位来论述潮牌文化,是因为品牌文化与城市文化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成功的品牌文化是在适宜的城市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独特的花朵。正是伦敦的朋克气质孕育出了 Vivienne Westwood,巴黎优雅精致的城市文化才令Chanel 经久不衰。所以在具体以香港 I.T 为例来论述潮牌文化之前,笔者将介绍与之相关的城市背景因素,为后续论述做有必要的铺垫。
  
  3.1 地理位置
  
  从地缘文化的角度来看香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让我们能更加明白其文化的形成原因。“地缘文化是以地理学为核心展开的文化探讨,其地域概念是古代沿袭或俗称的历史区域,它再生成之初当然是精确的,但由于漫长的历史逐渐泯灭了其地理学的意义,变得疆域模糊,景观易貌。”
  
  香港地处中国华南,珠江口东侧,北隔深圳河与广东深圳相接;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南临南中国海,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这一天然良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化交汇的地方。追溯历史,当年英帝国侵华时,在选择香港还是舟山群岛作为殖民地的决策上,最后选择了香港,根据强世功教授的观点 “英国占领香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殖民,而是为了商业贸易和经济利益。”
  
  英帝国是看中香港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在广州进行商业贸易,这就从一开始注定了香港以商业为主的城市调性。正如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在阐述文明的地理基础的篇章中,按地理位置区分了高原游牧民族,平原农耕民族和海岸区域的海洋民族。认为海洋民族是开放、勇敢和智慧的。这种强调个人与平等,多元文化并存的文明基础,成为香港独特的文化身份。“由于英国占领香港的目的不是殖民,加之英国人认识到香港与内地在种族和文化上融为一体,难以殖民,于是,当九龙和新界居民对英军占领进行强烈抵抗时,英国人也没有完全采取殖民屠杀政策,而是采取‘间接统治’的思路容忍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这使香港成为了保留自己文化的殖民地,随着英帝国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流入,这东西文化的糅合被香港人选择性吸收后创造出独特的自身文化。改革开放后,于中国,由珠三角、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大珠三角区域,成为了中国的“南大门”;于西方,香港是西方文化最先进入的门户。这使香港成为了沟通中西文化的平台,使其即是西方世界通向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通向西方世界的跳板。我们铭记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的同时,也不可否认英国为香港注入了资本主义性格、企业性格和城市性格。使香港具备了成熟的资本主义大环境和品牌成长的良好土壤。
  
  3.2 香港服装产业介绍
  
  香港服装业起步早,经验丰富。从六十年代起,服装业已成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业。在完成产业结构的第二次转型后,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十分发达,海、空航运的吞吐量在世界上都是排名第一。高效率的保险、法律、质检等商贸服务队伍,使香港服装业对外拓展以及世界各地商家在香港发展,得到很好的支持。在这有利的商业环境中,香港服装产业快速完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建设阶段,为之后向设计为中心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服装生产中心转化成服装设计中心这一阶段,与香港贸发局卓有成效的工作莫不可分,使香港加强本土时装品牌的建设,开始了香港品牌走向世界的新阶段。香港贸发局成立于 1966 年,是香港专职拓展对外贸易的法定机构,主要职责是为港商缔造良机,负责为港商拟定每年的全球贸易拓展计划,包括国际展览会、港货展览会、贸易代表团及经济合作研讨会等,仅服装一项贸发局每年要组织参加世界上的大型活动就超过 20 个。通过这些活动,让香港时装与世界时装界有了接触,也借此机会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使人们看见香港本土品牌的时装。
  
  最近一次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主办的第 46 届“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及第 13 届“香港国际时尚荟萃”,于 2015 年 1 月 22 日闭幕[22].两项展览一连四天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盛大举行,合共吸引来自 87 个国家及地区逾 38,000名买家参观采购。两大时装展览云集约 1,800 家来自 27 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展示最新款的品牌系列、成衣产品、配饰、布料、配件,以及相关的专业服务等。
  
  “香港国际时尚荟萃”更迎来超过 660 个国际时装品牌参展。贸发局于展览期间安排近 60 项精彩活动,包括超过 30 场时装表演,还有设计师分享会、不同主题的时装业研讨会及交流活动等。今年香港贸发局继续举办“Hong Kong inFashion”,让“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及“香港国际时尚荟萃”跳出会展、联动全城,欢迎全港潮人一同参与这项时尚盛会,让公众一同体验香港时尚魅力和尽享购物乐趣。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粗浅了解到香港服装产业发展的繁荣现状,由贸发局举办的香港时装节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及亚洲最大的时装展,为香港本土服装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香港潮牌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3 香港青年文化
  
  香港回归以后的特别行政区的命名注定了它是个“特别”的地方。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在后殖民语境下,香港的文化认同不得不被提到。不论作为中国人愿不愿意承认,他们成了既不是英国人也不是中国人的“香港人”这一独特群体。
  
  1949 年后出生的造成香港“婴儿潮”的群体,“因为人多势众,他们的文化取向带动了香港文化板块的移动”.这是一代相比上一代更香港本地化的一代,是伴着英美文化成长的一代。这种文化的暂时失根状态很容易被新进入的大众文化影响,使得新一代“香港人”茁壮成长。但尽管听着英文歌吃着洋快餐成长起来,这种与原生文化间的隔阂并未消失,如前面提到的香港最初被殖民的意图是以商业为主,所以英国在殖民期间是一直允许中西文化并行存在的。
  
  “婴儿潮”后成长起来的香港青年,面对复杂糅合的本地文化,在找不到可以紧紧依靠的主体性文化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要开始尝试创造自己的“新文化”,在这种试图建立的过程中,碰撞出独特的专属香港文化系统的文化现象。
  
  如香港电影的“无厘头”风格、陈果镜头下营造出的香港青年的无助感,都渐渐成为香港文化基因里面典型的特征,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语言系统,表达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愤怒、激情与迷茫。
  
  从上世界 80 年代开始,青年人的生活再无法避开流行音乐,梅艳芳、谭咏麟、达明一派几乎无人不识。武侠小说成为新潮流被搬上荧幕,香港电影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周润发、张国荣、张曼玉成为全香港追捧的偶像。年轻人被这些传媒方式影响着,“英雄”不再与维护民族尊严、打日本鬼子有关,而是从小混混的小马哥到“草根代表”的尹天仇,这比任何政治人物更能说出一个时代的转变。文化不再是上层社会专属的雅致之物,而成了每一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年轻人将那些严肃、古板的奢侈品牌请下神坛,开始创造适合自己的穿着风格。
  
  有着共同审美观、对时事有着共同态度的年轻人逐渐聚集在一起,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从已有的时尚品牌风格中,形成了独特的分支---为他们自己代言的“潮牌”.在香港已有的成熟的服装产业环境中,潮牌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青年人品牌市场的主力军。
  
  3.4 香港潮牌发展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左右香港经济和社会开始迅速发展,当时与韩国,台湾,新加坡并称亚洲四小龙,逐渐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成熟的商业环境使香港成为全世界人民趋之若鹜的购物天堂,正如 mylittle airport 的专辑《香港是个大商场》所表达的那样。
  
  香港如今的潮牌消费情况,除了美国和日本流行的潮牌在香港一一可以买得到,更得港人欢心的要属本地原创潮牌。这些潮牌更贴合港人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文化生活保持亲密的互动,得到了香港年轻人的推崇。下面笔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香港本土潮牌和潮店,来介绍目前这类品牌的繁茂之状。
  
  CLOT 是香港着名艺人陈冠希于 2003 年创办的凝结集团(CLOT FAMILY)的简称及该公司旗下潮流服装品牌名称。CLOT 品牌服装是知名度十分高的明星个人潮牌,在全球潮流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该服饰品牌与凝结集团同时创办,现任主理人为陈冠希。CLOT 与 NIKE、PEPSI、levis 等着名服装品牌都有密切合作,而 CLOT 的店铺 JUICE 也成为了香港潮人们的旅游胜地。
  
  JUICE 是陈冠希开设的潮流品牌服饰集合店,主要售卖街头风格的服饰,服饰大部份选自东京和英国两地,是一些年轻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街头文化产物。街头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综合体,囊括了如 Hip-Hop、Pop-rock 等亚文化,而代表这类文化的风格服饰均可在 JUICE 所贩售的潮品中找到,JUICE 店主要代理的品牌大致有 Head Porter、Head Porter Plus、Original Fake、Medicom Toy、visvim、Nike、adidas、CLOT 以及 CLOT 和其他品牌的联乘(crossover)设计产品等,不过 JUICE 店主要还是以售卖 CLOT 牌为主营。JUICE 目前的店铺分布在香港、上海、台湾/台北、马来西亚/吉隆坡。CLOT 希望透过不同的媒介去影响时下的年青人去建立自我的形象和适合的生活方式。
  
  SUBCREW 于 2004 年在香港正式成立,由 Sam Lee 李灿森主理设计。论香港领航滑板风格的潮流就非这个品牌莫属了,是现时香港最具潜力的潮牌之一。
  
  SUBCREW 名称来自于 submarine 以及 crew 两个单词,意味着 SUBCREW 就如同在深海中坚守自己岗位,并与大家并肩作战的团队,且行事低调却不受地域界限影响。一直走 street style,偏向滑板风格,色彩运用上比同期的港牌新品更丰富更多元化。SUBCREW 的主要商品有时装,帽子和前卫的饰物等。主要目标顾客是 14-25 岁的年青人和对潮流有兴趣的人。Sub 是 SUBCREW 的两条副线之一,主要目标顾客为消费能力较佳和高时尚品味的人,消费年龄层为 22-35 岁。Sub会选择较上乘的面料制作和剪裁,所以价格会相对更高。Sub 现时的主要商品为外套和裤子,将来也会推出其他产品。SUBCREW 现在的店铺已遍布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广州、成都、大连等地。与世界级品牌 Casio、Alain Mikli、New Era、Converse 和 Vans 都有过联乘合作。
  
  4A 在香港不是景区的等级,而是由香港的潮牌教父葛民辉创办的个人潮牌,品牌以慢工出细活为经营之道,对产品的细节要求极高。葛明辉对明星潮牌有他清醒的认识,“你估(以为)你是明星便有人买你的东西?这不是长远的计划,我要 Fans 拜倒的不是我的名字,而是 4A 这个品牌在产品细节上的工夫,识货者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说到 4A 对细节的要求,例如货车帽顶通常有粒钮扣,用来遮掩帽顶缝合的不规则,但 4A 要求厂商不用钮扣,用手把帽顶缝合位对得整齐;又如 T 恤上的图案不采用丝印,而是用较贵的植毛;间线夹棉大外套要逐格印上图案再对位等。这样做虽然又辛苦又费时间,但从大家对品牌的追捧程度可看出识货的还是多数的。4A 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快速成为香港最顶尖的潮牌之一,不只是因为葛民辉的明星效应,4A 以慈善作重点,加上优质的用料和独特的图案设计,再加上限量和独特的销售方式,令 4A 成为大受潮人喜爱的品牌。
  
  Fingercroxx 是香港 I.T 服装集团旗下的一个自有原创品牌,由关锦雄(Wallace)担任其设计师一职。Fingercroxx 算是比较典型的街头潮流品牌,其设计风格紧贴街头潮流的前沿。从日常生活作为出发点,以生活化的服饰设计作为主导,着重图案设计的同时,也对 Fingercroxx 的布料慎重选用。街头潮流的元素随处可见,如 dot 柄、防水拉链、邮差包等等。另外,Fingercroxx 的设计师关锦雄(Wallace)将根据每季不同的主题重新设计出独有的品牌卷标,用服饰卷标来贯彻主题,让穿着者的自我个性更突出。
  
  除了这些潮牌,还有一些以店铺为“名牌”的潮店或买手店遍布香港旺角、尖沙咀、中环、铜锣湾等地。想要购买前面介绍的这类潮牌,去香港各大商场如利时商场、信和中心都可以买得到,或者遍布香港的 I.T 品牌集合店,店内各种代理的潮牌应有尽有。但是有一类店铺深入香港腹地,隐藏在不知名的街角或巷尾,知名度却丝毫未因此而打折,成为香港本地潮人或来港游客的朝圣之地,这就是更小众类型的买手店或者潮品店。这些店铺的店主和买手本身就是潮人,有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和审美趣味,所以被他们选购的货品也得到喜爱这类风格的顾客们的一致认可。
  
  位于洗衣街的 CHICAGO 鞋店是香港顶级老字号球鞋店,早期想买 Air max、Air Jordan 的香港人都会来这里打转。尽管 2000 年后香港的球鞋店开始增多了,也丝毫不影响 CHIGAGO 鞋店,这种早已形成了的独特风格和独到眼光,就是买手店的杀手锏。有球鞋风向标之称的 CHIGAGO 鞋店经历了 NIKE DUNK SB、Adidassuperstar、VisVim、New Balance、Red Wing、Danner 等不同时代的球鞋交接,依然屹立不倒,想知道现在流行着什么球鞋?走进 CHIGAGO 打一个转就知道了。
  
  另一家以潮牌鞋子为主的鞋店是位于旺角弥敦道的红鞋宜潮流买手店,红鞋宜创立于 1997 年,当时以日版球鞋起家的他们如今已经是无人不知,之后更引入各种原宿品牌,如 NEIGHBORHOOD、WTAPS、 BAPE、UNDERCOVER、CDG 等潮牌,到 2006 年迁至旺角潮流特区,随着 VISVIM、MASTERMINDJAPAN 等品牌的引入,红鞋宜已经是香港潮人必去的潮鞋买手店,红鞋宜的展示窗总会摆放当季最新的单品,去逛一逛就知道这家老铺为什么火了 20 多年。
  
  位于油麻地弥敦道的 Popcorn 被公认为香港最强的美式潮流买手店之一,买Supreme、Dickies 等美国牌子必去的潮店。Popcorn 由早期位于一楼售卖本地品牌为主的小店,摇身一变成为美式复古味极浓的地下商店,令小店人气急升。其店内装修都是老板亲自设计,拿货主要是老板亲自在美国选货,而 Popcorn 的优势也在于物品齐全(Supreme、Undefeated、Stussy、Dope、Dickies)价格公道、新品上市比其他店快,如 Supreme 单品发售后立刻从美国发回香港,3 天内基本到店,速度快得惊人,同时他们还是 Dickies 的经销商。
  
  以上仅是香港众多潮牌和潮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例子,在香港旺角、上环、铜锣湾等地无论是逛商场还是穿街入巷,非常便利的就能找到各种风格的潮牌潮店,香港城市的潮牌氛围目前仍是很多一线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可以看出香港青年对潮牌的推崇程度。所以若以城市为单位论述潮牌文化时,笔者首先想起香港。置身于香港,最经典的、最潮流的品牌和单品都可以买得到,潮牌服装市场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主力军已不单是美国、日本等地的潮牌,有着自己独特风格和主张的本土潮牌也已远销世界各地,扛起为香港潮牌代言的大旗。
  
  3.5 本章小结
  

  这些对香港相关城市内容的脉络梳理,能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香港潮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特殊性与丰富性。正如能创造出西式咖啡和中式奶茶混合饮品-----“鸳鸯”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一样,它的服装风格也在这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后,经过疼痛、迷茫和徘徊,最终找到了香港人自己的文化认同,创造出超越了传统文化又明显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港产文化。这种无论是相比于最初的“纯种”
  
  传统文化,还是对英美文化的全盘接受阶段,最终建立起来的本地化文化才着实让人着迷。萨空了曾说“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于香港……这个文化中心,应较上海更为辉煌,因为它将是将上海旧有文化和华南文化的合流,两种文化的合流照例一定会溅出奇异的浪花”[25].随着香港人逐渐找到身份认同,伴着上世纪 60 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服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服装被年轻人首当其冲的用来表达态度和个性,为这种迷人的多元文化找到了相应的物质外壳,形成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服装风格。而这找寻与试探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是在一次次外来文化浸入后才逐渐清醒。香港 I.T 服装集团,作为成立最早的香港本地潮品店之一,几乎见证了这一发展历程,以品牌自身承载了这近 30 的香港服装发展史。笔者将以 I.T 集团为例来具体探讨与剖析香港潮牌的文化建设与实现路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