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艺术设计论文

数字时代艺术设计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2 共5731字
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说,就是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为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模型,最后转变为一系列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存放在计算机内部。”[1]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今天,我们可以便捷的进行网上冲浪、网上购物、在线交互学习、网上交友等,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游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充分领略异国风情和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设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数字技术的冲击和影响。

  一、数字时代对艺术设计发展的积极影响

  1、拓宽了艺术设计领域

  艺术设计内容广泛,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CI设计、标志设计等等,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以将视觉传达设计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 [2]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等设计语言、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是设计师将头脑中的创意思想物化为视觉符号的过程。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直接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使得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从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到照相机、电影、电视机的发明,再到数字媒体的出现,互联网、数字电视、互动数字媒体、人机交互游戏、网络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不断扩大。尽管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载体仍然是图形、文字、色彩、影像以及它们之间的重构关系,仍然以视觉传达方式作为信息交流的手段,但数字技术已经突破性的冲击了传统的艺术设计范畴,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平面设计这狭义领域,如:海报设计、招贴设计、CI设计等二维空间的设计,还拓展到了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三维空间的设计,影视广告、电视广告、界面设计等四维空间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逐渐由形态上的二维平面化、视觉元素的静态化向多维立体化、动态化方向转变;视觉传达媒体逐渐由单一化的媒体向多媒体交叉组合领域发展;传达和接受方式也从单向信息传达、被动接受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和主动参与互动方向发展。在其他设计领域,数字技术也同样改变着传统的设计模式,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内涵。

  2、更新了艺术设计的观念

  数字技术较传统媒体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其一,”数字技术使影像的复制、修改、挪用和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技术规则超越了艺术的规则“ [3],数字技术替代了传统繁琐的手工劳作,减少了设计者的重复劳动,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使设计师能够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和创意构思。其二,新的数字技术使得设计师不再受到传统表现技能的制约和束缚,成功的突破了设计构思和物化表现之间障碍。其三,数字技术基于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消除了地域界限,使得信息传播实现了零距离,极大降低了传播费用。 所以,在电脑设计软件升级换代速度快、网络传播日益发达、网页界面眼花缭乱、虚拟平台多元化、传统设计手段和表现方式受到颠覆性冲击的数字时代,艺术设计逐渐从二维平面化、单一化、视觉元素静态化,不断向多维立体化、视觉元素动态化、交互化和综合化方向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4],这些新变化,都拓展和延伸了设计师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引发了艺术设计观念的变化。

  3、提升了艺术设计的手段和方式

  由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计软件版本升级换代周期缩短,设计软件功能日趋完善,操作简单便捷,使得传统的画纸、画笔、尺子、圆规等设计工具逐步被键盘和鼠标代替,专业性极强的复杂运算和精密制图都可以由电脑瞬间完成,任何”不专业“的构思和想法,都可以通过设计软件工具变得很”专业“,所以,过去只有经过长时间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的创作技巧,如今普通人借助数字技术创作软件工具也可以轻松实现,这就使得艺术设计发展日趋”大众化“,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家而又人人都不是设计家“ [5 ]。电脑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好帮手,它不仅将设计师从繁杂、缓慢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计算机可以轻松、快速的完成设计作品,而且还为设计师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设计师可以利用电脑简单便捷呈现设计方案效果图,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意见,通过设计软件工具,能够在构图、色彩、字体、肌理、布局、造型等多方面迅速、便捷的修改原稿,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的处理大量的文字、图形、影像信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会产生许多新的构思。

  4、实现了艺术设计的交互性

  传统媒体如无线广播、电视节目和报纸杂志等都是单向信息传递,只能按照信息传播者的感觉、体验和事先确定的方式来传播,而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但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是被动的受众,可以主动的加入到信息加工处理和发布之中,”好的交互方式应该是减少人机界面的约束以实现自然地人机交互功能,使使用者达到‘用户自由’的状态“ [6 ]数字时代的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关系,极大的提高了受众人群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性、选择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5、改变并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方式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了改变并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已逐渐超出了单纯的平面设计的狭义范畴,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也由二维平面扩展到了多维空间,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印刷设计、展示陈列设计、影像设计等,也产生了众多的设计类型,如多媒体传达设计、网站设计等,网络的普及和无纸化的数字化艺术设计将受众人群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比传统表现方式更具视觉冲击力。传统的单纯以广告、书籍装帧、包装装潢、形象识别等主要手段的视觉传达方式已日渐式微,综合性、立体化的视觉传达方式已成为舞台的主角。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日趋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拓展,视觉传达设计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沟通上的线性化开始逐渐向形态上的立体化、动态化、动静整合化、沟通上的互动化方向转变。” [7]目前,虽然传统媒介如报纸报刊、电视广播等在信息传播领域仍占主导地位,但建立在数字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如数字杂志、短信微信、移动电视、3G媒体、网络媒体、触摸媒体等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网民的上网时间,博客、视频、电子书、微信等新媒体逐渐成为当代网民浏览的主要内容,新媒体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媒介,但对传统媒介而言也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方式。

  二、数字时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局限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设计过分依赖技术

  “在我们欣喜于科技带给我们视觉效果的无穷变化时,似乎我们渐渐忘记了设计初衷,盲目地沉浸于形式的玩味之中。”[ 8]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设计师大多过分热衷于技术的炫耀,而其艺术设计作品的创意思想却显得空洞乏味。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它本身并不具备设计能力。在艺术设计上,只有设计师在设计中体现出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创意,其作品才能够令人耳目一新、津津称道,而在数字时代,缺乏创意也恰恰是当代设计师的”软肋“和通病。概括起来,数字时代我国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有些设计师过分依赖电脑,设计意识、设计思维、设计能力逐渐弱化,甚至有些人陷入了“只要学好软件就能搞好设计”的误区,由于过分依赖软件技术,而创意思想匮乏,就使得设计作品缺乏生命力,再娴熟的电脑技术,也无法掩盖设计作品的空洞、肤浅和乏味。第二,有些设计师过分依赖电脑,而人文素养缺乏。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坚实,人文素养较低已是个公认的事实,绝大多数同学并非先天酷爱艺术,而是因为报考艺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考不上大学,就去考艺术”,已经成为我国高考的一个特殊现象。由于艺术类院校文化课分数线普遍偏低,所以,大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约束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涌入了设计专业,这些学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一遇到理论课就打瞌睡,漠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显得日渐凋零。西方文化如洪水猛兽般侵蚀着我国传统文化,年轻一代盲目追捧异族文化,对金钱、物欲顶礼膜拜,乐此不疲的推崇外来节日,如:愚人节,万圣节,情人节,又或者圣诞节等等,而对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知之甚少,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也使得当代年轻设计师人文素养普遍缺乏。

  2、设计作品缺乏个性特征

  由于数字技术功能的程式化,就使得过分依赖技术的设计师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他们缺乏个性化的创意思想,缺乏独特的审美构图、色彩处理和字体设计等能力,而是依赖计算机本身提供的程式化的功能和特效来设计作品,所以就造成艺术设计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在视觉上缺乏惊喜和刺激,体现不出设计作品的鲜明个性。这种程式化的设计,由于缺乏新意,即使有着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在感官上引起短暂的刺激效果,终将被受众所厌倦抛弃。另外,在数字时代,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所有山水花草、鱼虫飞禽、园林风景、世俗风情、田园风光等等,都可以成为设计的素材,如今的设计师可以足不出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上搜寻到海量的图片,面对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素材资源,设计师们往往放弃了对原创设计素材的追求,盲目的、不加理解的使用现成的素材,由于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设计作品过多的使用现成的素材图片和效果,出现严重的雷同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视觉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艺术设计作品出于商业化运作需要,设计师往往利用设计软件,采取简单的复制、拼凑、模仿等方式,仅仅通过添加炫目华丽的滤镜效果、抄袭现成的精美特效、套用绚烂精致的设计模板等手段来完成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商业味道十足,缺乏美感,过多追求表面形式的千变万化,却漠视科学的视觉原理,对文字毫无秩序的随意组合,致使设计元素混乱堆砌,色彩、布局、文字、图片杂乱无章,视觉形式越来越单一,令人生厌。

  三、数字时代做好艺术设计的深层思考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到了数字时代,这是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任何国家、任何领域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数字技术的渗透和冲击,我们的生活也不可避免要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数字时代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交际、休闲娱乐等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时代,数字技术突破了平面的、静态的宣传效果,以更加强烈的个性化视觉效果,快速、便捷的传递着各类信息,这种数字化的发展已是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当代艺术设计之中,电脑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不可缺少的设计工具,目前设计软件众多,如:处理图形图像的Phtoshop软件;处理文字编排的Illustuator,图文编辑的CoreDraw软件,Maya、3DMAX等等,当代设计师熟练使用这些工具,代替了传统尺、笔、颜料,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硬件和数字媒体软件技术,将所要表达的形象进行解构、变形、重构组合进行创造,将立体的三维空间和影音技术影响下的四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进行合理搭配,将现实角色和虚拟角色进行有效混合,给受众人群创造出全新的审美体验,充分体现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形式美、空间美和语言美。但值得注意的是,电脑毕竟是工具,它不能够取代人脑进行设计,人的大脑远比电脑要复杂得多。所以,在数字时代,我国的艺术设计要标新立异,卓尔不群,就必须走出电脑替代人脑的误区,注重培养既具备良好造型艺术和良好人文素养,又掌握先进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创意设计的人才。所以,当代设计师除了熟练掌握数字技术以外,还要求设计师知识面更广泛、感悟能力更强、文化素养、艺术品位更高,要实现设计师与设计工具完美结合。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趋频繁,大量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涌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些设计师由于缺乏我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对西方设计流、设计大师派盲目推崇,致使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人文痕迹淡化。所以,我国的艺术设计若想在世界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决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全盘西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在当今数字时代,对于设计作品而言,较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漠视民族传统文化,盲目跟从,将会给我国的艺术设计带来致命的后果。

  我国当代的设计师应该植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要注重从中挖掘有益的设计元素,并努力尝试与现代设计语汇相结合,进而逐步发展并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弘扬民族文化,这应该是当代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在这方面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比如:在伦敦手工艺品邀请展中获创意金奖的龙井茶包装,作者构思非常巧妙的将龙、井、茶、瓷四种不同元素,但又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典型特色的载体融入到同一件作品中,设计师又恰如其分的将龙井茶这一名词的灌入其中,从而使这个作品获得了全新的视觉美感和创作理念。再如,风靡上海滩的上海老酒包装,这个作品通过透着闻名遐迩、十里洋场老上海情调的石库门形象,让上海黄酒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更加香美。这些优秀的作品都凝聚着设计师强烈的民族情结和浓厚的风土乡情,汲取、挖掘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融入了设计师智慧和创意的古老文化由此焕发了时代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322.
  [2]刘卓平.2005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159
  [3]王传东.2005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129.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
  [5]杭间.设计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
  [6]张有为等.人机自然交互[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7]邢益波,荣鹏鹏.科学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学,2007,7.
  [8]陈绘.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