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2541字
论文标题

  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及彼进行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学生不是理论知识的“贮存器”,只有不断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 未来社会更需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生物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应该多从“动手实践”的方面入手,让学生先有迁移的兴趣,再通过“量”的积累,最后完成“质”的提高. 我们生物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概括,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比较容易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一、生活常识入手,激发知识迁移

  高中的生物学内容难度更大,知识更深,一些抽象的东西很难用“说教”的方式说清楚. 所以,生物课如何上的通俗易懂是所有生物老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我觉得生物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生物学科探索的是生物界的奥秘,往往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卖个关子”,吊足学生的胃口,导入学习的内容. 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效果就更好,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知识迁移的思维.如我们在学习《酶的研究与应用》的时候,我问大家喜不喜欢喝果汁? 果汁与水果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都感觉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水果榨汁就是果汁呗. 于是我把带来的榨汁机和一些橙子摆在桌面,同时带来一瓶超市买来的成品橙汁. 请有兴趣的同学来尝一尝、比一比我们刚榨的橙汁和成品橙汁,哪种口感更好呢? 再通过观察,二者的透明度,有什么区别?

  很简单,成品橙汁比较透明,而我们自己加工的橙汁则比较浑浊. 然后,我在刚榨出的橙汁里加了一些果胶酶,橙汁神奇般的澄清了. 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没想到天天吃的橙子要变成橙汁,还要加“材料”. 这样,我们就把果胶酶的作用学习透彻了. 趁着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我又在不同的温度、pH 的环境里加入果胶酶,所出的橙汁量是不相同的,得出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学生家里也有榨汁机,都要回家试一试.

  二、前后知识联系,完成自然迁移

  无论哪一块的知识都有其系统性,只有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形成自然迁移. 这也符合学生的习得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比如在学《分子与细胞》的时候,前面的分子结构的学习,为后面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种群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及时梳理知识系统,并形成书面材料. 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可以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 前后知识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完成知识的自然迁移.其实在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了由浅到深的特点. 比如生物课程的编排,必修一为《分子与细胞》,必修二为《遗传与进化》.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在必修一里已经对细胞的构成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进入新的学期学习《遗传与进化》的时候,就应该从以前的“知识储备”中调出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很快实现融会贯通. 这样,经过知识的迁移、利用,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还可以把知识系统化,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实验案例研究,提高能力迁移

  生物的学习要以实验为主,而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是痴迷的、快乐的. 我们在生物实验中,利用显微镜总是能观察到“细微世界”. 窥探那些我们日常熟悉的动植物的秘密总是很有趣的事情. 如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流动的“细胞质”感到非常的神奇. 有同学发出感叹: “一直以来感到植物都是静态的,只有在看不见的时候才会生长,现在不一样了,再到花园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花儿真的能听懂我说的话,草儿也在不停的长大. ”

  用叶绿体做参照物,还可以感觉到细胞质的流速,并且在太阳光下的植物体,体内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就快,放在暗处观察时,植物体细胞质流动的就慢. 学生的兴致非常高,而且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恐怕遗漏了观察动态,俨然一个个治学严谨的“小科学家”. 有同学观察了绿色植物,又跑到花园观察不同颜色的花,想要到植物世界去探索明白. 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更增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学生更是小心翼翼,郑重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 实验中有 2 次加蒸馏水,3 次过滤,6次搅拌,用的材料是鸡血. 学生在得出比较纯净的 DNA 后,还想通过实验得出其他动物的 DNA. 在生物实验上,能够探索这么多的动植物的奥秘,学生对生物实验课非常期待.

  四、合理选择评价,鼓励拓展迁移

  评价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如果注重知识识记考查,那么学生就停留在识记的层次; 如果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进一步; 如果在评价的时候加上动手操作的实验考查,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也就是说,评价的方式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向有着导向的作用. 所以,高中生物的评价方式要笔试和实验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拓展迁移能力的培养. 试题中不仅要有对客观知识的考查,还要有拓展迁移性的题目. 学生只有发散思维,由此及彼才能完成的更好. 当然,这种迁移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在平时的课堂中.比如在选修一《分子与细胞》的内容中,所学到的与“细胞”有关的知识非常多,那么老师就可以展示一个清晰的“细胞图”,然后让学生面对这么一张“细胞图片”开始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或者是“你问我答”游戏训练. 每学完一个章节的内容,老师就反复进行如此的训练,就可以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并不断提高. 在这种发散思维训练中,如果有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拓展题,老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并让其他同学模仿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向纵深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需要老师不断探索,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禁锢,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老师要引导学生密切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积极参与实验探索,不断把生物实验中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让学生不但成为知识的学习者,还要成为知识的运用者,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