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清咽合剂对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时间:2014-12-0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777字
论文摘要

  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尤其以慢性咳嗽为多见, 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此类患者占专家门诊患者的 10% ~ 30%[1]. 长期的咳嗽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 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喉源性咳嗽由我国着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于 1987 年在其所着 《中医喉科学》[2]中首次提出, 并在 1993 年于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门讨论而确定. 该病是指临床上因咽喉炎症疾病引起的咳嗽, 咳嗽的特点是咽痒即咳, 干咳无痰或很少有痰, 咳嗽一般连续不断且紧凑急促, 甚者呈冲气状连声呛咳不止. 肺部 X线检查无异常, 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此病病位在咽喉, 咳点在声门以上, 临床上常见, 且病程较长、 不易治愈. 属于祖国医学 "咳嗽"、 "久咳"、 "喉痹" 等范畴, 相当于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慢性咽炎等引起的咳嗽.

  清咽合剂是本院名老中医何炎燊的经验方, 是在着名经方养阴清肺汤 (治疗白喉验方) 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全方具有养阴润肺、 利咽止咳之功. 本研究采用清咽合剂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患者, 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2009 年 1 月~2010年 1 月期间在东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专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喉源性咳嗽患者, 共 60 例. 采用随机、 单盲、 对照研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

  1. 2诊断标准

  1. 2.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 《现代中医内科学》制定. ①病史: 有急慢性咽喉炎病史, 咽喉长期干燥, 或病前有感冒史. ②症状: 主症: 干咳无痰,咽痒则咳, 不痒不咳, 咽干、 咽痒、 咽喉异物感;次症: 痰少或痰中带血、 口干、 大便干结等. ③体征: a. 咽峡慢性充血, 颜色暗红, 干燥无液; b.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咽后壁常附有粘性分泌物; c. 咽后壁小血管扩张暴露; d. 舌质红, 苔少或薄白, 脉细.诊断时须有明确的病史, 全部症状或部分症状(必须有主症), 兼有体征 a、 b、 c 中任何 1 条或 1 条以上, 且必须具备 d.

  1. 2.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田勇泉主编的 《耳鼻咽喉科学》制定. ①病史: 常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 或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或因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烟酒过度、 环境空气干燥、 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污染等. ②症状: 刺激性干咳、 咽干、 咽痒、 或有灼热微痛感、 无痰或少痰. 常因受凉、 感冒、 疲劳、 多言等原因导致症状明显或加重. ③体征: a. 咽峡慢性充血, 颜色暗红; b.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咽后壁常附有粘性分泌物; c. 咽后壁小血管扩张暴露.具备上述症状 1 项或 1 项体征检查所见, 即可诊断.

  1. 3纳入标准(1) 年龄在 18 ~ 65 岁之间者.(2) 选择门诊患者, 有阵发性干咳, 咽痒则咳, 不痒不咳等,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3) 知情同意, 自愿加入本临床研究者. 具备上述 3 个条件者纳入临床试验研究.

  1. 4排除标准(1) 年龄在 18 岁以下或 65 岁以上者, 或为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 (2) 因气管、支气管肺部感染、 肿瘤、 支气管异物、 变应性咳嗽等引起的咳嗽及鼻窦炎、 胃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咽部症状或炎症. (3) 合并有心、 肝、 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4) 怀疑有酒精、 药物滥用病史; 或因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5) 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 (6) 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7) 未按规定服药者; 无法判定疗效者; 不愿意接受研究措施等干扰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 5治疗方法

  1. 5. 1治疗组 给予口服清咽合剂治疗. 清咽合剂 (由广东土牛膝、 玄参、 桔梗、 白花蛇舌草、 浙贝母、 竹蜂、 生地黄、 麦冬、 白芍、 牡丹皮、 甘草、 薄荷脑等 12 味中药组成, 由本院药剂科加工制成, 生产批号: 20090619), 每次 30 mL, 每天3 次, 1 个疗程 5 d, 共观察 2 个疗程.

  1. 5. 2对照组 给予酮替芬 + 咳必清治疗. 酮替芬 (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1001141)1mg, 每天 2 次 ; 咳必清 ( 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 080802) 25 mg, 每天 2 次. 1 个疗程 5 d, 共观察 2 个疗程.

  1. 6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及咽喉部体征(参考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主要指标: 干咳、 咽干、 咽痒、 咽部异物感、咽部体征. 各症状分级量化, 分为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4 个级别, 分别对应 0、 2、 4、 6 分.

  (2) 次要指标: 少痰难咯、 口干、 大便干结等. 各症状分级量化, 分为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4 个级别, 分别对应 0、 1、 2、 3 分.

  1. 7疗效判断

  (1) 疗效评定方法 : 每个病例的单项症状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按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值变化的百分率进行判断 (尼莫地平法).

  (2)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即 (治疗前总积分值 - 治疗后总积分值) /治疗前总积分值 × 100%.

  治愈: 用药 5 d 以内症状减轻, 10 d 以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积分减少≥95%. 显效: 用药 10 d以内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70%. 有效: 用药 10 d 以内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30%. 无效: 用药 10 d 以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或积分减少不足 30%. (3) 临床单个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 2002 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即 (治疗前分数 - 治疗后分数) /治疗前分数 × 100%. 治愈: 用药 5 d 以内症状减轻, 10 d 以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积分减少≥95%. 显效: 用药 10 d 以内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65%. 有效: 用药 10 d 以内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积分减少≥30%. 无效: 用药 10 d 以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或积分减少不足 30%.

  1. 8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 s)表示, 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 t 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 Ridit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0 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16 例, 平均年龄为 (35.70 ± 12.63) 岁,平均病程为 (30.53 ± 21.18) d. 对照组 30 例患者中,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平均年龄为 (34.43 ±10.24) 岁, 平均病程为 (27.13 ± 21.23) d. 经统计学分析, 2 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程等方面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 2 组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 具有可比性.

  2. 2 2组临床整体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对照组为 83.3%. 治疗组的临床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 组比较 (Ridi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论文摘要

  2. 3 2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表2 ~表 6 结果显示: 治疗组干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的咽干、 咽痒、 咽部异物感、 咽部充血等主要症状、 体征疗效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4 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表7 结果显示: 治疗前, 2 组各临床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2 个疗程后, 2 组各临床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或 P<0.05), 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干咳、 咽干、 咽痒、咽部异物感、 咽部充血等主要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3讨论

  3. 1喉源性咳嗽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 咳嗽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自古以来就有"百病易治, 咳嗽难医" 之说, 咳嗽的病因有上百种, 《黄帝内经》 提出: "咳嗽不离乎肺, 亦不止于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等, 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肺部疾病可致咳嗽外, 其他脏器功能的改变亦可引起咳嗽的观点相符合. 如上气道炎症 (鼻、 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心理性因素等均可出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喉源性咳嗽即是由咽喉炎症所引起的咳嗽, 是诸多咳嗽症中的特殊类型之一, 笔者认为其与西医学中上气道炎症 (鼻、 咽喉部疾病) 或感冒后咳嗽有相似之处. 滕磊[6]亦认为喉源性咳嗽患者, 多数病例具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经用镇咳药物治疗咳嗽未愈或加重, 咽喉作痒, 痒则呛咳, 咽不痒则不咳, 咳嗽尤以晨起或夜间为甚.随着气候的变化、 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喉源性咳嗽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南方地区, 岭南一带, 气候湿热, 加之人们喜进食辛辣、 煎炸、 方便食物, 以及多熬夜, 喉源性咳嗽更为多见.

  3. 2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喉源性咳嗽, 究其病因病机, 多因气候干燥或湿热 (尤其在岭南一带), 耗伤肺阴; 或过度劳累, 耗伤气阴;或患者素体阴虚, 咽喉失于濡润; 或平素喜食辛辣上火之物, 导致咽部阴液亏耗, 津伤不足; 或加之感受外邪, 外邪循经入肺, 肺失清肃, 宣降失常,上逆咽喉而致咽痒、 咳嗽不止. 总之, 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病位在咽部, 涉及肺、 肾、 脾胃、 肝、 心, 临床以肺肾阴虚多见.

  阴虚燥热, 咽喉及肺失于濡养, 以致咽喉不利, 肺失清肃, 宣降失常, 故见咽痒、 咳嗽、 少痰、 咽部不适等症状. 故阴虚肺燥, 肺失宣降是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 临床上治疗宜养阴润肺、 利咽止咳为法, 养阴应以养肺、 肾之阴为主以治本, 兼以利咽止咳以治标. 从而遵循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标本兼治, 养阴润燥, 咽喉得以濡养、 清利, 则病源得解, 咳嗽症状亦会逐渐缓解消失, 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 3清咽合剂组方配伍及功效 自1987 年干祖望教授提出该病以来, 短短的 20 多年时间, 人们对喉源性咳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中医药在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疗效较好, 且无耐药性和副作用较少的优势. 养阴清肺汤是我国古代中医着名经方之一, 具有养阴清肺、 清热、 利咽、 解毒的作用[7],是祖国医学治疗白喉的经验方. 而本院的清咽合剂则是在养阴清肺汤的基础上重用广东着名喉科要药---广东土牛膝, 并加用白花蛇舌草、 竹蜂、 桔梗等共 12 味药物组成的. 广东土牛膝, 性味苦凉,归肺胃肾经, 有清咽利喉、 清热解毒之功; 玄参性味甘苦咸, 微寒, 归肺胃肾经, 有凉血滋阴、 泻火解毒之功, 两药均归肺经, 共为君药, 发挥养阴润肺, 凉血利咽之功. 白花蛇舌草性味微苦、 甘,寒, 具有清热解毒、 清热利湿、 清热散瘀的作用;桔梗性味苦辛平, 归肺经, 具有宣肺利咽、 祛痰排脓之功; 浙贝母性味苦寒, 归肺、 心经, 具有清热化痰、 散结止咳的功效; 竹蜂性味甘酸寒, 入心肝肺经, 有清热、 化痰、 消肿之功; 4 味共为臣药.

  生地黄, 性寒, 味甘苦, 归心、 肝、 肺经, 具有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之功; 麦冬, 性寒, 味甘、 微苦, 归心、 肺、 胃经, 具有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之功; 白芍, 苦酸微寒, 主入肝脾肺大肠经, 具有益血敛阴、 敛肺止咳之功; 牡丹皮, 性味苦辛寒, 归心、 肝、 肾经, 具有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的功效,总之以甘寒之生地黄养肾阴、 麦冬养肺阴、 白芍敛阴泄热, 加上牡丹皮清虚热、 凉血解毒, 4 味共为佐药. 薄荷脑祛风利咽、 散邪、 清利头目, 引药行走; 甘草, 调和诸药, 兼顾解毒利咽之用, 两味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 共奏养阴润肺、 利咽止咳之功效, 全方标本兼治, 为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之良方.

  本研究结果显示, 运用本院制剂清咽合剂治疗阴虚肺燥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其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同时需强调一点, 在运用清咽合剂治疗该类患者中, 建议患者在服药时宜徐缓咽下, 以加强药物对咽喉部的局部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 王辰. 呼吸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26.

  [2] 干祖望. 中医喉科学[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127.

  [3] 何绍奇. 现代中医内科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227-228.

  [4] 田勇泉. 耳鼻咽喉科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4:125-1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30-333.

  [6] 滕磊. 喉源性咳嗽时间节律和体质易感性的相关性 [J]. 中医杂志, 2010, 43 (6): 568.

  [7] 广州中医学院.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方剂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