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鼻腔黏膜糜烂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2 共3168字
摘要

  鼻腔黏膜糜烂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以鼻腔干燥、出血、疼痛为主要特征。鼻腔黏膜对于吸入的空气具有温度、湿度调节作用、过滤及清洁作用。这些功能的正常与否均与鼻腔黏膜的完整性密不可分。据文献报道[1]鼻腔从梨状孔至鼻甲后端的面积为160cm2,其面积虽小,但呼吸时有大量空气经鼻腔,据估计每人于24h需吸入的空气量约为18m3.

  因鼻腔黏膜,尤其是鼻中隔利特尔区(Little)的黏膜血管丰富、表浅、吻合支多,易受外伤及干燥空气、寒冷、风速大刺激且其下即为软骨,当黏膜受伤或发生肿胀时易发生血管破裂,从而导致出血、疼痛。传统的鼻腔内涂抗生素软膏、滴薄荷油等治疗方法,疗程长,效果欠佳。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鼻腔黏膜糜烂5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经我科确诊的鼻腔黏膜糜烂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68岁,中位年龄22.6岁;病程5d~8年,按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主要表现为鼻中隔Litter区及与之对应的下鼻甲前端,黏膜干燥、糜烂或结痂,色浅淡或暗红,失去正常光泽,其表面可覆有散在或片状白、黄白或灰白色薄痂皮,有时痂皮与其下的黏膜附着较紧,痂下黏膜常有表面糜烂,甚至有溃疡形成,故除去痂皮时常伴有轻微出血。所有患者均有反复鼻腔黏膜糜烂、鼻出血病史,本法治疗前均用过中药、西药及麻黄素、薄荷油滴鼻等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萎缩性鼻炎、鼻硬结症、鼻梅毒[2].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在鼻内镜直视下彻底清除鼻腔糜烂面附着的鼻涕、痂皮,创面以3%双氧水清洗,然后用浸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明胶海绵置入鼻腔黏膜糜烂处,之后每天滴贝复舒2次,每次4~5滴,7d为1个疗程。对照组清创方法同治疗组,后用涂有红霉素软膏的明胶海绵置入鼻腔黏膜糜烂处,之后每天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创面2次,7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2组于治疗后1个月随访复查。观察2组同期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治愈:鼻腔黏膜形态正常,无出血。好转:鼻腔糜烂面缩小,出血次数减少。无效:鼻腔糜烂面无好转,仍反复出血[3].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用药第2天开始脓(血)性分泌物减少,3d后逐渐消失,创面不适感消失,1周后创面开始愈合。对照组用药2~3d仍有脓血性分泌物,治疗后1个月复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均无局部和全身过敏反应,未见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鼻黏膜是局部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现的免疫活性成分在上呼吸道黏膜防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来源于鼻黏膜的各种具有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有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包括溶菌酶、乳铁蛋白、蛋白分解酶等,特异性免疫物质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A和E,即IgG、IgA、IgE),两者之间密切配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鼻黏膜的免疫屏障,发挥免疫防御作用[4].鼻黏膜糜烂的患者因鼻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鼻腔的防御功能下降,易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感染。因此,避免寒冷、干燥、风速大的环境对鼻黏膜的刺激,保持鼻黏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鼻黏膜中含有大量的腺体,通过鼻腔呼吸性上皮下黏液腺及浆液腺的分泌,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的分泌,用以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便于肺泡的气体交换和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纤毛运动[5].鼻黏膜腺体在嗅区有嗅腺,在呼吸区则有黏液腺、浆液腺及杯状细胞。呼吸区黏膜固有层腺体属复杂的管泡状混合型,其中以黏液腺泡为主。此种腺体在中鼻甲内侧面最为丰富。腺体的小输出管斜向表面,较大的输出管散在于呼吸区,但多位于近鼻前庭处。管内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在最大管中其上皮为假复层型。输出管开口处其上皮为表皮状,具有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在鼻中隔结节及鼻底部,腺体重叠、堆积,致使黏膜增厚[6].当遇到寒冷、干燥、风速大的环境易致纤毛上皮退行性变,纤毛运动功能障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未能得到及时排除,致鼻腔干燥感、鼻出血、鼻黏膜糜烂、浅表溃疡[7],从而导致继发感染。

  鼻黏膜糜烂多见于干燥性鼻炎,该病系鼻腔前部黏膜干燥、出血、鼻分泌物黏稠或结痂,而鼻腔后部的黏膜无明显异常。根据鼻干、少量鼻出血结合下鼻甲前端、鼻中隔前部或中鼻甲前端黏膜干燥、表面结痂即可诊断[8].据报道生活于干燥、酷热、雨量少、风沙多的环境中的人群患病率高[9].上述干燥、酷热、雨量少、风沙等因素均可促使鼻腔前部黏膜干燥、变薄、基底膜增厚,上皮化生(由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成为立方或鳞状上皮,表面黏膜毡丧失),固有层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性反应细胞浸润,上皮杯状细胞和黏膜下层的黏液腺体数量减少、分泌功能减退、致使分泌物变的黏稠,可在黏膜表面结成片状或散在薄的痂皮,痂皮下黏膜可有糜烂或浅表溃疡。

  但一般无鼻腔后部的黏膜和鼻甲萎缩[10].随着环境的改善或季节的变换,以及积极对症治疗,鼻黏膜糜烂预后良好。

  鼻中隔黏膜脆弱,血管丰富,黏膜下组织薄弱,易受粉尘、干燥空气、挖鼻等刺激或本身感染,引起黏膜糜烂、出血,以鼻中隔Litter区及与之对应的下鼻甲前端明显。患者常感鼻腔干燥、出血、疼痛。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近年来生产的生物工程新药,作用广泛,特别是对创面愈合及软组织修复有明显作用。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全面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长因子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组织、细胞损伤的药物。它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活性。药理研究表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主动促进创面修复。本文资料治疗组55例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1月后复查治愈42例,好转10例,无效3例,就说明了这一点。创伤及其多原因所致慢性溃疡是很复杂的机体自身修复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如年龄、营养状况、创面大小及全身疾病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软膏治疗鼻腔黏膜糜烂,传统的鼻腔内涂抗生素软膏、滴薄荷油等治疗方法,疗程长,效果欠佳。笔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鼻腔黏膜糜烂,发现该药比红霉素软膏具有更好的疗效。该方法通过缩短愈合时间,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特别是对促进黏膜表面的修复起到积极作用,为慢性溃疡创面及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患者无痛苦,简便易行,尚未见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庚。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85-186.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3,57.
  3张志亮。复方氯已定地塞米松膜治疗鼻腔黏膜糜烂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2):1327-1328.
  4康国刚。云南白药合红霉素眼膏药纱治疗鼻腔黏膜糜烂出血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5):28,30.
  5戚莎菲,刘燕华,李玉红,等。可溶性止血纱布在鼻腔黏膜糜烂出血中的应用及相关护理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174.
  6孙淑君,张丽萍,董云芹,等。应用吸入性明胶海绵加康复新液治疗黏膜糜烂性鼻出血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4,34(1):51.
  7李学娜。整体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鼻腔黏膜恢复效果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0):5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