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2104字
论文摘要

  过敏性鼻炎又名变异性鼻炎, 是鼻腔黏膜的变异性疾病,表现为喷嚏、阵发性鼻痒,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头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并发症。传统脱敏疗法、神经阻断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采用文献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剔除标准: 针灸治疗过程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者;治疗过程合并呼吸道感染、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失访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新疆伊犁地区 2009 年 10 月 至2010 年 9 月到解放军第十一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112 例。 其中男性 70 例,女性 42 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观察对象分为中药组、针灸组及针药组。 各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论文摘要  
  1.3 治疗方法
  
  针灸组采用鼻三针治疗。 取印堂、迎香、鼻通。 脾肺气虚型配肺俞;肺热配大椎:肾虚配太溪。 穴位常规消毒,在迎香穴处用 1 寸毫针刺入,透刺至鼻通穴 0.5~1 寸,得气后用强刺激手法运针 30 s,使整个鼻腔及周围有强烈酸胀感。印堂穴以提捏法进针,使针感传到鼻准头,内及鼻腔。 留针时间为 20 min,每日 1 次。 中药组基本方为玉屏风散加减:黄芪 24 g,白术 12 g,防风 12 g,麻黄 9 g,桂枝 6 g,芍药 12 g,白芷9 g,辛夷 12 g,苍耳子 9 g。 属脾肺气虚者,加党参 15 g,五味子 12 g,沙参 15 g;属肺经郁热者,加黄芩 12 g,知母12 g,地龙 9 g;属肾阳不足者,加熟地黄 12 g,附片 6 g,淫羊藿 15 g。 余随证加减,每日 1 剂,水煎取汁内服,每日 2 次。 针药组以上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各组均 5 d 为1 个疗程,连续观察 2 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 2 d。
  
  1.4 疗效标准
  
  按照 1997 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结合中医证候特点制作调查表,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第 2 疗程结束后的第 1 个月复诊时填写证候调查表,计算症状积分。 按治疗前后积分进行疗效判断。 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评价标准: 证候改善率大于或等于 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以下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2.0 统计软件。 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采用计量资料的 t 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Kruskal-Wallis 法)。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

论文摘要  
  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和中药组(P<0.05)。各治疗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 3
论文摘要
  
  各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针药组优于针灸组和中药组(P<0.05)。
  
  3 讨 论
  
  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激发的、由 ISE 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 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至少影响全球 10%~25%的人口。 新疆伊犁地区为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地区。 笔者在接诊大量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以及各种免疫调节剂虽然对控制症状有明显的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以及毒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
  
  中医学称过敏性鼻炎为“鼻鼽”,始见于《礼记·月令》,认为其发病为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热的侵袭,肺气不足,内因为肺、脾、肾诸脏亏虚,因此过敏性鼻炎总的治疗原则以补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 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之功,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方,是疏风固表经典方剂。 临床报道以玉屏风散为主加减的方剂均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是中医疗效的重要保证,笔者根据新疆地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证候,将患者分为 3 大类辨证,有效率达到了 87.19%,取得较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笔者单独采用鼻三针治疗,有效率达到 80.00%,与临床报道相一致。 迎香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能疏通肺气、宣通鼻窍,主治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印堂为经外奇穴,具有通阳益气的功效。鼻通又称上迎香,位于大肠经迎香穴之上方,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尽处,为治疗鼻渊、鼻塞,迎风流泪的要穴,刺激鼻通可疏通经络、宣通肺气。 鼻三针的联合应用具有通阳宣窍、 调和气血的作用,而且取穴方便,值得使用。
  
  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旨在观察针灸和中药联合应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近期疗效。 研究发现,针药并用组的疗效与单纯针灸组或中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针灸治疗配合中药辩证论治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协同作用。 鼻三针与针灸联合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5-264.
  [2]舒怀.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眼耳鼻喉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0.
  [3]高越,廖建军,徐佩茹.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和注意事项[J].新疆医学,2009,39(15):109-112.
  [4]张仲林.从“肺开窍于鼻”理论探讨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J].江苏中医药,2009,41(10):11-12.
  [5]范绍仲.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综合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01,17(3):34-35.
  [6]刘颖杰,秦黎虹.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近况[J].黑龙江中医药,2009,5(2):47-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