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雕塑论文

新疆城市雕塑发展现状及其地域文化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9 共5620字
摘要

  一、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

  从世界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伴随在人类进步的每一个时期,承载着人们浓厚的思想情感与文明信息,尤其是始于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梁思成先生谈论雕塑时曾这样说:“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盖在先民穴居野外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画,故雕塑艺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特别是屹立于世界各地的城市雕塑,即放置于室内外公共场所的雕塑,作为永久性文化遗产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古至今都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城市雕塑,这个名词实际上仅是在近几十年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以,本文将新疆城市雕塑的研究限定在当代的时段里。它与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所盛行的“环境雕塑”、“景观雕塑”、“公共艺术”都有相近的含义,但又有各自的侧重。可以这样说,城市雕塑主要是指设置在室内外、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艺术品。既然是公共环境中的艺术品,我们就要搞清公共艺术的概念。

  中国着名雕塑学者孙振华先生曾在其文章中这样定义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不是一种固定的风格或流派,也不是一种固定的艺术样式,是指在当代的语境下,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与观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开放、交流、民主和共享的态度和精神。从孙振华先生对公共艺术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既属于物质的范畴又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追求,这为我们下文中研究新疆当代城市雕塑的地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屹立在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独特功能,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为未来的历史留下文明的足迹,又为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新疆当代城市雕塑发展现状。

  新疆雕塑艺术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历史、宗教原因,在一段时期曾出现空白,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渐渐复苏。新疆城市雕塑在经历了同其他地区类似的、遍及全国各地的伟人像式的“红、光、亮”的纪念碑式的雕塑运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城市基础建设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使得文化艺术尤其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象征的城市雕塑蓬勃发展。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生活,并表现出强烈的愿望。而城市雕塑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视觉文化形象,在展现当代地域文化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新疆当代城市雕塑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新疆位于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汇以及新疆本地独有的民族文化,新疆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地域文化艺术。在新疆多地的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原地区、古印度、古希腊、波斯等地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印迹,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物质财富。公元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由于其教义禁止偶像崇拜,使得佛教造像及带有人物形象壁画传统艺术的中断,新疆的人物雕塑艺术长达近千年的空白时期。新疆和平解放后,在乌鲁木齐市南门的人民剧场门口放置了由李宇翔、黄以德创作的一男一女两个维吾尔族舞蹈人物塑像。“文革”期间,以毛主席挥手的大型雕像席卷各地,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符号,至今屹立在喀什广场的毛主席大型雕像是当时政治文化符号在新疆的代表作。“文革”后,中国的文化艺术摆脱了长期的桎梏,雕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1982年,建设部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指导全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全国城市雕塑遍地开花,新疆城市雕塑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中,新疆地区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喀什市等地的作品较多,建成了石河子市广场的 《军垦第一犁》、乌鲁木齐石化的 《腾飞》 和 《长桥饮马》、喀什的《阿曼尼莎汗》 等一批质量较高的城市雕塑作品,较好地提升了所在城市的文化品位。1992年,新疆第一个本科雕塑专业在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为培养新疆雕塑人才提高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推进了新疆雕塑艺术的发展。2003年,乌鲁木齐市举办了首届城市雕塑主题展 《西部雕塑》;2007年,新疆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成立;2009年,乌鲁木齐首届新疆国际雕塑营开营,由此,新疆当代城市雕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三、新疆当代城市雕塑的地域文化类型。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相结合的综合特性,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地理状况、气候条件、动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又包括人们在改造自然界中所产生的生产行为、生活方式等,从而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具体涵盖的内容包括当地民族的信仰、思维方式、语言、价值观、共同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共同的民族和共同的地域文化又形成了共同的审美心理,并进入其集体意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审美意识和美学精神对受众的审美心理产生共塑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地域文化符号。

  新疆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千百年来13个聚集于此的少数民族更是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给世界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近几十年来的新疆各地涌现出的城市雕塑作品作为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成为物质与精神固化的见证,形成独特的艺术视觉符号,使城市雕塑更加具有人文气息,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愿景。

  从艺术的时空演变以及类型来看,新疆的地域文化可以划分为体现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体现历史传统的丝路文化和军垦文化,这些文化类型伴随着时空的演变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已经将地域文化的内涵注入到新疆的城市雕塑艺术当中。

  (一) 民族文化。

  “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性的艺术,首先必须是民族性的,”这是中国知名艺术家吴作人先生对民族艺术的着名论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素质、审美取向在文化中的体现,是地域文化中最为稳定的因素,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当代城市雕塑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而言,与城市环境、地域风貌以及人文关怀联系得更加紧密,公共艺术的二重性将城市历史和地域民族文化渗透到当代城市雕塑的创作中,在展现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雕塑空间形体的聚散和格调气韵,表达出蕴涵其中的民族文化脉络和审美取向。所以,在新时期创作出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地域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够反映出整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新疆多民族世袭繁衍、交汇融合,创造了灿烂的、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生态,以维吾尔族文化为典型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其歌舞艺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挖掘民族歌舞艺术不仅是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表象,更表达的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一个民族积极向上、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坚强民族性格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表现民族文化的城市雕塑创作中,新疆多地都有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喀什的城市雕塑 《阿曼尼沙汗》 是为了纪念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者,由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孙增礼教授创作;新疆着名的维吾尔族雕塑家、新疆艺术学院地理·木拉提副教授创作的 《维吾尔族歌舞》、 《萨满舞》 等一系列民族歌舞城市雕塑矗立在新疆多座城市,成为当地的引人注目民族文化景观。还有许多新疆雕塑家创作的关于民族歌舞、民族历史人物及文化的城市雕塑,都能很好地将民族文化运用到新疆当代城市雕塑的创作中,这样,既能使民族文化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更能开拓雕塑家在城市雕塑创作中的视野,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提升整个地区的软实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