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闯入者》基于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片创作特色

时间:2015-08-28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832字
摘要

  2015 年 4 月 30 日,王小帅导演新作《闯入者》闯入大陆院线"五一"档排片。王小帅作为中国电影"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风格具有中国"新生代"导演创作的许多特点--纪实影像风格、对小人物的表现。

  《闯入者》这部影片虽然被发行方冠以"犯罪剧情片"商业归类的帽子,却是名副其实的文艺片。电影的本质属性首先是工业产品,是商品,其次才是艺术品。影片在大陆首映当日的排片,仅占市场排片的百分之一。"五一"档上映以怎样的形式被大众认可与接受,是导演出于票房考虑要重视的问题,也让影视从业者不得不反思:在当前消费文化时代,艺术片应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从主题叙事、艺术风格、市场策略等方面,分析《闯入者》基于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片创作特色。

  一、主题叙事:谁是"闯入者"

  电影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式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因素是叙事。一部电影成败的最大的衡量标准是故事讲述得是否完整与生动,故事主题的表现是否恰当,是否能引起观众共鸣。《闯入者》围绕一个老伴去世的独居老人"老邓"展开。老邓生活中突然"闯入"了一些离奇事件,莫名的骚扰电话、夜晚扔进家的砖头、经常偶遇的小男孩……这些事提醒老人年轻时文革期间的一段痛苦经历。当老人终于愿意面对往事准备完成自我救赎时,小男孩的失足死亡让她最后的希望破灭。故事线索看似简单,但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却异常明确,且以"闯入者"的巧妙概念将主题凸显,给电影观众明确的主题定位。那么,谁是"闯入者"呢?导演设置这样的悬念,带引观众解开问题答案。

  故事一层层抽丝剥茧地呈现出来,影片主题也愈加明晰。

  影片最大的"闯入者"非老邓莫属。作为一个母亲,她首先是孩子新家庭的闯入者。老邓以家长、母亲的身份闯入大儿子张军家,可张军与妻子并不认为母亲的到来是件多么兴奋的事情,"妈,您也别跑来跑去的了,我们能安排好。"言外之意,母亲闯入并干预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老邓的二儿子张兵是个同性恋,当她去探望他时,二儿子也以主人的身份对老邓加以指责,"妈,你这是要闹哪出啊,天天看着我啊……"在这些情节的设计中,导演特别关注孤寡老人问题、养老院问题、祖孙三代相处问题等社会热点,体现导演的人文关怀。

  影片的第二个"闯入者",也是影片最具象化的闯入者,即犯罪的小男孩。老邓家没有声音的骚扰电话、对老邓家的攻击破坏、小区的凶杀案,都是这个"偶然"出现在老邓生活中的小男孩造成的。在人物关系设计上,这个小男孩被设计成为爷爷老赵报仇的形象。他从贵州边远地区闯入北京,进入并影响老邓的生活,提醒着老邓的过去。这是导演设置的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形象,承载整个故事的结构,连接故事中出现的两个家庭,连接整个影片中的两个故事段落。

  最后,也是导演想表现的最大的一个"闯入者"--文化大革命。《闯入者》实质上是一部反思文革的作品,且导演用高度概括的比喻方式将这一主题表现得非常到位。文革时代是多数经历过的人不愿回忆的一段历史,那个年代的多数人既参与制造了那段历史,又成了那段历史的牺牲品,其也是影片主人公老邓最不愿提及的一段痛苦经历。如今,电影创作终于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反思那段历史。影片中,导演借老邓大儿子之口,讲出老邓在文革时为回到北京写材料告发批斗老赵的一段经历。

  正是因为文革的闯入,老邓也闯入老赵家,并破坏了其原有的平静生活。通过反思不难发现,一切源于文化大革命的闯入。文化大革命"闯入"新中国的历史征程,成为最大的"闯入者".

  二、艺术风格:王小帅的写实风格特色

  中国"新生代"导演创作的最大特点是他们多数人走地下电影、独立电影的道路,王小帅导演也是其中之一。

  他的电影艺术特色表达具有"作者电影"的风格。这类风格在影像特色上更加注重写实。王小帅创作时期正值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赋予其更多的创作题材。正因国内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以王小帅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在创作题材中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影像风格更加质朴。

  在艺术风格上,《闯入者》这部影片以高度真实的影像书写方式沿袭导演一贯风格。首先,从摄影方面看,影片中大量使用纪录式的摄影风格:手提摄影,多处出现长镜头,构图上的压抑元素,剪辑上的跳剪、硬切,景别选择使用大量小景别(包括大特写,特写,近景)均带有浓烈的导演主观化处理特色。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导演没有给人物做更多艺术化造型,无论妆容、发型还是服饰、色彩,还是人物表演,都极尽朴素,带有浓烈的生活化气息。在色彩影调运用上,通篇使用灰暗阴翳的色彩,基本不涉及艺术化的灯光烘托。在音乐音响上,导演基本摒弃北京音乐,只在必要处做音响上的声音处理,甚至很多场景大量使用同期声,重视自然音效的使用,这与导演的写实风格特色完全符合。影片开始,小男孩出场的一场戏,导演先进行一个淋浴开关的大特写,然后是小男孩洗澡背影的近景镜头,再是洗澡后人物在房间活动找吃的的全景镜头。
  
  几个镜头中,人物动作、摄影机运动、剪切速度都比较缓慢,且完全使用自然光。其次,老邓出场,空镜头桌上的电话响,接近景俯拍老邓接电话,接中景俯拍老邓接电话询问是谁的背影。几个镜头全部用硬切处理,自然光逆光拍摄,人物面部置于阴暗中,人物俯拍营造压抑感,加上整个构图使用昏暗灰黑色调,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影像风格。接下来,整部影片围绕老邓生活中出现的离奇闯入事件展开,在艺术风格上高度保持着现实主义的特色。

  在剧情艺术处理上,有一个导演主观化的设置--小男孩的结局。王小帅在采访中曾经谈到这个设计,他最初的想法是老邓回到贵州,找到老赵的妻子寻求原谅,老赵妻子打了她一巴掌,故事戛然而止。但这个过于开放的结局方式,似乎没有把导演内心想表达的那种绝望感和无力感表现清楚。于是,又加上尾声段落的一场戏:老邓发现警察后,给老赵孙子小男孩通风报信,小男孩躲避警察追捕,失足坠楼。这样的情节处理中,老邓用现代社会另一种"不道德"方式弥补文革时期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这种老邓自我救赎的失败结局处理,深刻烘托出整部影片最核心的主题。

  三、市场策略:从《闯入者》看文艺片的商业路

  2014 年,《闯入者》在约 30 个国家和地区展映,好评不断。但是,2015 年 4 月 30 日在国内上映,却遭遇票房的巨大失利。截至 30 日 17 时,实时票房统计数据为62.92万,首日票房也仅为107.16万。从排片情况看,与《闯入者》同期排片的《何以笙箫默》排片高达 31.6%,《赤道》为 20.97%,《念念》为 3.33%,而《闯入者》是 1.32%.截止到 4 月 30 日晚,《何以笙箫默》票房已高达 4 000 多万。
  
  到 5 月 30 日,电影票房数据库统计,《闯入者》总票房仅为 993 万。

  早在 2005 年《青红》上映时,王小帅接受采访谈到票房问题,他说:"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电影院都想赚钱,所以很多电影院确实很难去吸收这种(指影片《青红》和贾樟柯的《世界》)明明不赚钱的片子。喜欢我们电影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走不走进电影院就是另一回事。所以这个票房我不在乎。"比起之前的影片营销,王小帅这次一改往日风格,积极制定营销策略。他说:"我看到这次整个营销做到这个份上,这么辛苦这么多人投入,比我们制作电影要困难得多。"《闯入者》这次在营销宣传上使足了力气:参加国际电影节,提高影片国际地位及影响;在国内各城市奔走宣传;邀请乐坛颇有名气的李志和尚雯婕演唱宣传主题曲;电影成立官方微博;积极做有奖竞猜活动;与淘宝电影谋求合作,提前半个月预售;与滴滴打车合作,送打车券;设计倒计时海报;让"影后"吕中上《非常静距离》;为盲童读诗等多种形式博热点;导演本人全国各地奔波,现身全国最大规模院线推介会;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呼吁观众支持。然而,《闯入者》的数据却给导演巨大打击。"当我看到排厅数量时,我那一天是在震惊、沮丧和绝望中度过的。

  我拍电影以来,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都比不上 4 月 30日。"这部影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口碑颇佳,获得 71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狮奖、51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却在大陆上映遭遇国内市场的滑铁卢,不得不让导演反思文艺片面对消费文化时代的商业市场策略。

  中国文艺片创作的导演主要集中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中,他们很大一部分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得一定知名度后开始回归中国市场,试图寻求一种新途径获得中国市场文艺片与商业市场票房收入的共赢。然而,许多对文艺片创作驾轻就熟的导演在构思与风格上仍然坚持原有的创作特色:较强烈的主观表现特色,相对缓慢的叙事剪辑速度及过度写实的影像风格。消费文化市场下,电影的娱乐功能和价值尤为明显。面对消费市场严酷的竞争,艺术片"只谈艺术不谈票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观众不买账,导致市场竞争的失败。当文艺片必须在商业市场竞争下存活时,许多文艺片电影导演多多少少在创作上向商业市场妥协。这或许是一条出路,但文艺片商业市场的出路绝不仅仅是导演创作风格上的妥协能够解决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影片产品而言,一方面导演应积极考虑消费大众审美,找准品牌定位;另一方面开拓产品图书、音像等后产业。在价格院线渠道方面,国内电影政策、院线方面更应该给予文艺片相应的支持,合理排片,制定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影片价格;建立二级市场院线;设置专门文艺片供应渠道;拉长文艺片的市场排片周期;寻找多元化发行渠道。另外,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也是受众接触电影的重要渠道。因此,各电影制作公司要全面利用这两种,做好电影宣传。

  参考文献:
  [1]达德利·安德鲁 .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2]马塞尔·马尔丹 . 电影语言[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张丽君 . 中国艺术电影的市场与营销策略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