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荀子君子思想的本质与现实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9 共2207字
摘要

  荀子当时的生活背景是战事不断的乱世之中,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在乱世中产生的,当然它的思想都是顺利当时的历史潮流的,战国年代,荀子面临社会大转变的时期,他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力图寻求一种稳定城邦之道,担当起一统天下的重任,为人民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定团结寻求出路,这是他的君子思想的本质。

  一、“化性起伪”是君子之道的必要条件

  荀子在《性恶》篇中开门见山地说道:“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人性是恶的,善的从哪里来呢,就是要化性起伪,改变人性的恶的部分。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恶的,但是社会性质是可以变善的,荀子的性恶来证明加强后天修养的重要性。人性可以通过改变而改变,“尧,禹者,非生而具有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于修修之为,待尽而后备者也”《荣辱》。这样就凸显了化性起伪的重要性。

  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孔子和孟子对君子的人格研究上不尽相同,孔子以仁为基础论述,孟子论述的基础是仁义,而荀子论述的核心则是礼,他认为外在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认为君子之道必须是建立在外在的行为准则的遵守的基础上的。作为人格范畴,荀子所说的君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君子是和小人对立的,可以涵盖各种有德性之人,《性恶》:“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姿雎,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狭义的君子指的是一个特殊的层次,是在修德的过程中的。“向是而务,士也;类是而几,君子也;知之,圣人也。”君子的概念都是作为人格范畴而存在的。

  二、君子人格之特质

  那么君子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呢?首先荀子认为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的完善性,这种完善性表现的是一种“全与粹”的境界,事实上就是孔子陈述过的“从心所不逾矩”的境界,在这种境界的基础之上,可以发挥最大程度的公平普遍的原则,所做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公正性,荀子所说的人格所谓的全,就是知,仁,勇三个方面的综合。其中知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子的知的理解表现在与客观规律的联系的深刻的体悟,具有了现代认识论的意义,“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 解蔽》,他把知当作理想人格的修养的组成,而不是当成纯粹的理性知识。

  君子具有宏道的品质,这里道就是儒家的仁义。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儒效》)。这种大气度的人生才是一个君子所应该追求的人生。他认为君子还应该充满自信对未知的探求,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荣辱》)君子应该严格践行礼义:“士君子之容,其冠进,其衣逢,其容良”(《非十二子》),只有把这种修养内在话才能真正变成自身之物,荀子非常注重君子的政治职责,他不仅仅强调政治理念而且要付诸实践中去,他说: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着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王制》)。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实现君子的这种人格理想呢?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荀子也非常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学习了外在的事物的规律才能利用外在的事物规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也把这当成为人的前提,完善自我的必要条件。“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儒效》)。荀子所认识到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他也注重所学的应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同上),学习的最后目的还是要赴诸实践,“学至于行而止矣”(《儒效》)。

  在一种虚壹而静的内心平和的状态下去学习最后达到一种实践的最终效果。荀子认识到人心的认知功能,所以他特别强调在认知过程中心的平静状态,即所谓的“虚壹而静”,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在这种内心平和的基础上荀子进而强调了“诚”的重要性,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而无他事矣”(《不苟》),这样的“诚”也就是个人主动性充分发挥的心理状态,它有着无穷的能力,他说:“诚心守仁而形,形而神,神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内在的“诚”会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具有神奇的感化力和感染力,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明察事理,实现改造别人的君子职责。正是“诚”给予“锲而不舍”的过程以内在的精神支撑。

  三、君子之道的现实意义

  近代以来,随着知识的数量的增大,人们需要学习超过能力之外的知识内容,这就使得分划专业的需求日益凸显,这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这表现在学习者的人格发展的缺失,不健全化,成为了某种意义上谋生的工具,这样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专业学习就构成了一种矛盾,荀子力图通过学习构建一种以修身为主要途径的君子人格思想,注重修身特性,区别于现在有些狭隘的把人之看作劳动力的观点,如果只沉迷于技术之中,就会失去治气养心的大体。

  我国是继承儒教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的个个方面,无不受到儒教的影响,但是由于人的内心的不可测性,孟子的内化修养成为一种空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准则去加以规范,也就是说强制性的法律条文,从而能缓解人性的恶的带来的社会矛盾。荀子认为只要人人遵守固定的行为方式,更好的实践,人人皆可为君子。荀子的君子之道对于当今的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德民,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齐鲁书社,2001,8.
  [2]鲍新山,浅析荀子的君子观,青海社会科学,2001,6.
  [3]孔繁,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马积高,荀学源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