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中外审计假设研究的比较(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08-24 共5438字
  二、国内审计假设研究综述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有关审计假设的研究相对滞后,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其中,较早提出审计假设的是杨时展教授(1985),他认为审计假设包括:会计责任性、会计责任可确定性、审计人员可信性、内部控制的质与审计工作的量,公认会计准则的采用情况与会计报告的真实公允的相关性、证据的效力差别性、无反证判定性。其中后三项审计假设侧重于审计程序方面,审计概念也主要使用的是财务审计领域程序内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关于审计假设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谢荣教授(1994)认为,我国的审计假设体系可包括审计必要性假设和审计条件假设两个方面:一是从信息论和代理论角度提出了审计必要性假设(即原因假设);二是审计条件假设,包括:(1)企业递交审计的信息资料是可验证的,重大舞弊差错及非法行为是可揭露的;(2)审计人员具备职业所需的独立性和胜任力;(3)如果没有确切的相反证据,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将来也被认为是正确的;(4)完善的内部控制可减少欺诈舞弊的机会;(5)审计风险是可控制的;(6)一贯采用整体上适合于企业环境的公认会计原则,能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公允表述;(7)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能确保审计人员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履行其社会责任。其中,第一、二条假设是对审计客体和主体条件的设定,是最基本的条件假设;第三条是与审计范围及审计责任范围相关的假设;第四、五条是对审计方法的作用的设定;第六、七条是对报告内容的意义的设定。
  
  为避免审计假设过于细化,蔡春教授(1995)提出了五项基本假设:责任关系假设、可信性假设、可验证假设、独立性假设、可避免利害冲突假设。其中,责任关系假设是审计产生的基本前提可信性假设的关键意义在于说明了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为实施审计明确了目标,提供了依据;可验证性假设是审计标准理论、审计程序理论的基础;独立性假设确定了审计的本质特征;可避免利害冲突假设是实施有效审计的基础。同时认为,有效性假设不能作为审计假设的内容,因为该假设突出了审计的独立性,与独立性假设重复;再者,该假设说明审计是有意义的,但这样的假设没有理论上的意义,套用在其他学科上,同样是有用的。
  
  周友梅(1995)认为我国的审计假设体系由以下五项组成:(1)审计存在的基础假设,是审计存在的前提、审计存在的原因、审计存在的条件方面的假设,包括责任关系假设、可信性假设、可验证假设;(2)审计主体的执业假设,反映审计主体执业的地位、要求,包括独立性假设、胜任性假设、权威性假设;(3)审计对象的判定假设,是关于审计事项优劣作出判断的假设,主要包括错弊行为判定假设、会计资料判定假设、无反证判定假设;(4)审计证据的质量假设,包括证据可靠性假设、证据重要性假设、证据充分性假设。
  
  尤家荣(1995)认为,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假设应包含审计必要性假设、审计人员假设和审计程序假设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构成我国审计假设体系。(1)审计必要性假设,包括:①会计信息是可以验证的;②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比未经审计的会计信息更有用、更可靠。(2)审计人员假设,包括:①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工作上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②审计人员具备职业所需的独立性和胜任力;③审计人员承担着与其职业地位相应的职业责任;④遵守审计准则能使审计人员实现审计目标和履行审计职责。(3)审计程序假设,包括: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减少差错或舞弊的机会;②一贯遵守总体上适合企业环境的公认会计原则,可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充分表述;③没有相反的证据,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将来也可认为是正确的;④审计证据因其形式和来源不同,证明力也不同。
  
  三、研究述评对比


    国内外审计假设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 ,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1. 不同观点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难以趋同。
  
  从国内外审计假设研究成果来看 ,尽管众学者对其研究已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然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结论,且国内外不同观点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无法像会计假设那样达到高度统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审计类型在目标定位、工作程序、报告方法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审计假设难以趋同;另一方面,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不高,由我国近年来此类研究文献较少可见一斑。
  
  2. 面临抽象概括与全面具体之间的两难境地。
  
  随着在审计假设研究的进一步发 展 ,理 论 界 逐渐意识到,审计假设一方面要有综合性和代表性,即能最大限度地涵盖审计行为产生、存在、发展的规律及各类审计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应具有全面性,即从时间上,适用于审计从产生起历经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内容上,既适用于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又适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要求的审计。但要从繁杂的审计现象中提炼出最精练、最概括的审计假设无疑是相当困难的。纵观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审计假设模式和近年来我国在审计假设方面的研究,几乎均未能协调好抽象概括与全面具体之间的关系。到底应如何兼顾,仍是审计假设研究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3. 重理论轻实务,难得到审计实务界的认可 .
  
  目前,我国现有的文献对审计假 设 的 研 究 太 过偏向于理论方面,只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审计假设的要点,即只提出假设,没有验证假设的过程。到底归纳总结的假设正确与否,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很少有人做过专题研究,这就很难使研究人员在理论上提出的审计假设得到实务界的普遍认同。
  
  4. 研究方法较单一。
  
  在关于审计假设的研究中,规范性研究文献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有少数与实务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也只是侧重于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归纳法,从根本上引入其他研究方法的文献几乎空白。事实上,规范性研究固然是审计假设的重要研究方法,但这类文献只能解释“应该是什么”,而没能注意到目前审计实务的真实状态“实际是什么”.所以,可以尝试引入其他研究方法作为补充,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使审计假设更好的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审计基本假设探讨[J].财会月刊,2009,(8)。
  [2]杨时展。审计公设刍论[J].财会研究,1985,(7)。
  [3]谢荣。论审计 假 设 的 理 论 意义 和 实 践 意 义[J].财经研究,1994,(2)。
  [4]蔡春。基本审计假设探讨[J].审计研究,1995,(6)。
  [5] 周友梅。 审计假设体系的探讨 [J]. 审计研究,1995,(3)。
  [6]尤家荣。审计假设研究[J].审计研究,1995,(3)。
  [7]罗素清。审计 假 设 的 比 较 研究[J].浙 江 师 范 大 学学报,2003,(6)。
相关标签:审计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