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类型、成因及防范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23 共3394字
摘要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规模上日趋扩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条件相对较差,这给企业的审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风险,为了给中小企业创造尽可能健康的发展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始终秉持谨慎负责的精神,不断摸索总结中小企业审计工作的规律性和正确路线,以期更好的完善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

  二、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基本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1.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基本因素。

  企业的审计风险往往是造成企业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审计风险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层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管理与业务信息,进而造成决策与监管层面的失误。总结起来,中小企业审计风险主要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的,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无关的一种风险。企业主要从事经营业务繁多,业务流程复杂,在不考虑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较大,企业的固有风险较高。

  (2)控制风险。企业的控制风险表现在企业未能利用建立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预防、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等环节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而造成的风险。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制较晚,多年形成的弊端短时间难以全部消除。企业的服务、管理意识落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权力集中,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行的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足。形成了比较高的控制风险。

  (3)检查风险。企业的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固定的程序未能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环节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

  2.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中小企业在股东数量上往往都比较少,且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的一大部分在经营权和管理权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分离,这就直接导致很多时候权利凌驾到制度上面,使得企业的相关制度和规章流行形式,没有发挥实效,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缺乏有效地内部控制机制,这就使得控制风险因素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领导决策层以及股东成员通常对财务工作都不够重视,在专业财务人员的聘用上没有投入充足的精力,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也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会计核算信息整体质量不高,不相容职责分离相对有限,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以及各种舞弊和差错行为的发生几率就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固有风险因素也大大增加,随着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的增加,企业审计风险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

  (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倘若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在有关中小企业审计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健全,就会对企业审计执行力与整体审计工作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出台实施了部分有关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专业专门针对企业审计工作的法律条文仅仅还只是出台已久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一些零碎的政策文件,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讲,其法律层次都明显来的过低,在可操作性方面表现较差。随着我国政府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以及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的不配套和不健全造成的弊端正日益凸显,使得中小企业审计工作中出现很多无法处理的难题与困境。再者,当前很多政策法规出自多个部门,互相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往往造成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无所适从,也极易产生审计风险,此外,少数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收费、恶性竞争压价、压低审计成本费用,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却没有配套的对应法律法规加以有效约束,这也是造成审计风险出现的关键原因之一。

  (3)中小企业审计方法与模式落后。现代审计工作采用的方法大多集中于抽样技术,也就是在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通过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在审计工作往往倾向于选择程序比较简单的方法和模式,采用的审计方法和模式中很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不论是采取统计抽样的方法还是判断抽样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根据审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主管决策,非常容易出现遗漏和疏忽之处。再者,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往往会为了工作简便,主管舍弃部分对审计总体结果影响较小,但是在工作耗时费力方面较大的审计程序,这些必将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一些对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具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发生,进而使得审计风险增加。

  (4)中小企业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运用方面的要求较高,因为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对审计结果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往往过多的考虑成本因素,主观上不愿意聘用和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工作人员,而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低很容易造成审计工作中的判断失误,进而引发审计风险,此外,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审计人员在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方面比较欠缺,在相关审计工作的执行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工作态度不够谨慎和公正,最终不但对审计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多方面的审计风险。

  三、中小企业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探讨

  1.在中小企业内部构建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指的是有企业管理决策人员或者董事会成员以及其他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效果、财务工作可靠真实性、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扎实实施等工作提供必要保障的制度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强化企业的管理工作。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取决于良好积极的控制环境的营造,中小企业管理层面首先应当构建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分配机制,这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首要工作,再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此外构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对企业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和完善,只有构建起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审计风险滋生的土壤。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降低和避免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我国应当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在专门独立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进程。紧密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现状和原因,针对性的对相关审计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完善与修订的同时,着力构建更加独立的审计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的审计工作程序等加以专门性的明确规定,尽可能的减少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舞弊行为,并针对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和惩罚机制。

  3.对传统审计方法做出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当前,针对传统审计方法的弊端,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借鉴使用国际公认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再者,在使用这中方法的时候,在相关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程序里,主要是围绕分析性复核技术这一中心来展开相关工作,而这种技术往往是大多时候都是用在财务数据方面,而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场往往都互为因果联系,倘若单单凭借数据,是很难反应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的,这就会使得审计人员蒙蔽与表象,无法有效发现相关舞弊和违规问题,因此这里建议在使用符合技术时,将其应用范围进行适当的扩大,具体来讲就是将其延伸至非财务数据的审计中,从而有效减低上述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

  4.提高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

  强化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与改善工作是防范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抵抗审计风险的免疫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养,再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机制,逐步引入专业水平较高,经验丰富,职业操守较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加强审计工作队伍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考核,从而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确保中小企业审计风险能够降低到最低点。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审计工作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尤其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小企业的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完善,对于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小企业审计风险防范意识、改进风险防范手段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重要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小梅。中小企业融资的 38 种方式与实操技巧。我国中小企业概述, 2009(5)。
  [2]刘安兵。试析申计风险。财会月刊,2008(7)。
  [3]王元英。小规模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应关注的问题。财会通讯,201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