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模式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8-18 共1641字
  题目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持续发展,网络向世界范围不断扩充。信息技术对公路管理系统生存和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和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公路管理系统的重要资产,对信息系统加以成本控制和内部审计变成了必然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审计模式的发展,审计模式的发展引起审计成本控制的不断发展。成本控制是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水平提高的需要,当然也是提高审计工作发展水平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是使审计成本不断降低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
  
  一、关于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就是要通过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随着公路管理系统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对象从单个部门的数据处理系统发展到整个集成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目标从对数据处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审查发展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审查。审计的方法从手工审计发展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兼而有之。开展审计的人员从注册会计师发展到信息系统审计师。指导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组织从传统的审计机关和组织发展成为专业的审计组织。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模式
  
  1.审前充分调查,全面获取数。
  
  在审前调查阶段,应该利用审计管理系统(OA)、网络会计系统等信息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获取必要和充分的信息,对信息系统产生的与审计相关的数据要有全面、详细的把握,获得对系统数据的正确认识,提出可行的、满足审计需要的数据需求,确定数据采集的对象和方式。
  
  2.严格审计程序,规范作业流程。信息化条件下采取计算机审计方式的程序性、逻辑性强,每一环节的结果都直接影响下一环节。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的先后次序,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可能导致的审计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就越严重。
  
  3.审计取证规范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审计记录载体的转变,对审计证据、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使其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对于审计档案管理,不仅要实现审计档案管理标准化,还要加快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4.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同审计相比,审计调查具有形式多样、程序灵活、花费精力和时间少、掌握情况多等特点,但审计调查也存在着深度不够、不处理处罚影响监督力度等缺点。在当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加大审计调查力度,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对于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属于计划的范畴,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情况的预计。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业务工作实际,区分不同审计类型和审计对象,编制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预算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审计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参照统一的指标体系,编制项目审计成本预算。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因特殊情况,或因编制预算时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不充分,需要调整预算时,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批,强化机关经费的预算管理。
  
  6.科学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工作制度,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在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要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围绕一定的审计目标,对来源广泛的审计信息进行整合,进一步拓展审计成果。
  
  三、结语
  
  内部审计必须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优化组织结构为契机,注重成本分析,实现审计成本效益最大化,提升审计效率。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审计模式的发展,审计的对象、目标、方法、内容、依据以及准则都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审计是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