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我国内部审计问题及独立性加强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16 共3048字
摘要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企业价值、改善企业运营。 它以系统而专业的方法对企业风险管理、 控制及组织企业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改善和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内部审计能否真正实现其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提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包括两部分:机构的独立性(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向组织中能保证内部审计履行其职能的管理层报告)和个人的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持公正、无偏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

  二、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根据拉里·利顿伯格(Lorry Rittenberg)的研究,影响内审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独立和个人独立两方面。如右图所示: 组织独立性大多数不属于内部审计的直接权力范围,内部审计部门无法控制,只能由企业的管理层决定,因此,最高管理部门的支持是影响内审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报告的层次,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个人独立性也就是内审人员的客观性,它是指内审人员完全以事实为基础来看待各种事情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执业态度, 它要求内审人员全然不受个人感情、偏见、舆论和利益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所审查的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信心,不因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做出重大的实质性让步,绝不允许自己对被审查实体所做出的判断屈服于他人的观点。

  三、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模式应该是双重报告模式。

  即一方面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工作(行政上向 CEO 报告);另一方面又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然而,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分布比重为:董事会 占 46.42%, 财 务 总 监 占 24.61% , 纪 检 监 察 部 门 占20.94%,财务经理占 8.03%. 我国公司不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带来的问题是: 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层的控制, 客观上造成了内部审计为管理层利益服务的依附性, 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程度受到管理层的影响,很难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结果受到制约。

  (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1.现阶段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 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集中在经济监督,包括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经济责任、经济效益的监督。

  我国内部审计监督层次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对公司经理层进行监督,向董事会汇报情况;二是对公司内部各部门进行监督,向公司管理层汇报情况。 企业由于经营规模、业务的扩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使各管理当局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 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生产经营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 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纪、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

  2.现阶段内部审计评价职能 . 我国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内部审计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逐渐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内部审计经济评价是以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的,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重要经营活动。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包括企业管理、经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

  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可见, 我国内部审计目前履行的主要是监督和评价的职能, 内部审计方法也是以评价内部控制为主,而很少涉及企业风险管理领域。

  3.内部审计与组织治理之间存在冲突 . 内部审计通常服务于参与治理过程的各相关方,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和高级管理层,但是,内部审计也为治理对象提供服务,如一般管理层以及财务、信息技术管理和业务等各组织部门。 因此,内部审计经常被要求服务于两个对象:负责治理的人和被治理者。 内部审计既要监督和评价管理层的经济活动,同时又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在组织中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存在冲突。

  (三)内部审计人员

  1.熟悉业务导致懈怠。 长期负责对某一部门的审计工作会使审计双方由陌生到逐渐熟悉,发展出私人友谊,或是由于过于熟悉业务而觉单调乏味,导致懈怠和疏忽。

  2.自己评估自己的成果。 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专业人员紧缺或时限要求等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会被抽调去完成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 这样,在以后的内部审计中,很有可能出现内审人员审计自己曾经负责的活动, 由此会损害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审计委员会应隶属于监事会。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监事会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总经理、高级职员及整个公司管理的监督权。若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监事会, 则监事会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地位, 如此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得到保障。

  (二)明确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1.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应由监督和评价逐步转入确认与咨询。 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潜在冲突大多是由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职能定位不明确造成的。因此,应明确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职能定位。 IIA 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 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虽然我国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与 IIA 对内部审计定义时所基于的环境存在差异,但是,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服务密切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这样更接近企业的目标,更加有利于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增值作用的发挥。

  2.要协调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关系 .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目标(增加企业价值)一致,因此,他们之间存在协调的空间。 内部审计部门应进行审计战略的转移,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 内部审计在参与价值创造的同时,要让公司治理的参与者(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其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和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从而起到协调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关系的作用。内部审计关注的活动也应提升至公司治理的层次, 而不再是过去针对个人或某一部门的活动。

  (三)保证个人客观性

  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审计人员时, 应避免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审人员应定期轮换。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

  参考文献:

  [1]劳伦斯·索耶着,汤云为等译。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上、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余义文。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9,(7)。
  [3]泥丽丽,阮宁。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基于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J].商业会计,2015,(10)。
  [4]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08,(10)。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9 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Z].2005.
相关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