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城市规划论文

CCRC养老住区在我国的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3 共80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规划和设计探析
  【第一章】国内CCRC养老住区建设问题研究绪论
  【2.1  2.2】CCRC养老住区在我国的价值
  【2.3  2.4】国内外CCRC养老住区相关研究和实践
  【第三章】我国CCRC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 4.3】养老社区定位、规模及选址
  【4.4】退休养老住宅小区功能配置
  【4.5  4.6】养老社区规划布局
  【5.1】CCRC养老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5.2  5.3】CCRC养老社区住宅设计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CCRC养老住区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CCRC 养老住区基础研究

  2.1. CCRC 养老住区的概念和内容

  2.1.1. CCRC 的含义。

  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住区,其原型为美国教会所创立的组织,旨在照顾护理无家老人的生活。被照护老人终身生活居住在 CCRC 所提供的住区中,并最终以捐赠的方式提供其财产,该组织的历史已逾 100多年。现在的 CCRC 作为一种养老产品,是商业运营的一种养老产品,通过为老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CCRC 往往选择在城市周边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一般位于距市中心 50-100公里并在一小时车程内的地区。这些 CCRC 通常用围墙封闭自成一体,并提供安全保障,如采用保安巡查、配备安全监控等方式。住区内还为入住老人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如配有大面积绿地、景观、花园甚至是种植园区,并且 CCRC 内的建筑、场地等全面采用为无障碍设计。1999 年美国一项学术调查显示,居住于 CCRC 住区的老人的余命年龄是非居住于 CCRC 老人的 1.5 倍。CCRC 人性化的养老理念关注到整个老年时期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类需求,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和认可。

  CCRC 在国际上已经较为成熟,仅在美国就有将近 2000 个 CCRC.这些 CCRC的前身主要是养老院或老人收容所,由此发展而来成为 CCRC 的,最老的一个 CCRC甚至可以追溯至 100 年前。随着 1865 年美国内战的结束,国内遗留下来大量的寡妇和孤儿,19 世纪为此而设的收容所,即 CCRC.在 19 世纪 30 年代,正当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 CCRC 主要是慈善事业,慈善机构获得入住者的财产开办老人收容所并照顾他们的余生。

  由于"婴儿潮"时期的父母已经年老,CCRC 产业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时期。在 19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早期是第一次主要的增长时期。但由于开发商缺乏经验,同时一些贷款实践并不成熟等因素导致 CCRC 产业发展放缓。

  这类情形在新兴产业十分常见,当时的 CCRC 产业也不例外。因此,CCRC 必须重整旗装。从 19 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中期,随着开发商经验的日益丰富以及资本主义市场对 CCRC 模式的理解和接受,CCRC 产业又一次步入了持续增长期。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全球经济受到重创,此后,CCRC 的数量急剧下降。然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 CCRC 还是存活了下来。虽然过程中仍有一些较负盛名的 CCRC 遗憾破产,但并没有报道显示这些住区内的住户被剥夺居住权或服务,他们仍然在养老住区内享受着应有的权利,就如他们在刚入住时所期望的一样.

  2.1.2. CCRC 养老住区的优势。

  养老住区的种类繁多,仅从护理等级角度看,便可分为独立生活养老住区、协助生活养老住区和 CCRC 养老住区等。CCRC 养老住区的优势从"持续照料"概念上就能得到明显的体现,它能参考老人的生命历程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服务。这是其他类型养老住区无法实现的。

  在美国较为繁复多样的养老模式中,CCRC 之所以一直是其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种的原因是,它能够给予老人一个自在熟悉且舒适生活与老去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一旦老人入住 CCRC,无论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或者出现了什么问题,都会受到最专业和最全面的照料和护理。通常,老人们入住的时候都是健康的,自理能力很强,入住的大多也是独立生活单元,也就是自理型居住单元;但随着老人们年龄的增长和体质的减弱,他们就可以搬到更高等级的协助生活(介助型)或专业护理(介护型)单元,而等到他们康复之后则重新根据其自理能力调配至适合的居住单元内,包括原来独立生活的居住单元。当然,这一切活动都在同一个住区内进行,这样,周围熟悉的环境及同样的朋友,对老人来说能够起到一种在精神上的舒缓作用。

  2.1.3. CCRC 养老住区的护理等级。

  CCRC 养老住区内通常将老人分为三个护理等级,分别是自理型老人( TheSelf-care Elderly)、介助型老人(The Device-aided Elderly)和介护型老人( TheNursing-cared Elderly)。

  自理型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的老年人.也就是说,这类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能够自由活动且不需要帮助,可能年老体弱患有疾病但症状较轻。CCRC 为这类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使老人生活更加便捷,如送餐、家政和洗衣、体检及紧急救护等。与此同时,CCRC 通常会积极组织举办各式各样的团体活动,如老年大学、兴趣社团等,以丰富老人晚年生活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关怀。

  介助型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当自理型老人的日常生活开始不能完全依靠自身完成,需借助他人照料时,他们居住的空间也将跟随其生活能力的变化而从自理型转至介助型,以得到更好的照顾。

  介助型老人得到的服务内容除基本服务之外,还包括日常生活中老人力所不能及之处的辅助服务及医疗护理等,具体情况视老人的具体情况量身而定,同时还会提供部分的娱乐休闲活动,活动内容视老人身体状况而定。

  介护型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也就是说,这类老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照料。当任何一个非介护型老人出现这类状况时,将由其原本生活的居住单元转入介护型,得到 24 小时的专业护理服务。通常这类老人的年龄在 80 岁以上。

  2.1.4. CCRC 养老住区的一般特征。

  (1)至少能够同时为自理、介助、介护老人提供居住,并配备了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自理、介助、介护是一般老人必经的三个阶段,而 CCRC 是面向老人各个生理阶段的养老住区, 所以为协助老人安稳舒适得度过老年生涯,CCRC 住区内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阶段所需要的居住条件与相应的服务设施。

  (2)根据自理、介助、介护老人不同的特征,产品类型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护理等级的老人的自理能力不同,不论是在户型选择、建筑布局还是内部空间设计上甚至服务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如果分成不同护理等级的建筑类型,那么相对于混合自由的状态,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3)一般三类产品的配比:12:2:16.

  一般 CCRC 养老住区中的介助和介护型住宅是为本住区内部服务的。最开始入住 CCRC 养老住区的绝大多数还是自理型老人,同时老人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当一小部分老人自理能力减弱时,开始转入介助型或介护型住宅。所以,在 CCRC 中居住人群还是以自理型老人为主,介助型老人次之,介护型老人最少,其比例一般为12:2:1.故相应的三种住宅类型的配比也是 12:2:1.

  (4)附近紧邻医院资源,住区内设有医疗室,每层设置秘书站(护理站)。

  为了针对老人生活中易发多发的常见病症,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病症,住区周边必须有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包括医疗资源,病情严重者可直接急救送医。同时住区内部也有小型的卫生站或医疗室,生活常见病养老住区内便可治愈,为居住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CCRC 住区中的专业护理必须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这也是将老人根据护理等级分类的原因。除了医疗中心内为输液等治疗过程中必须的护理服务的护理站外,根据老人不同的护理等级,不同的居住组团内要相应的具有适当的护理服务功能。

  (5)设老人专属食堂,给老人提供营养配餐。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为维持生命更好的生活的必须途径。而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有限,可能临时活动不便或体力不足以支撑独自买菜做饭等各种原因,CCRC 会专门提供老人专属食堂或配餐中心,老人们可以直接前往用餐,可以要求送餐上门。同时,配餐中心也会根据老年人体质,为老人定制专门的营养配餐。

  (6)娱乐休闲设施化整为零,为老人提供丰富的活动设施。

  老人生活较为简单,与年轻时期相比,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富余了大部分时间。一个适宜老年生活的养老住区必须为老人们充实他们空闲下来的生活。然而老年人体力有限,如果在住区内集中设置娱乐休闲设施,使用率将很低。CCRC 一般是将集中的娱乐休闲设施拆分成零散的休闲娱乐空间,分布在住区各处,既便捷又能达到娱乐生活的目的。

  (7)采用收取入门费+年费的收费方式,以及保有房屋产权而为老人提供租赁权和服务享受权的经营模式。

  (8)近郊区位,住区规划布局较紧凑,具有有力与集中的护理服务。

  CCRC 养老住区包含较高护理等级老人,对住区内和住区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较高。在住区内,为了提供有力与集中的护理服务和降低管理成本,住区内规划布局要求较紧凑,方便对老人提供及时到位的照料。

  (9)管理、护理、服务人员比重较高,其中高护理等级部分(如介护)所配备的管理和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是 1:1~1:2.

  2.1.5. CCRC 养老住区的服务职能。

  (1)医疗救护:医疗护理、及时抢救、输液取药;(2)康复养生:健康档案、入户巡诊、健康评估、养生保健、膳食营养、健康顾问、温泉水疗、室内泳池;(3)文化休闲:球类馆、游戏室、棋牌室、书画室、老年大学、餐厅、垂钓、图书馆、漫步花园;(4)紧急呼叫:住宅内提供紧急呼叫设施系统;(5)家政服务:各种维修、清洗衣物、陪同看病、家庭护理、美容美发、家政服务;(6)商业购物:超市、咖啡厅、洗衣店、茶社、面包房、老人年用品店;2.2. CCRC 养老住区在我国的价值。

  2.2.1.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2l 世纪,全球社会老龄化形势每况愈下。现今发达国家基本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不少发展中国家于当前或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困扰。

  《2006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已于 1999 年迈入老龄社会阶段,以五分之一的全球老年人口保有量成为了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1)我国的老龄化现状。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 年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 3.3%,同期,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 2.5%;1995 年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 6.6%,而 2020年则上升至 9.3%,同期我国的老龄人口也从总人口的 6.1%上升至 11.5%.与全球老龄化进程相比,我国老龄化进程增速快且比重较大。预测显示,到 2020 年我们国家将有 1.67 亿的 65 岁以上人口,而世界老龄人口数量为 6.98 亿,我国约占其 24%.

  也就是说,至 2020 年,全世界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我国正前所未有的以迅速的、大规模的、高龄化的姿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近 800 万的速度增加。根据我国政府的最新数据,上世纪最后 10 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1.07%左右,而 21 世纪前 10 年则降低为 0.57%,仅为之前的一半左右。另外,有关专家预测,到 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快速增加,导致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文化等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居住问题日趋严峻。

  图2-1是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时获得的人口结构数据与国际通用年龄结构类型标准的对照,由此,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 50 年期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经过成年型向老年型发展的趋势和轮廓。

  (2)我国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①老龄人口基数和规模巨大。

  截至 2010 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 13.26%,约为 1.78 亿。我国在 2001~2030 年将经历快速老龄化阶段。据预计,我国这段时期将向人口高龄化、社会少子化的急剧转变,届时平均每年将新增800 万的老年人口。事实上,据人口调查可知,至 2013 年底为止我国 60 周岁以上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 14.9%,约为 20243 万人,65 周岁以上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 9.7%,约为 13161 万人。我国将于 2045~2050 年迈入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据相关研究预计,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量的 1/3,达到 4.3~4.5 亿人。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引发了年龄超过 85 岁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社会人口高龄化的形势更为严峻。高龄老人无论在精神状态或是身体机能上都相对脆弱,需要更为系统、优质的居住、照护及社会服务条件。鉴于此,无论社会或家庭都应该为应对数量巨大的老龄及高龄人口境况做好准备并承担更大的责任。

  ②老龄化速度快。

  老龄化是对一个群体中老年人所占比例的描述。前面我们说过当一个国家由"老龄化社会"转为"老年型社会"时将面临"老龄化危机"的。若一个国家的转变阶段持续时间较长,那么该国社会就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以准备应对"老龄化危机"降临;与之相反,如果转变阶段较为短促,其过程太过迅速,那么准备应对的时间便会相应不足,因此产生的社会稳定问题较为剧烈从而难以掌控。法国 1864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79 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期间经历了 115 年;瑞典 1887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72年进入老年型社会,耗时 85 年;英国 1929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76 年进入老年型社会,相距约 47 年;德国 1972 年进入老年型社会,距离当初进入老龄化社会 40 年。

  而我国自从 2001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迅速,有研究表示,预计将在 2027 年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耗时仅仅 26 年。显而易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老龄化向老年型的转化耗时短且发展迅速,这一现实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为此种转变做好必要准备。

  ③地域间人口结构发展不平衡。

  中国土地辽阔,但人口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间老龄化程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我国的老龄化发展情况对应着各地区经济状况,都较为明显的具有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发展的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北京、天津等四个直辖市和浙江、江苏等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要高于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也正由于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西部地区要高出许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更为旺盛。在本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则将以吸引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轻劳动力的方式,补充本地劳动力市场,导致西部将以高于东部地区的速度快速人口老龄化。当然,诸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已经逐渐由老龄化转变为老年型社会,而与之相反,如青海、西藏等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城市尚未达到老龄化。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早的城市是上海(1979 年),与最迟的宁夏(2012 年)之间竟有 33 年的时间间隔。

  另外,城市和农村间的人口结构发展也不平衡。在改革开放前 20 年,我国正积极进行工业化建设,但同时没有进行城镇化,这个社会大背景导致当时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而现在随着工业化尤其是城镇化的加速和教育的普及,数量庞大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老龄化压力,却不可避免将大量空巢老人留在农村,致使农村的实际老龄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009 年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的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为城市的 1.69 倍,达到 1.05 亿人;老龄化水平是城市的 2.3倍,达到了 18.3%;农村老年抚养比使城市的 2.8 倍,为 34%.显然,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

  ④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相符西方发达国家通常是在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这就表明,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情况不同,我国在经济水平尚未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可以说是未富先老。一般而言,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五千至一万美元以上,与之相比中国只能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雄厚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近几年虽在逐步上升,但水涨船高,仍旧较弱。

  2.2.2. 现有基本养老模式局限性。

  国内目前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人按照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即老人在家中居住,主要提供赡养服务者为具备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养老模式,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指老人因为无儿无女或儿女无法照顾等原因选择不再居住在家中而是转为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由养老院、敬老院、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则指以社区机构养老辅助补充家庭养老;照料服务居家老人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为养老资源使养老机构与上门服务相互辅助补充的养老模式。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影响,现代家庭中 "421"模式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主流,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一代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所进行的调查指出,65%的中国家庭出现了"老养小"的现象。接近 30%的青年基本依靠源自父母的供养生活。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我国的养老重担。居家养老必须依赖强大的社区服务。

  而机构养老目前从规模和数量上都不足够支持这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首先,从规模上来说,目前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等问题对养老机构造成规模上的限制。其次,从数量上来说,目前养老机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总量依旧较少,部分养老机构还身兼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另外,在几千年的传统家庭观念影响下,在机构养老中的老人在感情上难以找到居家的感觉;养老机构的设计也多以病房形式设计,从设计上也无法创建温暖舒适类似家庭的环境。同时,机构在服务人群的定位上还存在误差。很多养老机构接纳的还是一些自理能力较强的老人,而真正需要专业照料的却是那些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甚至绝大多数养老住区对入住老人也有自理能力和年龄的要求,老人一旦自理能力丧失或半丧失,则不满足住区的居住要求,需重新寻找能够接纳他的地方。这其实是违背了市场和社会养老需求的。而 CCRC 则贯穿了老人由可自理到需要他人照顾整个生命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体现了养老住区的真正意义所以在未来的养老体系中,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养老住区 CCRC 是近年来我国为解决养老问题开始尝试的途径之一。

  2.2.3. 丰富了我国的养老产品的类型。

  养老住区大多是综合了居家养老的居住形式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的居住区。根据不同的居住人群、医疗护理程度、养老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资金来源和产权归属等,养老住区也形态各异。

  按照居住人群的不同,养老住区可以分为混合型养老住区和独立型养老住区。混合型养老住区是指入住者年龄层次多但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居住区。这种住区的居民构成复杂、生活内容丰富,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常态社会化住区。混合养老住区存在很多问题,如,普遍存在着住宅形态单一;住区内老年服务设施缺乏且使用率较低;在空间布局和户型设计中,对老年人的考虑不周;老年人经济实力低,居住空间品质较低,老年人生活的私密性得不到保障,老人们既无领域感和安全感,还缺少生活乐趣;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养老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等问题。而独立型养老住区则指专供老人居住的住区,在空间环境与居民类型和其生活行为上与其他住区明确分界。

  按照医疗护理程度不同,养老住区又可以分为独立生活型养老住区(IndependentLiving)、协助生活型养老住区(Assisted Living)、专业护理型养老住区(SkilledNursing)和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前三种养老住区的护理程度按顺序逐级加深,照护内容也跟随护理程度的差异而有所区别。由于年龄的逐年递增,体质、精神状况和社会活动力也会跟随着自然逐年下降,所以老年人也可以根据年龄来选择相应的居住区生活,如刚退休时可以选择入住活跃老人较多的独立生活型养老住区,年龄稍长时搬进协助型住宅,最后再转到专业护理型养老住区。而 CCRC 则是为老人各个护理等级的服务,提供全面的照顾。目前国内大多养老住区属于前三种,规定特定年龄段老年人群入住,CCRC 这类一站式养老住区较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