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保险论文

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建设现状探究

来源:现代营销 作者:崔丹丹;应含笑
发布于:2019-05-07 共4068字

  摘    要: 自从进入21世纪, 我国人口结构占转变迅速。在此背景下, 传统家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中国的养老需求, 在此背景下, 保险社区养老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中国目前的保险业投资养老社区助力养老事业发展的社会趋势为切入点, 对当前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发展中存在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和可实现性低、保险公司投资和管理难度大、地区间保险养老社区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别从政府、险企和养老社区三个层面提出政府增强扶持力度、培养相关配套专业人才、实现保险产品对接等具有实际意义的应对措施, 完善中国保险养老社区体制, 加快保险业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保险业; 社区养老;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截至2018年末, 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6658万人, 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然而与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不相匹配的是, 由于资金投入量大、参与主体少、监管体制尚未完善、是否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鉴于商业保险公司的资金期限长、规模大, 多类产品与养老联系紧密、服务网点覆盖面广泛等多方面的特殊优势, 结合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保险资金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等因素, 传统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可以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资源优势和利好政策的背景下, 保险业投资养老社区未来将成为中国养老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柱, 也是增加养老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

  一、保险养老社区的含义和模式

  (一) 保险养老社区的含义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保险养老社区统计制度》规定, 保险养老社区是指由保险集团 (控股) 公司、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并具有实际控制权,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集居住、养老和护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

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建设现状探究

  (二) 保险养老社区的主要模式

  根据中国保险养老社区的参与机构、费用承担和收入获取等因素划分,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模式。

  1. 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是指由保险机构直接参与保险养老社区的各项工作, 包括投资规划、运营和管理, 保险公司可对资金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管, 其弊端在于部分小型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有限, 自营模式容易产生内部经营风险。

  2. 委托模式

  委托模式中, 保险公司不直接参与运营, 委托运营商进行管理, 运营商定期收取管理费用, 保险机构承担运营的成本和费用, 并且获得全部运营收入。委托模式不会转移保险公司的主业, 有利于实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多样化, 但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委托风险。

  3. 出租模式

  出租模式是指保险机构投资构建或直接购买养老社区, 并出租给运营商, 保险机构在此模式中仅收取租金, 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和费用由运营商承担, 同时获取营业收入。

  基于中国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的相关规定和商业保险公司获取利润的目标, 现行的保险养老社区以自营模式和委托管理模式为主。

  二、保险养老机构在中国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 发展历程

  自2007年开始起, 中国以泰康人寿为首的数家保险公司, 先后分别通过“重资产投资”“轻资产服务”或二者结合的方式介入养老社区领域。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探索调研期

  自2007年至2012年, 该阶段工作重心是通过国外典型保险养老社区的案例, 挖掘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主要进行考察有美国的养老品质社区模式, 典型案例是美国太阳城老年社区, 以及日本的养老家属社区模式, 典型案例是日本港北新城“嵌入式”养老住宅。与此同时, 泰康人寿、合众人寿等多家公司基于对国内养老市场的深入调查, 开始在投资养老社区方面进行尝试。

  2. 初步建设期

  自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 国内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思路逐渐明晰, 泰康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多家保险公司先后获批保险养老社区试点。

  3. 加快布局期

  2015年6月至今, 该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 各家保险公司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结合, 将虚拟保险产品与实际养老服务结合, 加快保险养老社区的建设和推广。此外, 多家保险公司开始联手打造产业链, 2016年10月, 太平人寿、新华养老等11家保险公司联手签约加入了“中国养老保险社区联盟”。

  (二) 发展现状

  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 以泰康人寿为首的多家保险公司先后获批进行养老社区试点。布局地点也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逐渐推广至武汉、沈阳等二三线城市。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8年初, 全国共有11家保险机构投资29个养老社区项目, 投资金额超过237亿元, 占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 现有床位数超过4万个, 部分养老社区项目已投入运营。

  表1: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各家保险公司保险养老社区开展状况
表1: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各家保险公司保险养老社区开展状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国保险养老社区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养老社区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高度契合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目前中国养老社区建设正处于加快布局阶段, 从各地试点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 相关政策和产业规范尚未落实

  在政府层面, 虽然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保险养老社区统计制度》等条款, 在宏观层面支持保险企业投资养老服务业, 但在实务操作层面仍面临很多困难。

  一方面, 政府对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用地性质、融资渠道、财税政策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 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养老地产准入制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不全面, 养老社区建设规划标准相对空缺。以上问题, 都是目前需要突破的障碍。

  (二) 投资周期长, 投资风险较大, 险企投入意愿不高

  在保险公司层面, 一方面, 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所需资金量大, 投资周期长, 将导致保险公司资金流动性降低, 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显着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保险公司接触养老社区时间短, 在养老社区的运营、管理、布局方面缺乏专业性, 在投入地区、运营理念能否因地制宜等方面, 一旦出现偏差或失误, 将导致保险企业资金受损, 甚至影响到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从各养老社区运行的情况来看, 保险企业对于投资保险养老社区的投入意愿不高。

  (三) 缺乏配套服务的专业人才和医疗设施

  在专业人才方面, 一方面, 目前市场上养老服务业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 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符合资质条件的护理人员稀缺。另一方面, 大部分养老社区未对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长期看护、护理的特殊行为特征, 特殊培养专业的服务人员, 尚未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在医疗设施方面, 由于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机构需要考虑成本、风险及利用率, 部分养老机构配套的医疗设备严重不足, 只能提供简单的疾病救助, 缺乏慢性病护理方面的硬性设备, 因此保险养老社区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应该是, 积极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 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服务, 统筹推进医养结合。

  (四) 农村地区保险养老机构发展薄弱

  目前, 中国以泰康人寿、众合人寿为首的8家保险公司, 目前试点地点布局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部分分布在海南、沈阳、苏州等二三线城市, 下一部的工作计划应该是将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的保险养老机构, 解决城乡差异大, 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要根据在发达城市的试点经验, 结合农村养老现状, 加快向其他城市与地区辐射扩散, 形成定位明确、覆盖地区广的养老社区服务供给。

  四、保险养老社区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建议

  (一) 政策扶持及行业规范

  政策扶持层面, 一方面, 由于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严格, 投资其他产业易触及法律的警戒线, 因此政府应该给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由于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面临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面临风险大, 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意愿并不高涨, 因此政府应当增大对保险养老社区的扶持力度, 在养老社区土地和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支持, 例如减免保险养老社区房产税, 政府给予企业特许经营权, 解决企业的成本和税收问题。

  行业规范层面, 目前保险养老社区行业还未能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因此政府应当结合我国保险业、养老服务业的相关规定, 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 规范引导保险养老社区的发展。

  (二) 培养相关配套专业人才

  养老社区层面, 一方面, 在高端、正规护理行业的人才稀缺的大环境下, 保险企业可以与相关职业学校合作, 根据老年人护理、服务的相关特点, 联合培养护理人才。另一方面, 由于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应该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 由专业人员完成保险养老社区中的医疗、长期护理工作, 推动“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此外, 保险公司可以运用在灾害勘测、风险预测中的高科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用技术驱动来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三) 实现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对接

  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对接是指在消费者购买了一定种类及金额的保险产品后, 取得将来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该模式可以实现保险业务与养老社区业务的相互促进与协同, 同时还有助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在保险保障方面, 争取实现传统的单一“保单”保障向“有形+无形”双保障的形式转变, 有利于提高保险产品吸引力, 加快保险养老社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

  在理赔服务方面, 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深度对接, 以养老社区服务给付替代现金给付, 有助于降低理赔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

  (四) 加强农村保险养老服务社区的建设

  保险业在“三农”保险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养老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传统业务领域,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该方面资源。

  在网络体系方面, 保险公司可以发挥其机构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 为农村养老社区的运营提供日常管理工作, 这对于农村保险养老社区的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在信息技术方面, 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风险测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 积极保险养老社区在农村地区试点提供经办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学会、梅山[中国]保险养老社区联盟联合课题组, 姚庆海, 李钢, 冯占军, 李连芬.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发展研究报告[J].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7
  [2]凌秀丽.浅谈保险机构投资养老社区[J].上海保险, 2014 (05) :24-26+41.
  [3]崔浩雄.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策略研究[J].上海保险, 2013 (03) :12-14.
  [4]刘艳姣, 毕莎莎, 庞睿.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策略研究[J].商, 2014 (03) :181.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原文出处:崔丹丹,应含笑.保险养老社区在中国的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5):200-2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