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儿科秘要》“八证六字”心法的内涵与运用

时间:2014-09-25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069字
论文摘要

  岭南儿科自古建树颇丰,清·程康圃的《儿科秘要》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扛鼎之作,该书在汲取儿科诸家所长的基础上,总结了程氏祖传六代的儿科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探讨了“八证六字”学说现就教于同道。

  1 “八证六字”内涵

  “八证”是 8 个儿科病证的统称,具体指风热、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脾虚、疳证、燥火、咳嗽。程康圃将其并列论治的原因是,此八证儿科临床最常见,且证虽有八,但病因不外风火痰食,病位多在心肝脾,病性常虚实夹杂,病机主要为脾虚风动火炽,故可异病同治。同时八证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传变。程康圃指出风热太甚常有 3 种传变: 一者风热可导致急惊风,急惊风失治,邪气入里则成慢惊风,慢惊风失治,转作慢脾风; 二者风热耗伤津液,并迅速入里传为燥火; 三者肺受风热,宣肃失司发为咳嗽。又指出脾虚则乳食难化,因滞而成疳积。以上正是形成“六字”治法的基础。

  从祖传经验和“八证”研究中,程康圃凝练出“六字”治法,即平肝、补脾、泻心。平肝则平木,平木需治风,风分内外,总肝先着之,外者祛之,内者柔之、镇之。补脾有三,即消导、化湿、疏肝,总使小儿化生有源。泻心实则泻火,重在清透相合。并强调“六字”运用准绳,一是“或执一端而治,或兼二端而治,或总三端而治”,总要知常达变,灵活不拘; 二是“能于八证中辨其手纹、脉息、外候,识其证据,断其确实”,法虽有常仍不失辨证精髓。

  2 “八证六字”运用

  2. 1 “六字”治法药式

  程康圃运用不同类别的药物达到平肝、健脾、泻心的目的。平肝即辛凉平肝如柴胡、薄荷; 辛温平肝如羌活、防风、桂枝; 养阴平肝如白芍、当归、乌梅、鳖甲; 息风平肝如钩藤、全蝎、僵蚕、蜈蚣; 清热平肝如黄芩、龙胆、栀子、羚羊角、牡丹皮,方如泻青丸。

  2. 1. 1 健脾 益气健脾如党参、白术、山药、黄芪,方如四君子汤; 理气健脾如陈皮、木香、槟榔; 消食健脾如山楂、麦芽、神曲、莪术、三棱,方如保和丸;温中健脾如附子、五味子; 燥湿健脾如半夏、苍术、厚朴; 升清健脾如防风、柴胡、葛根、荷叶; 淡渗健脾如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白扁豆,方如四苓散、五苓散; 祛湿健脾如香薷、白豆蔻、藿香; 养阴健脾如石斛、麦冬、玉竹,方如生脉散; 温阳健脾如附子、丁香、肉桂。

  程康圃认为泻心即泻火,泻火循五脏。泻心火如黄连、淡竹叶、木通、栀子、犀牛角、连翘、灯心草,方如导赤散; 泻肺火如桑白皮、玄参、川贝母、前胡、桔梗、天花粉、葶苈子,方如泻白丸; 泻肾火如黄柏、丹皮、泽泻、知母; 泻胃火如石膏、茅根、人中白、人中黄,方用宣风搜热散; 泻脾火如大黄、朴硝、黄芩,方如泻黄丸; 泻肝火见上文清热平肝项; 清虚热如胡黄连、地骨皮、青蒿。

  2. 2 “八证”底方( 表 1)【表1】
论文摘要
  
  2. 3 加减法

  表 2、3 显示,程氏临证虽有相对固定的底方,但临证从不拘泥受限,常因人、因时、因证加减,用药变化有迹可循,总不离依据症状轻重加减和症状寒热加减两端。【表2】

论文摘要  
  2. 4 “六字”证治扩展

  疟疾、暑证、痢疾三证在成人中亦常见,故程康圃未将此三证比附“八证”,而仍用“六字”论治,如平肝健脾法治疟、泻心健脾法治暑,平肝健脾泻心法治痢,意欲示人“八证六字”学说的扩展运用。后人杨鹤龄、杨权生、高修安等受此启发,比附“八证”异病同治的思想,广泛运用“六字”于儿科各证,张宝琪更将“八证六字”学说运用在儿科针灸中,其价值可见一斑。【表3】
论文摘要
  
  3 “八证六字”学说特点

  程康圃“八证”的特点: ①脏腑-病因一体观。木与风合,风分内外; 心与火应,火见于五脏六腑; 脾常有虚,实亦可见; ②六淫强调风、火,兼顾岭南地域多湿、多郁热的情况; ③重视脏腑关系,紧扣肝郁脾虚、木火相扇两端。程康圃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染病皆由此故”; ④识病证转化,擅于动态分析; ⑤观察细致,善于总结证治关键。如其言“风热之证,兼身热者,要疏风方能退热。勿净用凉药,以冰滞风邪也”,又如“凡泄泻,必上作渴,止泻渴自止。泄甚身热者,止泻为重,热自退也”,再如小儿患病服药,常叮嘱其母戒口、食素、节欲。

  “六字”用药特点: ①顾护胃气,用药轻灵平和。

  如小儿怕食苦药当慎用; 又如治脾虚“用肥儿糕作果子饲之”; ②治症从本,谨守病机。程康圃临证鲜有见症止症的情况,如小儿呕吐,必不乱投止呕剂,而详辨病本,热呕清之、寒呕温之、食呕消之、咳呕治咳、虚呕补之; ③方药精简,讲究炮制。其言“立方不可多用药,以十二味为率,多则杂”。邱仕君统计发现,程康圃用药约40%注有炮制方法,如炒、煨、蒸、煅、炙等; ④活用外治取佳效。如粉药外扑止汗、敷脐止泻等; ⑤擅用经典丸散剂并依据证之轻重变化( 详见2. 3 和 2. 4) ; ⑥强调药引的重要性。程康圃喜用莲蒂、金银等作引药,遗忘则作用不全或不应效。

  参考文献:

  [1] 程康圃. 程氏家传儿科秘要[M]. 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9:5-25.
  [2] 邓铁涛,邱仕君,等. 岭南儿科双璧[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7,138-171.
  [3] 杨权生. 读《岭南儿科双璧》的临床体会[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7,4:50-51.
  [4] 高修安. 程康圃小儿燥火思想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 中医儿科杂志,2005,1( 2) :3.
  [5] 张宝琪. 程康圃“六字学说”在儿科针灸中的应用[J]. 新中医,1990:33-34.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