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酿酒葡萄常见的病虫害与综合防治

时间:2015-08-1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154字
摘要

  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酿酒葡萄栽培面积扩张趋势凸显,不仅京津冀、河南、山东、山西、宁夏、新疆、东北等原有葡萄栽培区栽培面积增加,在内蒙古、广西等地区也快速增加,并已形成河北、胶东半岛、黄河故道、山西黄土高原、关中天水、河西走廊、贺兰山东麓、天山北麓、云南、东北等产区。国内酿酒葡萄栽培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显现,且酿酒业的酒庄化、观光化正日渐兴盛。

  我国葡萄酒产业仍存在品种区划滞后、品种结构单一;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标准规范;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其中,管理水平落后,缺乏规范化管理体现在,国内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大部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葡萄多数由农户自己种植,对农户技术培训力度及管理不够,造成同地区同品种整形多样化、修剪水平不一、农药使用混乱,酿酒葡萄品质参差不齐。

  “三分工艺,七分原料”,生产出符合酿造标准的优质、安全的葡萄是酿酒师的首要追求。大陆性季风季候使我国广大的酿酒葡萄栽培区夏秋季节高温多雨,导致虫害和真菌病害的频繁发生,落后或不恰当的栽培管理又会加剧其危害程度。

  1 酿酒葡萄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酿酒葡萄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有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Berl.etde Toni)、葡萄白粉病(Uncimula necator(Schw.)Burr.;无性世代:Oidium tucker Berk),葡萄灰霉病 (Botry cinerea Pers.;有性世代:Botryotiniafuckliana(de Bary)Whetel),葡萄白腐病(Conielladiplodiella(Speg)。Pet & Syd.;有性世代:Charriniadiplodiella (Speg )。Viala Rav az), 葡 萄 炭 疽 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r Schrenk;无 性 世 代 :Collet richum anpelinum Cav. 和Gloeosporionm fructigrum Berk), 葡 萄 黑 痘 病(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有性世代:

  Elsinoe ampelina(de Bary)Shear)等;虫害有葡萄毛毡病(Colomerus vitis Pagenstecher)、葡萄红蜘蛛(Brevipoalpus lewisi Mc Gregor)、葡萄二星叶蝉(Erythroneura a picalis Nawa)等。

  1.1 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是世界和我国的第一大葡萄病害,该病在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造成严重危害。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的叶片,也能为害嫩梢、花序和果实等幼嫩的部分。叶片发病初为细小的不定形的水浸样斑点,后逐渐扩大,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斑最后变褐干枯,叶片脱落。葡萄霜霉病病菌借风雨传播,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该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有关,7~8月的多雨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一般情况下要在雨季来临前和花前花后等关键时期注意防护,主要使用保护剂。当田间霜霉病普遍发生或侵染花序或果穗时,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一般采取 3 次措施:分别为保护性+内吸性药剂;3~4d 后单独使用内吸性药剂;3~4d 后保护性+内吸性药剂,常用药剂见表 1.之后根据天气和防控效果进行调整。如霜霉病发病初期用42%代森锰锌 600 倍液+50%金科克 3000~4000倍液;3~4d 后用 80%霜脲氰 2500 倍液;3~4d 后90%乙磷铝 800 倍液+80%代森锰锌 800 倍液。

  1.2 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在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存在,但总体上雨水较多的地区发病少且轻,雨水较少的地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该病主要为害葡萄的果粒、叶片、新梢及卷须等绿色幼嫩组织。叶片受害时,最初产生细小的白色霉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灰白色粉末状,严重时白粉布满叶片,逐渐使病叶卷缩,干枯脱落。果实受害时,果面产生粉状霉层,果实停止生长,硬化、畸形。葡萄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枝蔓的被害组织或芽鳞中越冬,借风力传播。栽植过密、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良及高湿、干旱的夏季闷热天气,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葡萄发芽前喷洒 1 次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开花前至幼果期每隔 7~10d 喷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喷施 2~3 次,或 25%的粉锈宁1500~2000 倍液。硫制剂是防治该病的特效药,但硫磺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30℃,低于 18℃时几乎不起作用,而高于 30℃则易发生药害。表 2为防治白粉病的优秀药剂。

  1.3 葡萄毛毡病(葡萄瘿螨)

  该病目前仅在葡萄上发现为害,属专性寄生。葡萄瘿螨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也为害嫩梢、幼果、卷须、花梗等。叶片以小叶和新展叶片受害重。其成虫或若虫在叶背刺吸汁液,初期被害处出现不规则的失绿斑块、逐渐扩大,表面隆起成泡状,叶背面凹陷处产生毛毡状灰白色茸毛,后期斑块逐渐变为褐色,被害处皱缩变硬、枯焦。

  早春葡萄发芽前、芽膨大时,喷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严重时发芽后还可以喷 1 次 1000倍 50%乐果乳剂,或喷 25%亚胺硫磷乳油 1000倍液;葡萄瘿螨发生高峰时可使用杀螨剂。

  1.4 葡萄短须螨(葡萄红蜘蛛)

  葡萄红蜘蛛以成螨、若螨为害嫩梢、叶柄、叶片、穗柄、果穗。为害嫩梢、叶柄、穗轴后,表面变成黑褐色且很粗糙,质地变脆,极易折断。叶片受害,叶脉两侧成褐锈斑,严重时由绿色变为淡黄色,然后变褐、变红,最后焦枯脱落。果实受害后,果皮粗糙,龟裂成铁锈色,含糖量大减,酸度增高,严重影响果实着色、产量和质量。葡萄品种不同,受害程度有差异。叶片绒毛密而短的品种(玫瑰香、佳丽酿)受害较重,而绒毛密而长或绒毛少而光滑的品种(龙眼)受害较轻。

  葡萄春天上架后用 3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0.3%洗衣粉混合液,淋洗式喷雾效果很好。生长季节喷 300~400 倍硫磺胶悬剂或 0.2~0.3 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也可选择杀螨剂使用。

  2 酿酒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科学种植意识的提升,化学防治已不再是单纯的见病喷药,而转为与葡萄营养、田间管理、病虫害的发病规律等结合的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必须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方针。

  2.1 苗木控制

  新发展地区通过引进无毒苗木,或对苗木进行脱毒处理及定植前消毒,可以使苗木不携带病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或降低这些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在引进新品种时还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脱毒苗木。

  2.2 加强栽培管理

  (1)采用单臂篱架;适当增加行距,如行距增至 3m;及时排涝、耙地、除草、修剪副梢,使葡萄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搞好果园卫生,将病组织清除,减少田间病虫源。冬季修剪时剪下的枝条、落叶、翘皮等一定要收集、携出园外并加以处理。

  (3)合理施用农药。在葡萄病虫害可能发生的关键时期施用药剂,进行“防”,效果大于“治”.如发芽前、发芽后以及冬季埋土防寒前喷洒药剂可杀灭大部分隐藏于枝干、芽鳞中的病虫,从而大大减轻当年或来年病虫为害。在选择农药时,应选择低毒、易降解、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或生物农药。喷洒农药时要均匀,全面。

  (4)科学施肥。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重视基肥,可使葡萄植株生长健壮而不徒长,提高葡萄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5)合理定梢定产,使葡萄稳产、高质。

  2.3 物理机械防治

  人工去除病叶、病芽、病梢等发病组织或受灾部分并清出葡萄园加以处理;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减少对葡萄植株的人为伤害,如劈裂新梢、刮伤幼果;在雹灾经常发生的区域架设防雹网。

  2.4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制剂或生物天敌,还原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其它动植物改善园区环境,对病虫进行歼灭。如葡萄园行间生草,改善微气候,减少杂草。

  参 考 文 献

  [1]赵奎华,陶承光,苗则彦,等。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王忠跃。中国葡萄病虫害与综合防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李凤梅。葡萄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感病性的观察[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4):36-37.

  [4]王国珍,樊仲庆,茹庆华,等。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病害调查[J].植物保护学报,2002,(6):64-65.

  [5]邓建平。砧木和营养水平对葡萄生长与抗病性的影响[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3.

  [6]李华,王华。葡萄与葡萄酒[A].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