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稻飞虱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成因及防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8 共2378字

  稻飞虱属于体形较小的害虫,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上虫态,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水稻上发生为害的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3种,前2种为迁飞性害虫,后1种是本地越冬害虫,常年发生以前2种较重。

  1 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1.1 为害症状
  
  稻飞虱为刺吸式口器,成虫、若虫常群集刺吸稻茎汁液,使稻叶乾枯、生长低矮、稻穗干瘦、倒伏,有的被害稻田,先在田中间出现“黄塘”,称为“火旋”.害虫以产卵管刺破稻株组织产卵于内,导致组织坏死变褐,也使稻株枯黄、倒伏。使水稻没有收成或收成少。

  1.2 生活习性
  
  稻飞虱成虫有趋光性、趋绿性、群集性,产卵都能刺伤水稻叶鞘、茎杆、叶脉等组织,将卵产于其中,产卵往往随植株老嫩转移,另外稻飞虱还好湿趋荫性,成若虫活动取食常在水稻植株下部,稻田中部、活动范围比较稳定。只有灰飞虱以大龄若虫和少量成虫在绿肥田、小麦田及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白背飞虱和褐飞迁飞到南方越冬,第2年5-6月迁回本地为害,稻飞虱的繁殖力强,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繁殖倍数更高,虫口数量增加,吸取稻汁量大,容易造成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灾害。

  1.3 发生规律
  
  据田间调查,稻飞虱在长寿湖镇初见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我们采取100 hm2为1个调查单位,定田块,每点调查5个小点,采取“Z”字型进行定期拍查,综合其平均数,计算出百窝虫量。经过10年的田间调查掌握了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如表1)。【1】

  
  从表1可知,从5月20日定点、定时开始调查到7月10日之间,稻飞虱逐渐增加,到达水稻孕穗后期(7月10日左右),稻飞虱成倍增加,7月10日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最好时间,有利于提高水稻抽穗扬花获得高产。

  2 主导因子
  
  造成水稻稻飞虱流行、增加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风、温湿度、栽培管理因子及相互作用的结果。

  2.1 风
  
  白背飞虱、褐飞虱是迁飞性害虫,在本地不越冬,它借助于风力,从海南、云南迁移到本地,生活在水稻上取食和繁殖,增加虫口数,群集生长,在5-6月吹风次数多迁入量就越大。

  2.2 温湿度双重作用==冬季气温高,早春少雨干旱有利于灰飞虱越冬,虫口数量增加; 迁飞性的白背飞虱、褐飞虱迁入后,如当地降水次数多、气温回升快就有利于稻飞虱生存。温度在15~30 ℃范围内,湿度在80%~90%范围内有利于飞虱的生长繁殖,增加虫口量。

  2.3 偏施氮肥
  
  水稻偏施氮肥,造成水稻生长嫩绿、汁液多,并且秧苗好封行早,密度大湿度高,有利于飞虱群集茎秆处生存取食,繁殖后代。

  2.4 栽培因子
  
  在水稻栽插上有的农民不按行窝距乱栽,过度密植导致植株徒长,茎杆纤弱,根系发育不良,造成本田通风、透光性能差,湿度增加,有利于稻飞虱生活的温湿条件,群集严重。

  3 合理防治稻飞虱
  
  针对上述因素,应运用气象学、植物学、肥料学、栽培学、病虫害学、药物学等一系列科学原理,采取新的科学措施,搞好稻飞虱的综合防除,全方位提高防治效果,这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措施。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1 农业防治
  
  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措施对稻飞虱进行防控制作用,主要是恶化稻飞虱生存的环境,不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压低稻飞虱基数,通过影响害虫的繁殖率,控制其种群数量。通过影响作物生长势减轻作物受害程度,农业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1.1 消灭越冬虫源灰飞虱是本地越冬虫,在冬季结合积肥,清除田间或四周杂草,采取深埋或火烧来破坏其依附的生态条件,消灭越冬场所,有利于压低越冬虫源。

  3.1.2 选用抗虫品种在品种选择上,选择生育期适当早、种植抗虫或耐虫的高产水稻良种,如Ⅱ优416、宜香稻9303等。使稻飞虱在第1关受阻,取食困难,降其营养。

  3.1.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抗虫能力,减轻虫害损失程度。应及时合理施肥,注重氮、磷、钾肥的合理配合,增强植株健壮,减轻害虫为害,避免偏施氮肥的现象。

  3.1.4 合理密植作物合理密植能充分发挥单株与群体作用,保证单株有适当的营养面积,通风透光好,水稻生长发育健壮,封行迟,提高水稻对稻飞虱的耐害性,促进增产。

  3.1.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轻或防止稻飞虱的发生,适当稀播种,促进作物壮苗快发,适时中耕、清除田间杂草,适时间苗、定苗,培育壮秧,恶化稻飞虱的生存环境。

  3.1.6 利用黑光灯诱杀稻飞虱稻飞虱有趋光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黑光灯下放1个药盆引诱稻飞虱扑灯,将其杀死。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杀虫速度快、击倒率高,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短期内就能减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这种方法使用简便、投资少、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1)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因为稻飞虱主要是迁飞性害虫,时时监控其发生趋势,根据防治指标,在7月10日时当白背飞虱百窝虫量达到1800~2000头、褐飞虱达到1000头左右进行施药防治,采取治上压下,狠治大发生前一代,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般掌握在若虫孵化高峰期至2、3龄若虫盛发期用药,效果更好。(2)在选药上,要选择高效、对路、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时时注意施药时间,一般应掌握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太阳落土以前进行施药效果为佳。(4)在药物种类的选择上,前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0 kg/667 m2或者用2%叶蝉散粉剂2.5 kg/667 m2参土撒施,在齐穗期前667m2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5 g或吡虫啉30 g或扑虱灵100 g等药物效果好,药效可达15~25 d,有利于防治稻飞虱,大大压低虫数,降低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促进水稻高产。

  4 小结
  
  综上所述,水稻稻飞虱有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3种,前2种为迁飞性害虫,最后1种是本地越冬性害虫,它们的生长流行主要与气象因子、温湿度因子、栽培管理因子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在品种选择,培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上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搞好农业综合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压低稻飞虱虫量,提高防治效果,把稻飞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水稻生产向着更加安全、高效、健康方向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