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8 共2545字

  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 148.12 千hm2,其中:早稻 41.5hm2,中稻 64.4hm2,晚稻 42.1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 年我市稻飞虱发生面积 174.1hm2,防治面积 272hm2,挽回损失 3 700.20 万 kg,实际损失 727.99 万 kg.

  稻飞虱发生特点稻飞虱常年发生特点稻飞虱的发生与水稻种植类型的关系咸宁市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中稻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并发。

  水稻生育期与稻飞虱发生的关系以水稻生长前期发生较轻,而中、后期发生较重,常以水稻灌浆期以后虫口密度最高,为害严重。

  稻飞虱发生代别与稻飞虱种类的关系一般第一、二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三、四代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并发,第五代以褐飞虱为主,随代别的增加,白背飞虱所占比例减少,而褐飞虱所占比例增加。

  不同时段稻飞虱的发生规律稻飞虱迁入时间一般白背飞虱早于褐飞虱。

  从 4 月下旬开始到 5 月中旬,稻飞虱出现少数南方虫源波及迁入,5 月下旬到 6 月下旬出现南方虫源迁入高峰期,大量稻飞虱伴随降雨迁入咸宁。1 代~2 代虫源以迁入为主,3 代~4 代本地虫源为主,加上部份迁入补充,5 代为本地虫源加回迁虫源。

  稻飞虱在咸宁市的发生与我省稻飞虱发生的关系咸宁地处湖北南部,是稻飞虱迁入湖北的第一站;咸宁降雨及温度较我省其它地区高,有利稻飞虱的发生,特别是 6 月~7 月“湿黄梅,长伏旱”的天气有利白背飞虱的发生,9 月~10 月昼夜温差加大,有利褐飞虱的发生。咸宁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决定了咸宁市稻飞虱是我省的重发区。

  稻飞虱发生特点迁入早2014 年,稻飞虱于 4 月 29 日迁入咸宁市通城县,属迁入较早年份,与历史上迁入最早年份(4 月 22 日)迟 7d,但较常年偏早。

  发生面广2014 年,稻飞虱发生面积 174hm2.其中第二代稻飞虱发生面积 19hm2,主要为害早稻,发生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的 45.82%;第三代稻飞虱发生面积 51.2hm2,主要为害中稻,发生面积占中稻种植面积的 79.47%;第四代稻飞虱发生面积75.94hm2,主要为害中、晚稻,以中稻危害较重,发生面积占中、晚稻种植面积的 71.27%;第五代稻飞虱发生面积 27.5hm2,主要为害晚稻,发生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 65.21%.

  来势猛,虫量大第二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762头~5 200 头,少数严重田块达 11 000 头~24 000 头,个别田块达 40000 头以上;第三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 540 头~3100 头,少数严重田块达 8 000 头~18 000 头,个别田块达 30 000 头以上;第四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210 头~1 271 头,少数严重田块达 6 000 头以上,个别田块达万头以上;第五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 450 头~1400 头,少数严重田块达8 000 头以上,个别田块达万头以上。

  白背飞虱比例较常年偏高2014 年白背飞虱比例总体上较历年偏高。

  第二代白背飞虱占 68%~90%,第三代白背飞虱占 63%~80%,第四代白背飞虱占 40%~67%,第五代白背飞虱占 20%~60%.第三、四、五代白背飞虱比例均高于历年同期,相反褐飞虱比例均低于历年同期。

  中稻重于早、晚稻从发生面积来看,第二代稻飞虱占早稻种植面积的 45.82%,第五代稻飞虱占晚稻种植面积的 65.21%,第三代稻飞虱占中稻种植面积的79.47%,第四代稻飞虱占中稻种植面积的 86.82%,中稻发生比例较早、晚稻大。从发生代别来看,中稻同时受第二、三、四代的为害,以第三、四代为主,早稻受第二代的为害,晚稻受第四、五代的为害,以第五代为主,中稻较早、晚稻受害时间长。

  发生程度不平衡从地域来看,通山、通城、崇阳和咸安较重,而嘉鱼和赤壁相对较轻。从不同田块来看,如二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发生轻的百蔸虫量为210头~5 200 头,少数严重田块达 6 000 头~24 000 头,个别田块高达 40 000 头以上。

  年稻飞虱发生的原因分析气候条件4 月下旬后期出现暴雨,有利飞虱的迁入,其迁入期较常年偏早。5 月有 7 次降水过程,降雨偏多,6 月降雨偏多,有利飞虱的迁入,6 月 24日入梅,有利第二代稻飞虱的迁入及为害。7 月至 8 月,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对第二、三、四代稻飞虱的发生有利,对白背飞虱的发生更为有利,从而出现白背飞虱比例较常年偏高。9 月降雨偏少,但降雨日数偏多,对第四、五代稻飞虱的发生有利,10 月降雨偏多,对第五代稻飞虱的发生有利。

  品种繁多,布局复杂,生育期极不整齐由于水稻品种繁多,且布局又十分复杂,生育期极不整齐,桥梁田增多,极有利稻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种植方式的变化迟播直播稻、机插秧、小苗抛秧等轻型栽培方式种植面积扩大,生育期推迟,生育进程拉长,有利稻飞虱的发生。

  品种结构早、中、晚稻的混栽,给稻飞虱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桥梁田,有利飞虱的转移危害。同时,杂交优质稻面积占 80%,特别有利稻飞虱的发生。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部分农户没有选择对口农药防治,或防治不及时,或使用方法不当等等,使局部田块稻飞虱没能得到有效控制。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施用氮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植株硬度,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为害。

  选用抗(耐)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科学管水,宜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生物防治在防治病虫时尽量选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氨基寡糖素、BT等,以及释放赤眼蜂等方法,以保护好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昆虫捕食稻飞虱。

  物理防治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可大大地减少防治稻飞虱用药次数。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药剂选用上应选长效内吸性农药与速效熏蒸、触杀性农药配合施用,并按安全间隔期施药。当百蔸虫量在 1 000 头~2 000 头以内的田块,应当在低龄若虫期(三龄以下)每 667m2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或25%吡呀酮可湿性粉剂 30g 兑水 50kg 均匀喷雾,持续期可达 20d 以上;当稻飞虱百蔸虫量在 2 000头~5 000 头范围内的田块,在喷施“噻嗪酮”或“吡呀酮”的同时需加入 50%敌敌畏乳油 600 倍液(浓度过高易产生药害),能够迅速将虫量控制在 2000 头以内;当稻飞虱百蔸虫量在 5000 头以上的田块则必须迅速组织劳力用撒毒土熏蒸的方法进行防治,否则短时间内即可使水稻穿顶、倒伏。方法是:将田间水排干,每 667m2用 50%敌敌畏乳油 250g~300g与 25kg~30kg湿润细沙土拌匀,堆闷 3h~5h,在露水干后均匀撒施,下午 16时前结束,施药 1h 后可杀死田间虫量的 90%以上,然后再采用以上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