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29 共1111字
论文摘要

  乌当区历来有种植番茄的习惯,尤其是延晚番茄,每年都有几千亩的栽培面积,由于延晚番茄的生长季节处于高温干旱,有利于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所以番茄病毒病也是危害延晚番茄的重要病害,造成番茄减产,给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一、症状

  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症状:
  
  1、花叶型:一种是轻花叶,在番茄叶片上引起轻微花叶或微显斑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小、不变形,另一种重花叶番茄叶片有明显花叶,随后新叶变小,叶脉变紫,叶细长狭窄,扭曲畸形,茎顶叶片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下部多卷叶,病株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并大量落花落蕾,基部已坐果的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2、条纹型:亦称条斑病。病株上部叶片呈现系统花叶症状。植株茎秆上中部叶脉、叶柄初生暗绿色下陷的斑点或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严重时植株生长点坏死,茎上条斑明显,病株萎黄枯死或畸形。病果上有下陷的褐色坏死斑,果实畸形、僵硬、果内维管束变褐,籽少,后腐烂。3、蕨叶型:病株一般明显矮缩,下部叶片边缘向上卷起,严重的卷成管状,中部叶片微卷,主脉微现扭曲,上部叶片细小形成蕨叶。叶背叶脉呈现淡紫色,叶肉薄而色淡,微现花斑。全株腋芽所发出的侧枝都生蕨叶尖小叶,上部复叶节间短缩,丛枝状。

  二、发病规律

  1. 种子带病菌

  2. 栽培条件:露地番茄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种植,受高温和传毒媒介的影响,危害重。连作和与其它蔬菜邻作,毒源丰富,蚜虫危害重,苗期是危险期,蹲苗时间过长,定植时苗龄过小、定植后管理不善,也易发生病毒病。

  3. 气象因素:高温有利病毒繁殖,干燥有利蚜虫生长发育及迁飞,干旱限制番茄生长。高温干旱年份、易流行。

  三、防治方法

  1.以选栽抗病及耐病品种、苗期增强植株抗力、消灭毒源、防治操作传播等为主的综合措施。

  2. 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 3—4 小时,再放在 10% 磷酸三钠(Na3PO4)溶液中浸种 20—30 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或用 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30 分钟。这样,可以去除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毒。

  3. 定植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深耕及轮作,与非茄科植物轮作 3 年。用无病新土和腐熟有机肥配制育苗土,底肥施足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适时追肥。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见花蕾定植。避免农事操作时人为传播,吸烟者及接触病株的手要用肥皂洗净再继续操作。

  4. 晚打权、早采收。

  5. 早期(子叶期~第一层果实膨大期)防治蚜虫,银灰膜避蚜、黄板诱蚜。可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2500 倍液防治。

  6. 药剂防治:苗期和发病初期用。

  NS-83 增抗剂、20% 病毒 A500 倍、抗毒剂 1 号 200-300倍、1.5% 植病灵 800 倍、高锰酸钾 1000 倍、20% 盐酸吗啉胍铜 400 倍 -500 倍,每隔 7 天喷 1 次,喷 2—3 次进行防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