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湖南红菜薹发病区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2014-09-04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092字
论文摘要

  红菜薹( 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var.perperea Hort.) 别名紫菜薹、红油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柔软的花薹口感脆嫩,且营养丰富,维生素C 含量比大白菜、小白菜、塌菜等都高,一直是人们喜食的蔬菜种类。作为3个原产中心之一,红菜薹一直为湖南省蔬菜的主栽品种。

  近年来,随着红菜薹栽种面积的不断扩大,气候条件的变暖变湿,霜霉病的发生也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湖南省红菜薹生产的主要病害。

  为此专家们对湖南省红菜薹主要种植区霜霉病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集合了一套在湖南红菜薹发病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典型症状

  红菜薹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为害,植株的叶片、花梗、花器和种荚受害后呈现不同的症状。

  苗期发病致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受害植株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叶片初现边缘不明晰的水浸状褪绿斑点,随后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呈现出黄褐色不整形或多角形斑,病部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叶片背面常长出白色稀疏霉层,空气干燥时,则叶片上形成许多不规则枯斑。病害发生持续较长时间后病斑融合,相互连接成片,叶片变黄干枯。采种株受害时花梗肥肿、弯曲、湿度大时上生白色霉层,花器被害时肥大、畸形,花瓣淡绿色,所结种荚淡黄色,湿度大时也会生白色霉状物。

  2 病原菌

  该病病原菌为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 e r s.)F r. 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属真菌。菌丝无色,遍布于植株细胞间,从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可从植株组织表面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顶端2~5分枝,每分枝小梗上长一个孢子囊,发病植株在湿度大时产生的白色霉层即该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因该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只能在寄主植物活体上生活。其除侵染红菜薹外,还能为害包括大白菜(别名结球白菜、黄芽菜)、普通白菜(别名小白菜、青菜)在内的其他白菜类蔬菜。

  3 田间发病规律

  湖南省红菜薹主栽区一般都为秋冬季种植。如湘江中下游地区,在8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大田移栽后,9月中下旬田间可见初始病斑的植株,1 0 月中下旬田间普遍发病,所调查的种植区,发病率多达30%以上。随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到10 ℃以下,病害发展缓慢,病情趋于稳定,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无明显增加。4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原菌一般是以病菌的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或以卵孢子形式附着在种子表面,成为下茬或翌年初侵染来源。侵染过程主要为:菌丝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在寄主表面产生芽管,由气孔或细胞间隙处侵入,经3~5 d潜育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致使该病周而复始,终年不断发生。该病害一般由气流携带的成熟孢子囊进行远距离传播,随雨水飞溅、甲虫爬行及人为活动等进行近距离传播。

  该病原菌产生孢子囊最适温度为8~12 ℃,孢子囊萌发适温7~13 ℃,最高25 ℃,最低3 ℃,在水滴中和适温下,孢子囊经3~4 h即可萌发,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6 ℃,菌丝在植株体内生长发育温度20~24 ℃,产生卵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0~15 ℃,相对湿度70%~75%。所以当种植区平均温度16 ℃左右,多雨或田间高湿(相对湿度高于70%)、日照不足、多雾、重露的天气条件下病害常发生严重,并蔓延迅速。此外,植株种植过密、通风排水不良、连茬、生长势弱的田块,发病也较严重。

  红菜薹发育阶段不同,对该病抵抗力不同。苗期子叶虽能感病,但随着菜株加速生长,外叶开始衰老,进入易感病阶段,所以该病多在红菜薹生长中后期严重发生。

  5 防治方法

  5.1 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

  不用病株留种,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1% ~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5.2 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前及时清除上茬残留的杂物,深翻土壤,以防止病害在田间传播蔓延;提倡深沟窄厢高畦栽培,条件允许下最好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由于病原菌多从气孔侵入,游动孢子在水底中游动时遇到气孔即可侵入组织,因此设施栽培时可在温室中增加CO2,当CO2浓度升高后,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对霜霉病病原菌的侵入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5.3 地膜覆盖

  采用地膜覆盖可降低种植小环境的湿度,尤其是叶片表面不结露,使病原菌孢子不易萌发从而不能造成侵染。

  5.4 化学防治

  播种前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淋施植株根际土壤,或用生石灰消毒土壤;田间出现病株时,要及时清除发病植株,然后喷药防治,所用药剂有18%咪鲜松脂铜乳油1 000~1 200倍,或62.5 g/L氟菌霜霉威水剂800~ 1 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乙铝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进行喷雾。在喷洒叶片时注意兼顾植株根际和地面。此外,因该病害在叶片的背面形成霉点,所以在施药时还要注意喷施叶背面,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采收前7 d停止施药。

  参考文献
  
  [1] 周晓波,白占兵,丁茁荑,等.利用SSR 分析红菜薹的遗传多样性[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 6) :1088-1092.
  [2] 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等. 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