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黄瓜花叶病发病原因、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时间:2014-08-29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1349字
论文标题

  黄瓜病毒病又叫黄瓜花叶病,在各蔬菜产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常见性病害,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危害.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发生较重,病株率达 30%以上,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

  发病原因:

  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颗粒状的黄瓜花叶病毒(图 1)、甜瓜花叶病毒和杆状 RNA 类的烟草花叶病毒(图 2)等三种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可侵染 1000 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甜瓜花叶病毒的钝化温度为 61℃左右,稀释限点 2500~3000 倍,是西北瓜类病毒病的重要毒源.烟草花叶病毒在 93℃左右经 10 分钟可钝化,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之久,在干燥病组织内也可存活 30年以上.

论文摘要

  病毒随多年生宿根植株和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毒越冬.黄瓜经过种子可带毒和刺吸式、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以及汁液接触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等都可引起发病.

  危害症状:

  黄瓜病毒病发病之后,主要表现出花叶型、蕨叶型、皱缩型和绿斑型、黄化型等几种常用见类型.其中花叶型(图 3)主要表现为在新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成熟后变小、皱缩、边缘卷曲.花叶型在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染病后瓜条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畸形.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茎节间缩短,使植株萎蔫.皱缩型(图 4)多出现在成株期,叶片出现皱缩,产生暗绿色斑驳隆起,边缘难于开展,同时叶片变厚、叶色变浓,引起植株矮化.蕨叶型(图 5)黄瓜植株生长点新叶无法正常开展,而后变细皱缩成蕨叶状,叶缘向内卷曲,多变成鸡爪状,植株生长点受到严重抑制,达不到正常的生长高度.

论文摘要

  绿斑型黄瓜病毒病(图 6)会在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瘤状隆起,严重时植株的新叶白天会发生萎蔫,果实产生浓绿色花斑和瘤状物,多有畸形瓜.黄化型(图 7)叶色变为黄绿色至黄色,但叶脉保持绿色,也有发病初期叶脉间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叶硬化,向叶背面卷曲.定植后,棚内温、湿度条件适宜该病即发生并蔓延,叶片的外观开始表现典型的症状.

论文摘要

  以后染病面积逐渐扩大,显现黄化,类似缺素的症状,最后形成黄色干枯的坏死斑,从而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同时瓜秧有矮化,瘦弱、叶片变小等诸多现象.采收期瓜条生长缓慢,畸形果增加.

论文摘要

  发生流行特点:黄瓜病毒病的发病潜育期 20 天左右,成株结果期为最适病症表现期,在 23℃左右的最适发病温度和 80%左右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会迅速流行.年度间高温少雨,蚜虫、温室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昆虫大发生的年份,加之防治媒介害虫不及时、肥水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的田块,黄瓜病毒病发病相对较重,并且可以经过多次再侵染进行传染,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产.

  防治技术:针对黄瓜病毒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 55℃温汤浸种 40 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及时防治传毒的蚜虫、粉虱、蓟马等媒介昆虫,在其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在病毒病发病初期施药或发病前开始预防会有较好的效果,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宁南霉素水剂1200 倍液,或 0.5%的香菇多糖水剂 300 倍液等防治病毒药剂,每隔一周轮换药剂防治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如果加上促生长调节剂防效可能会更佳.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