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苗绣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30 共30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与针织服装的结合研究
【第2部分】基于苗族刺绣图案的服装设计探讨引言
【第3部分】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概况
【第4部分】苗绣图案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5部分】针织服装应用苗绣图案的创新方法及未来发展
【第6部分】 苗绣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 论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的研究,不难发现,民族图案在色彩及构成方式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应用上,或提取其代表色,或使用其特定的构成方式,都能很好地再现民族图案的特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将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与针织服装相结合并进行创新的设计研究。从图案入手,尽量保持图案的部分原始性,并将其与组织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服装,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一、 从图案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图案创新和图案再设计两个方面。其中图案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图案基础上进行新的搭配组合手法,即将具象纹样和几何纹样进行组合搭配,使整体画面更丰富。图案再设计是将苗绣图案进行抽象化处理或者打碎再重组,以新的形式应用到服装当中。

  二、 从应用手法的角度来看,常见的苗绣图案与针织服装结合的形式为普通的平面结合方式以及手工装饰辅料的方式,本文将视角转为从针织服装本身,由肌理的角度出发,尝试抽象化再现苗绣图案元素。创造出不仅有平面视觉效果针织服装,还使针织服装民族化的同时更具有丰富立体的外观。

  三、 还有从结构的角度出发,用苗绣中的刺绣手法来改造针织服装的接缝方式,从而将设计重点由图案转向结构,进行全方位的尝试。

  经过对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的研究,并将其与针织服装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设计,从中获益良多,不仅仅对苗绣图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看到了针织服装民族化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山。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和应用[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2] 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3] 崔唯。 图案造型基础[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45.
  [4] 杭间,何洁,靳埭强。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C]. 青岛: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5] 田鲁。 苗族刺绣艺术解读[M].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6] 崔岩。 动物纹样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的民符号学意义[J]. 装饰,2006.154(2):31
  [7] 滕雪梅,霍康。图案设计教学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龙叶先。 苗族刺绣文化的现代传承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2006,3
  [9] 丁敏。 刺绣图案的创新设计[J]. 艺苑,2006,8
  [10] 罗林。 试论苗族刺绣的传承与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2008,2
  [11] 丁荣泉,龙湘平。 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其造型艺术特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
  [12] 龙叶先。 论苗族刺绣传承的文化意义)心理人类学的分析视角[J]. 贵阳学院学报,2008,l
  [13] 刘燕。 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
  [14] 范 聚 红 . 装 饰 工 艺 在 服 装 设 计 中 的 运 用 [J].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2005(6):34-37
  [15] 李婕。 织物组织结构分类初探[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2):61-62
  [16] 李晓英。 基于横机技术的毛衫组织结构设计[J]. 针织工业,2009(7):21-23
  [17] 胡俊敏。 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1987,9
  [18] 范强。 刺绣与现代服饰[J]. 丝绸 SILK,2005,7
  [19] 程雅娟。 几何图案对针织产品风格的影响[J]. 纺织科技进展,2005(4):66-68
  [20] 宋晓霞。 论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J].丝绸,2008(6):9-17
  [21] 李群。 从实用与审美看传统刺绣的发展[J]. 商业文化,2008,1
  [22] 寒乐。 西江苗族刺绣的色彩特征[J]. 丝绸,2009,02
  [23] 吴平,杨站。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及技艺初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03
  [24] 姜图图。 浅析刺绣艺术表现形式[J]. 新美术,2003,04
  [25] 韩会庆,部凯。 论贵州苗绣的开发和利用[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6] 胡胜。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J]. 皖西民间学院学报,20036
  [27] 宋晓霞。 针织服装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41-52
  [28] 刘光初。 装饰工艺在针织毛衣设计上的运用[D]. 上海:东华大学设计学院,2003
  [29] 龙湘平,陈丽霞。 苗族刺绣发展史探究,装饰,2004,08.
  [30] 刘竟艳,李纶。 以苗绣工艺为主要构成因素的现代纤维艺术形式,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01.
  [31] 王惠芳。 时尚图案[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32] 杨建红。 苗族刺绣技法介绍,浙江工艺美术,2002,02.
  [33] 王书万。 贵州民间刺绣绘画艺术试述[J]. 贵州民族研究,1998,02
  [34] 叶松。 刺绣与服装装饰[J]. 丝绸,2004,08
  [35] 钟涛。 苗绣苗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36] 中国民族博物馆编。 中国苗族服饰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9:149,175-179
  [37] 陈艺方 , 龙英 . 贵州苗族刺绣艺术的装饰意味-兼谈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意蕴,美术学,2007,12.
  [38] 杨涛。 黔东南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应用[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集
  [39] 刘锋。 苗族服饰交鱼纹图案象征意义剖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3):74
  [40] 丁敏。 服装刺绣图案的创新设计[J]. 艺苑。29 页
  [41] 姚永强。 传统服饰图案在时装中的应用[J].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2:64
  [42] 李清芳。 立体装饰设计对毛衫风格的影响[J]. 广西轻工业-纺织与科技,2008(12):127-128
  [43] 张春燕。 中国传统服饰刺绣与现代服饰设计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8
  [44] 陈礼玲。 刺绣在服装中的运用[J]. 考试,2007.21:128
  [45] 张美洁。 苗族服饰的色彩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研究[J]. 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62 页
  [46] Susanne. K. Langer. Reflection on Art.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1958.
  [47] D.J.Spencer. Knitting Technology. Oxford(England): Wood heard publishing Limited .2001
  [48] Ann Budd. The knitter's Handy book of sweater Patterns,2005
  [49] Choi M.S, Effect of Changes in Knit Structure and Density on the Mechanical and Hand Properties of Weft-Knitted Fabrics for Outerwear[M].1997
  [50] BLACK Sandy. Knitwear in fashion[M].London: Thames$Hudson Ltd,2002
  [51] Rudolf Arnhem. Entropy and Art: an Essay on Disorder and Order. Bochum:Berkeley, 1991.
  [52]KnitwearStyling-Women[J].InternationalTextiles.2003,(12)/2004,(1):32-33.
 
  致 谢
  
  两年半的时光匆匆而过,今天我将用这篇论文作为对过去岁月的告别,告别的不仅是我的硕士学习阶段,还有可能是我的整个学生生涯。这篇论文凝聚了我的汗水,也凝聚了大家对我的关爱。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郭瑞萍老师,在硕士两年半的时间里,郭老师始终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座灯塔,始终指引着我,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为我创造了许多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我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助我增强实干、开拓视野,在生活中也给我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生命和自由思考的意志,他们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赞同我的每一个决定,鼓励我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任何的赞美之词,他们都当之无愧。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我帮助。

  我的同门伙伴,蔡雨祺、唐蔓若,我们在一起参与了多次工作室的各种项目和实习,还曾一起外出参加展览和比赛,在学业上她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鼓励,在她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

  感谢陈薇,李佳衡,刘大玮,王衍君,汪圆圆,作为学妹学弟,她们同样在专业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是我非常要好的伙伴们。

  感谢王姵文,刘洋,李冬雪,张煦林,常文静,作为同一届的毕业生,同时也是我研究生阶段非常好的朋友们,感谢在平时生活中的陪伴,在艰难时期的鼓励和帮助,没有你们的帮助和督促,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