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排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前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901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北京市少年排球运动员体教结合模式探究
【第2部分】 排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前言
【第3部分】少年排球队实施体教结合现状的研究方法
【第4部分】少年排球队开展体教融合模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5部分】体教结合模式在排球后备运动员培育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郑焱在《高校与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探析》中认为:“体教结合”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联合,依托学校,形成文化教学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体制[4].牛云杰,闫民等在《新时期“体教结合”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中指出,“体教结合”是拓宽竞技体育发展渠道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体教结合”可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更深厚的土壤,有利于社会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体育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体育,“体教结合”是体育界和教育部分必须重视和大力推进的带有方向性的一项事业[5].白宏舟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探析》中指出:所谓“体教结合”即是“专业化的竞技运动和教育机构的结合”,是指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大学生运动员,高校体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董淮南在《关于教体结合训练体系的探讨》中指出:“体教结合”即学校与当地省市体育系统合作办队,双方共同负责运动员的选拔、入校、文化学习、思想教育、训练比赛,运动员既可以代表所在省市参加比赛,也可以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比赛。[2]

  综上所述,“体教结合”就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互相结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高文化素质竞技体育人才为目标的一种训练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学”与“训”之间的矛盾,使运动员可以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又可以增强体质,学习到一门专业技术,把体育和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1.4.1.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定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体育潜质,通过选拔进入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力量举办的其他培训机构(以下统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构),参加体育训练的青少年、儿童。

  1.4.2 北京市实施体教结合的历程回顾

  在国家法规政策的引导下,为了解决后备生源问题和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水平,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市竞技体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选择一批体育教师和场地等条件好的中小学分别定位为田径、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传统校”,在训练和比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4 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

  这一做法调动了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业余体校训练水平有明显提高。从 1987 年开始建立了市运动学校和区县运动学校,形成了层层衔接的四级训练体制。在此基础上抓科学选才,抓各层次年龄衔接,抓成才率的目标管理,有力地提高了成才率。后来,这种训练体制不断改进、完善,进一步加强了文化教育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1989 年北京实施“把优秀运动队纳入普教结构,改运动员的职工身份为学生,改运动员的工资为奖学奖训金”的改革,促进了体育系统的文教事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与训练体系相适应的文教体系,改善了运动队的管理。1993 年,国家体委召开全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家体委关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培养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统筹安排,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1996 年市教委、体委和高招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北京市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有关规定,体现了《体育法》中对优秀运动员升学就业实行照顾的基本精神。多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初中升高中、升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小学升初中的优惠政策,北京市每年招体育特长生 800 余人,保证了体育后备人才升入教学质量较高的体育传统校 .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北京涌现了如郎平,杨晓君、张林、聂卫平、谢军、韩雪等众多优秀运动员,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喜人成绩。1999 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发文,获奥运会项目全国比赛前 3 名运动员等可免试进入 6 所直属体育院校学习。2000 年进一步放宽政策,上述运动员可免试进入成人高校非体育专业学习。200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8 号文件)一中指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四有”新人结合起来,努力抓好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业余体校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业余体校训练工作,改善业余体校训练条件,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进入新世纪,北京市体育工作以服从和服务于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体育与其他事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为基本方针,以奥运会为战略重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业余体校训练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各种模式,巩固和发展业余体校训练为培养全面发展体育人才做出了贡献。北京市业余体校训练 50 多年来的实践使政府与社会、体育与教育、家长与学生形成了共识,即只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走体教结合之路才是繁荣业余体校训练的惟一出路,这是社会赋予体育、教育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生,家长共同的期望和要求。

  1.4.3 国内文献综述

  本次研究主要在中国知网资源库,维普资源库、万方资源库查阅了和排球、体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其中,以“球、体教结合”为关键词检索出 378 篇学术期刊、10 篇博士论文和 183 篇硕士论文,以“排球、体教结合”为关键词检索出 33 篇学术期刊、1 篇博士论文和 22 篇硕士论文,以“排球、后备体育人才”为关键词检索出 1 篇博士论文和 2 篇硕士论文,以“排球、课余训练”为关键词检索出 48 篇学术期刊和 25 篇硕士论文,以“少年、排球”为关键词检索出 396篇学术期刊、1 篇博士论文和 44 篇硕士论文,从检索的期刊文章来看,国内专家、学者对球类体教结合研究较多,但是对排球体教结合研究较少,根据本次研究查找的期刊内容及研究侧重点不同,有关排球、体教结合方而的研究内容如下:

  1.4.3.1 我国中学排球开展现状文献综述蒋凡(2008)在《对温州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发现:温州市区中学软式排球普及程度较高,但是软式排球教学方法、手段不够多样化,组织形式单一,课外活动和比赛很少,导致温州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不是很理想,温州市区中学的体育教师学历较高、年龄结构比较理想,但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软式排球培训的机会较少;女生对软式排球的喜欢程度高于男生,初中男生、女生和高中女生对软式排球有很好的兴趣和行为倾向;学生大多数不参加软式排球课外活动[1].

  赵贝贝(2013)在《周口市区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发现:排球师资比例较低,严重匮乏,中学排球课不普及,排球课时安排不够,学生学习排球技术仅限于准备姿势与移动、传球和垫球,学生学习效果不很很理想,积极性不高。而且学校领导对文化课很重视,忽略了体育教学发展,体育教师不能够转变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形式陈旧排球场地数量基础相对较好,能够解决排球课场地问题,但排球器材满足不了基本需求[2].

  裴永刚(2013)在《成都、兰州两市中学排球开展现状比较分析》中发现:成都兰州两市普通中学校领导对排球运动重视度不同,排球活动经费低,没有特长生招生优惠政策,班主任支持课外排球活动,校排球代表队临时组建,缺乏系统训练,两市普通中学排球师资不足,成都市普通中学教师科研积极性高于兰州市普通中学教师。教师裁判等级和运动员等级成都市普通中学教师高于兰州市普通中学教师,排球场地平均数成都市普通中学高于兰州市普通中学,两市学生家长都支持课外活动[3].

  周雨洁(2014)在《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发现:唐山市区中学软式排球课时的安排上较少,并且学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也不统一,绝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够理想,学校领导对软式排球的开展不是很重视,唐山市区中学教师结的学历和年龄结构比较理想,但是教师对于软式排球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一般,软式排球教师都是由硬式排球或者其他体育专业的教师转化过来的,而且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经过软式排球专业培训[1].

  1.4.3.2 我国中学排球课余训练文献综述丁永玺(2008)在《淄博市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现状调查分析》中发现:淄博市对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的管理,有比较齐全的管理服务机构,责权利划分明确,管理制度健全,训练已经形成了以高中为纽带的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训练体制,课余排球训练的社会关注程度较高。训练时间的保证、场地设施的完备是课余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参训学生训练动机明确,课余训练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运动3水平较高,成绩比较突出;出路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院校为主[2].

  吴怡(2011)在《包头市中学生排球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中发现:包头市课余排球训练已经形成“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训练体制,包头市课余训练有知名企业赞助,形成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各学校训练队参加比赛次数多,比赛水平、级别高,不仅提高了训练水平,并且形成了良性发展的趋势,包头市课余排球训练出路主要以重点大学和体育院校为主,教练员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训练经验丰富,相应条件待遇优厚,监督管理严格,使得教练员积极性比较高,训练水平逐年提高[3].

  刘露(2013)在《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对新乡市一中、二中、三中、七中、十中、和二十二中这六所中学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状调查部分包括: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队员的基本情况、家长支持情况,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新乡市排球课余训练设施设施保障的状况,场地器材情况等,希望通过本研究指出目前新乡市排球课余训练队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达到促进新乡市排球课余训练可持续开展的目的[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