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针灸推拿论文

穴位埋线疗法结合口服通络清解方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效果

时间:2014-04-10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000字

论文摘要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成年男性常见病之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前列腺炎分为4型,其中III型慢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有关资料统计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严重影响青壮年男性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目前,对其治疗尚无理想疗法。近年来,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穴位埋线联合中药通络清解方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河南省中医院男科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年龄18岁~45岁,平均年龄(31.7±7.57)岁;病程8个月~21个月,平均病程(15.29±19.17)个月;病情程度评分(16.45±4.30)分。对照组年龄18岁~44岁,平均年龄(32.2±7.70)岁;病程9个月~22个月,平均病程(17.47±19.61)个月,病情程度评分(17.50±3.27)分。2组年龄、病程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004)和《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7)制定,分类方法参照美国国立研究院NIH分类方法。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试行),辨证符合湿热瘀阻证。

  主症:会阴部疼痛不适,小腹部疼痛不适,腰骶部疼痛不适,睾丸疼痛不适,尿频、尿急、尿痛。次症:尿道灼热,尿后滴沥,尿液白浊,阴囊潮湿。舌脉:舌质红、黯或有瘀点、瘀斑,苔黄或黄腻,脉弦或涩或滑(具备3项主症加1项次症或2项主症加2项次症以上者参考舌脉即可诊断湿热瘀阻证)。

  1.3 纳入标准

  年龄在18~50岁之间;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病程在3个月以上,且1个月内未用其他治疗方法或药物者。

  1.4 排除标准

  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者;合并有睾丸、附睾和精索疾病者;合并有膀胱炎、尿道炎及尿道狭窄者;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者;对穴位埋线疗法依从性差或对该方某些药物过敏者。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穴位埋线疗法选穴:水道(双)、秩边(双)、会阴(单)、三阴交(双);通络清解方主要由败酱草15g、车前子15g、金银花10g、丹皮10g、赤芍10g、穿山甲10g、元胡10g、荔枝核10g、川楝子10g、桂枝6g、怀牛膝10g等组成。对照组仅用通络清解方治疗。治疗期间忌食辛辣、肥甘、厚腻食物,避免久坐,性生活规律,调畅情志。

  2.2 操作方法

  2.2.1 穴位埋线操作方法常规局部皮肤消毒;戴无菌性手套,镊取一段长约1~1.5cm的“4-0”号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在一次性使用7号埋线针(扬州市邗江国祥医疗器械厂生产)前端穿入,后接针芯;左手绷紧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刺入穴位所需深度,产生“酸、困、胀”感;得气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针孔处敷创可贴2d;2周埋线1次,连续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

  2.2.2 通络清解方采用深圳三九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免煎颗粒配方(同一批次生产),每日1剂,以150ml温开水溶化冲服,每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性指标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评分(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数多少进行积分评价,即-计0分,+计2分,++计4分,+++以上计6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分主症和次症,以无、偶有、时有、经常有评价,主症分别计0、2、4、6分,次症分别计0、1、2、3分)。

  2.3.2 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治疗前后各查1次。观察治疗期间有无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NIH-CPSI评分制定。痊愈: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且中医症状评分及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且中医症状评分及NIH-CPSI总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减少70~89%;有效: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较治疗前降低30~50%,且中医症状评分及NIH-CPSI总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减少35~69%;无效: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较治疗前降低30%以下,且中医症状评分及NIH-CPSI总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减少35%以下;上述2项评分指标必须同时具备,如1项达不到指标下降1个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和Ridit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

  3、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显示,2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2 2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表2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在降低NIH-CPSI总分、改善疼痛不适、尿路刺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常规改善比较表3显示,在前列腺液镜检WBC计数评分改善方面,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计数评分改善方面,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精浊”、“白浊”等范畴,临床以盆腔区域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其发生的现代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盆腔神经功能失调、理化因素刺激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中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因虚而发,多为手淫或房事过度,或素体虚弱,致使脾肾亏虚,脾虚则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失司;肾虚失封藏,阴虚内热,扰精室而发本病;其二因邪而生,多为湿热邪毒蕴结,精室瘀阻而患。该病的基本病机为脉络瘀阻,精室内扰。它们彼此影响、互为因果,所及脏腑以肝、脾、肾为主,病理因素为瘀血、湿热,证有虚实之别,但以湿热瘀阻证最为常见。

  目前,西医对本病还没有理想疗法,主张多种疗法联合应用。本病病位较深,病程较长,针刺疗法具有直达病灶、起效较快等特点。正如张景岳:“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不能散也。”而埋线疗法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了针刺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刺血疗法以及埋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研究表明,埋线疗法具有抗炎、改变血液循环、调整免疫等作用。我们根据该病的基本病机,埋线选水道、秩边、会阴、三阴交4穴,4穴配伍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

  通络清解方中败酱草、车前子解毒利湿、清热祛瘀,共为君药;金银花、丹皮、赤芍、穿山甲解毒凉血、祛瘀散结而共为臣药;元胡、荔枝核、川楝子入肝经,理气止痛;桂枝辛甘而温入膀胱经,既可温通血脉,又防败酱、银花等苦寒之性,怀牛膝活血通淋,它们共为佐药;同时怀牛膝兼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选药精细,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共奏活血化瘀、解毒利湿、通络止痛之效。临床研究表明,穴位埋线联合通络清解方治疗湿热瘀阻证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在降低NIH-CPSI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前列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用中药组,尤其在缓解患者盆腔区域疼痛不适方面,不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疼痛缓解较快,凸显了穴位埋线疗法在该方面的优势,其机理可能是羊肠线埋入穴后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与其抗炎、促进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有关,联合中药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增效。该疗法融内外兼治、针药并用于一体,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内部治疗与外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施治特点。观察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