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针灸推拿论文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用针灸与优质护理的疗效

时间:2018-06-02 来源:光明中医 作者:赵文霞 本文字数:3731字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住院诊治的符合要求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优质护理, 住院治疗第7天、第14天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针灸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后观察组第7天有效率为82%, 高于对照组的52%, 观察组第14天有效率为98%, 高于对照组的82%, 观察组第7天治疗的有效率和对照组第14天的有效率均为82%, 且患者出院时观察组满意度为98%, 高于对照组的78%.结论 针灸治疗联合优质护理提高了急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 缩短了治疗时间,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针灸疗法; 优质护理;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可以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或周围性面瘫, 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 甚至久治不愈, 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近两年我病区通过针灸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10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住院诊治的符合要求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其中, 对照组男27例, 女23例;年龄30~52岁, 平均年龄 (40.0±1.8) 岁, 病程2~6.7天, 平均病程为 (3.5±0.8) 天。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31~45岁, 平均年龄 (38.5±1.6) 岁, 病程1~6.9天, 平均病程为 (4.0±0.9) 天;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参照第七版《神经病学》中有关标准拟定[1], (1) 急性起病, 发病前有受凉病史如吹空调、受寒、吹风、上呼吸道感染等。 (2) 发病前1~2日有患侧而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 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 露出白色巩膜, 即Bell氏征,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由于口轮匝肌瘫痪, 鼓气, 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 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龈, 面瘫多为单侧, 若为双侧考虑吉兰巴雷综合症 (GBS) . (3) 因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 如:舌前2/3味觉消失或听觉过敏或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 (即Ramsay-Hunt综合征) . (4) 患者及家属同意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并签署同意书, 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面神经麻痹 (如鼻咽肿瘤、颅底炎症、中耳炎等) 以及血小板低不能行针灸治疗患者和既往有精神病史者不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患者, 以及排除发病时间超过7天的患者。
  
  1.3 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滴, 并予利巴韦林30 mg/kg溶于150 ml盐水中静滴抗病毒治疗, 并予维生素B1注射液100μg、B12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 每7天为一个疗程, 不同患者可根据病情调整治疗疗程。给予常规护理, 入院进行健康宣教, 告知用药注意事项, 出院告知出院须知等。观察组:入院后符合入组标准完善相关检查后即给予针灸针刺治疗, 选穴:主穴为太阳、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风池、下关, 眼不能闭合加阳白、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颌唇沟歪斜加承浆。患者面部穴位阳白、攒竹、迎香常规毫针针刺, 地仓、颊车相互透刺, 下关直刺0.5~0.8寸, 合谷平补平泻法, 足三里提插捻转补法、太冲用泻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加强基础护理:以患者为中心, 实行专床责任制护理, 根据病情制定护理级别, 强化基础护理, 包括翻身、更换衣物、指甲修剪、协助如厕等;病情较重有导尿管、鼻饲胃管、留置针等患者, 应加强导管护理、冲洗、更换等预防感染, 病情较重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应该全程、全面照顾患者生活起居。定期向该类疾病主管护师提问该类疾病基础护理知识, 有疑难问题向高年资护士反应, 并及时解决。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时时刻刻以患者为中心, 搞好患者一切护理工作。 (2) 做好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告知患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原因、发病症状、治疗就医时间、口服药物用药方法、不良反应、饮食要求、治疗不及时遗留后遗症症状、疾病复发可能的诱发因素、注意事项、再次发病后症状、需要就医时机等。平时饮食要求清淡, 忌食辛辣刺激及过于生冷食物, 免疫力过低, 切忌过于劳累、生活压力过大及长期熬夜等, 要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时间。 (3) 心理护理:该病起病突然, 症状明显, 患者无任何心理准备, 且影响容貌[2], 因眼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喝水漏水、乳突区疼痛不适以及面部表情发生变化给患者心理、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心理极度脆弱, 甚至焦虑、抑郁,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向患者讲解乐观积极心理可以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恢复, 并向患者认真讲解面神经麻痹的预防知识, 可以播放音乐, 舒缓患者心理压力, 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播放正能量电视、电影, 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鼓励患者下棋、打牌、读报纸, 转移注意力, 并提前告知患者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及目的解除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忧虑, 提高针灸治疗的依从性。 (4) 面部护理:嘱患者避免贪凉吹空调及野营露宿以及冷风直接吹到面部等, 注意温水洗脸, 出门戴口罩,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眼睑闭合受影响, 户外活动眼睛容易干涩炎症, 因此注意眼睛卫生, 减少用手揉眼及用眼时间。康复训练:每日嘱患者做闭眼睁眼训练、耸鼻、撅嘴、开口大笑动作, 每次1~2 min, 每日6次。另外, 两掌心相对搓擦至掌心发热后, 对准双侧面颊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分别按摩100次, 坚持每日按摩6次, 7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上午10点及下午5点由责任护士在科室大厅指导患者完成, 并监督患者是否按要求次数完成, 上午没有完成者由责任护士监督下午指定时间完成。
  
  1.4 疗效标准
  
  患者入院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对进行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3]为:痊愈:上下眼睑闭合及横纹肌、鼻唇沟、人中、颊唇沟及患者面部表情肌均恢复正常;显效:眼睑用力才能闭合, 或谈笑时可见口角歪斜;好转:上下眼睑、横纹肌、鼻唇沟、人中、颊唇沟及患者面部表情肌均较前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变化。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1.5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数据,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珋±s) 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若P>0.05则表示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疗效比较
  
  针灸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后观察组第7天有效率为82%, 高于对照组的52%, 观察组第14天有效率为98%, 高于对照组的82%, 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第7天治疗的有效率和对照组第14天的有效率均为82%, 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联合优质护理提高了急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 缩短了治疗时间。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周围性面瘫, 是指由不明原因引起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成为“口僻”“口眼歪斜”等[4], 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未明确阐明, 而中医学对该病已早有认识, 中医认为该病病机是因为正气不足, 脉络空虚, 卫外不固, 风邪夹寒夹热乘虚而入, 客于颜面, 走窜阳明经脉, 气血痹阻, 肌肉弛缓不收而致[5], 治疗本病上主要以疏经通络为主, 针灸疗法为治疗该病首选手段之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 (≤7天) 、静止期 (8~20天) 、恢复期 (大于20天) , 有诸多参考文献显示急性期使用针灸治疗疾病痊愈优于其它时期[6], 因此文中选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治疗, 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有必要的[7], 在心理护理的同时我们还从基础护理、健康宣教、面部护理联合针灸治疗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及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文中患者针灸联合优质护理第7天、第14天痊愈患者数量明显高于西医治疗常规护理组, 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对急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疗效显着, 经济实惠, 简单易行,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35.  
  [2]江海玲。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1) :109-110. 
  [3]张虹。透刺法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5) :1353.  
  [4]刘嵬, 赵志恒。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 (10) :213-216.  
  [5]段德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8C) :138-139.  
  [6]王旭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9) :2538-2539.  
  [7]余泽婷。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1) :271.
    赵文霞.针灸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8,33(10):1498-1500.
    相近分类:护理毕业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