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管理策略

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作者:刘娟 王蓉
发布于:2021-01-13 共4702字

  摘要:在“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既支持人们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支持人们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从而在互联网中形成关于传媒艺术类高校的网络舆情。如何及时引导和处理这些网络舆情,避免其成为社会问题的诱因,已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介绍网络舆情的内涵与主要特征,然后分析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最后探析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我国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 网络舆情; 传媒艺术类高校; 管理策略;

  在“移动互联”时代,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主的科学革命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形成融媒体,同时促使融媒体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极其迅速,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引导与处理传媒艺术类高校的网络舆情,避免其成为社会问题的诱因,已成为传媒艺术类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

  1 网络舆情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1.1 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不同观点的网络舆论。它是社会舆论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所持有的情感、态度、言论与观点[1]。随着“移动互联”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融媒体聚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众多内容资源(包括热点新闻、热点事件等),并支持人们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言论与观点,因此它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一种重要载体。

  1.2 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1.2.1 发酵时间短

  传统舆情通常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议论之中。由于思想观念难以捕捉,日常议论稍纵即逝,热点新闻或事件相关的舆情传播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导致传统舆情的发酵时间相对较长[2]。在“移动互联”时代,与传统舆情相比,融媒体在舆情传播方面具有范围广、速度快和时效高等特点,使热点新闻或事件相关的舆情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互联网中快速传播和扩散,缩短了人们了解舆情的时间,舆情的发酵时间变得更短。

  1.2.2 随意性强

  在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通过如微信公众号、抖音、新闻头条与微博等自媒体发表舆论,因此舆情传播具有显着的随意性,尤其是在传播渠道方面变得更为丰富与多元、信息互动方面变得更为快捷与自由的情况下。此外,针对热点新闻或事件,人人都能通过互联网随意发表自己的态度、言论与观点,使得网络舆情发展的趋势具有很高的自由度[3]。当遇到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事件,不明真相的人们探讨和争论会很容易引发情绪化和片面化的言论或观点,从而进一步加大舆论控制的难度。

  1.2.3 偏差性大

  在融媒体环境下,关于热点新闻或事件的网络舆情是人们反映最活跃、最强烈与最尖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情绪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这些新闻或事件产生较大的偏差与争议。此外,由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与道德约束较为薄弱,部分缺乏自律与素养的网民会发表一些如谣言或揭人隐私等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观点,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难以了解这类事件的真相,导致诸多网民进行猜测和臆想,从而引发网络舆情误导,并产生诸多潜在的不良影响。

  2 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现状

  在融媒体环境下,基于热点新闻或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为使用融媒体的主要群体之一,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受到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影响。本节从网络舆情的来源、主要内容与引导方式等角度分析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真实情况。

  2.1 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

  融媒体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来源是融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抖音、新闻头条、微博与百度贴吧等软件推送的网络舆情。这些软件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当热点新闻或事件的网络舆情出现,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获得各个媒体提供的最新网络舆情信息,发表自身的态度、言论与观点,并与其他用户展开沟通和交流。这种自由且便捷的交互方式使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对融媒体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

  2.2 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

  在融媒体环境下,从对传媒艺术类高校的网络舆情调研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重点关注热点新闻或事件的网络舆情,此外大部分男同学比较关注游戏竞技、体育赛事等相关的网络舆情,而大部分女同学则比较关注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相关的网络舆情。他们参与网络舆情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网络舆情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此外,传媒艺术类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社会经验较为欠缺,导致他们不能清晰地判断网络舆情,当热点新闻或事件的网络舆情出现时,他们非常容易受到一些虚假或偏激的言论与观点的误导,从而发表一些具有欺骗性或煽动性的言论与观点。

  2.3 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式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书面语言的影响,形成的新闻信息或事件信息具有态度鲜明、逻辑严谨与论据翔实的特点,从而保证这些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这种传播方式过于形式化,无法引起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共鸣和重视,同时也不便于在互联网中传播。在“移动互联”时代,融媒体涵盖了海量的内容资源,如热点新闻、热点事件与公共焦点等,大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简洁凝练与新颖夺目的内容资源吸引了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从而快速形成热搜,并进一步发展成网络舆情,因此融媒体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融媒体得益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传媒艺术类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是完全开放对等的。无论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都可以借助融媒体发表自己对新闻热点或事件的态度、言论与观点,而互联网中的任意用户都能够看到这些内容,同时也能够提出不同的态度、言论与观点,从而可能导致他们发生争论和挑战的情况,随着情况进一步恶化将可能产生网络舆情危机[4]。对于这类问题,引导人员应当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引导网络舆情,而并非限制或删除相应的评论并导致网络舆情愈演愈烈。

  目前,传媒艺术类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形式,还能通过如微信或腾讯QQ等即时通信软件展开沟通与交流,这不仅便于教师开展管理工作,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此外,以集中化、组织化和行政化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融媒体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引导网络舆情方面需要有重大的突破,将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引导,从本质上改变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式。

  3 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3.1 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从传媒艺术类高校舆情的实际形成情况来看,主要由校园矛盾与社会矛盾引发,从而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错误的思想,并发表一些具有导向型、煽动性的言论与观点。因此,传媒艺术类高校需要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来应对这类局面。

  第一,合理的舆情管理制度可以引起传媒艺术类高校高层的重视。对于出现的舆情需要高层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研判,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使舆情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此外,传媒艺术类高校可以参考其他高校的经验来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舆情管理制度,并通过这些制度来帮助高校在融媒体环境下应对各类舆情[5]。

  第二,合理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大学生的日常网络活动。目前,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参与网络活动的行为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肆无忌惮地发表一些具有欺骗性或煽动性的言论与观点。当高校出台相应的舆情管理制度后,通过实名认证的方式监管大学生在校园网内的各种网络活动,从而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效果。此外,高校还应当大力宣传良好的上网习惯,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尚,从管理层面严格约束大学生的日常网络活动,并在网络舆情的形成阶段进行有效管理。

  3.2 建立先进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传媒艺术类高校的舆情虽然不能预料,但是可以从技术角度进行监测预警。在舆情形成与发展阶段只要引导人员快速有效地处理,就能很好地遏制和管理网络舆情,并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引导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先进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进而从各位维度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在融媒体环境下,引导人员必须遵循新闻或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和话语方式,提高网络舆情的管理效果。

  第一,先进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引导方法。传媒艺术类高校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媒体、新闻头条官方媒体、微博官方媒体等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来赢得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信任;另一方面,从多个维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舆情引导话题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将热点话题的讨论范围转移到正面积极的方向,同时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带头作用,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递时代正能量。

  第二,先进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需要有与之对应的话语方式。传媒艺术类高校一方面利用法治的手段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规范的舆情管理制度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从而使大学生信任发布的信息;另一方面利用人情味来引导大学生,激发他们在思想、情感、态度、言论与观点等方面的共鸣,使网络舆情能够更好地“接地气”与“得民心”,从而产生良好的舆情引导效果。

  3.3 采用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

  传媒艺术类高校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需要采用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6]。先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微信公众号、抖音、新闻头条、微博等软件的内容资源进行采集、处理与分析,然后通过网络舆情分析模型帮助高校在舆情形成或发展阶段及时介入管理,从而提升网络舆情的管理效果。

  第一,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资源支撑。传媒艺术类高校依托大数据平台先采集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媒体、新闻头条官方媒体、微博官方媒体等数据资源,并在采集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与可靠性;再通过数据清洗技术过滤掉原始数据中的重复数据、空白数据与异常数据,保留有价值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标签与数据血缘形成主题数据与领域数据;最后通过事理图谱技术形成热点新闻与事件的全息画像[7]。

  第二,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需要多种事理技术支撑。传媒艺术类高校依托大数据平台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先通过事件表示技术呈现各类热点新闻与事件的全息画像,再通过事件关系识别技术将所有热点新闻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按主题进行归类,最后通过领域事件演化技术对热点新闻与事件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从多个维度分析舆论的走向,从而可以帮助高校及时介入管理,提升网络舆情的管理效果。

  4 结语

  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酵极其迅速,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大学生作为使用融媒体的一类主要群体,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意识的发展方向。高校应当从网络舆情的管理制度、预警机制与分析模型等角度介入舆论管理,一方面能够正面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网络舆情的管理效果,并积极传递时代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郜淅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征[J].传播力研究,2019(25):278-279.

  [2] 韩燕飞.融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4):88-91.

  [3] 刘楠.融媒体舆论引导策略分析[J].前线,2019(7):68-70.

  [4] 陈昊,李金秋.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J].中国编辑,2019(2):71-75.

  [5] 苏泳菱.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传媒论坛,2020(2):50-52.

  [6] 王昉.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地方高校舆情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2):218-219.

  [7] 杜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23-224.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原文出处:刘娟,王蓉.融媒体环境下传媒艺术类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4):18-2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