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黄芩引种气象服务及种植管理技术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作者:周晓丽 杨亚利 师静雅
发布于:2020-12-29 共3020字

  摘要:通过认真研究黄芩不同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利弊影响及性状,本文总结了黄芩引种及生长期气象服务和实际种植情况,整理了相关种植管理技术,探讨了气象服务思路,以期为气象服务工作和实际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 引种; 气候论证; 种植技术;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耐严寒,生长期2~3年,是一味清热解毒良药[1,2]。近年来,铜川市加强中药材种植规模,将黄芩作为地方特色品牌优先种植,发展壮大中药产业。但铜川野生黄芩资源破坏严重,人工种植黄芩存在规范化和规模化程度低,种植服务体系跟不上等问题。国内也有学者对不同地区黄芩种植情况、药性和性状等开展研究[3,4,5],但对于黄芩气象服务等方面的研讨较少。

  铜川市低温、冰雹、暴雨、洪涝、连阴雨、高温等天气多发,尤其是冬春干旱、低温、连阴雨等天气不利于黄芩的生长。为了更好地为黄芩生长提供精准气象服务,2018年铜川市气象部门以耀州区种植的20 hm2黄芩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从播种开始开展了一系列黄芩引种气象服务,包括播种前种植适宜性气候论证、播种气象服务、播种后各类气象条件利弊分析等,从而探讨黄芩等中药材气象服务思路和种植技术,以期为气象部门业务服务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气象资料来自铜川市气象局观测资料,主要统计分析1981—2010年月平均气温、≥0℃积温、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无霜期等气候因素。

  1.2 研究方法

  黄芩引种气象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引种地区的常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高温、极端低温、>0℃积温等天气、气候条件和黄芩生长所要求的气象条件进行全面、准确分析对比,进行引种地区的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适宜性论证。结合黄芩播种后各个生长阶段的气象条件需求,针对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分月、分生长阶段,根据天气特点提出农业生产建议,探索旱涝、冷暖等天气气候条件对黄芩生长的影响,完善气象精准服务机制,为当地黄芩生产决策指挥部门和农业生产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资源论证

  黄芩是喜温暖、微寒冷,耐寒,忌高温,适应性较宽的草本植物,但其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气温为11~25℃的气象条件下都可以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9~1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6~20℃,高于40℃或低于-35℃生长受阻,以年无霜期>160 d、≥0℃积温达3 000℃以上为宜。

  黄芩怕涝耐旱,在年降水量400~600 mm的地区均可生长,最适降水量为500~600 mm。生长期内怕涝,土壤湿度较大时易烂根,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

  黄芩生长期主要灾害发生时段是8月下旬至9月,华西秋雨期,黄芩易受水涝影响,应防御高温高湿造成的灾害。当最高气温高于30℃、降水量超过180 mm、相对湿度大于65%、连阴雨时间达10 d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20 mm时,黄芩容易受到水涝,发生烂根现象。

  铜川市耀州区文昌村位于铜川市南部台原区,属于温暖半干旱气候区,海拔高度536~800 m。从多年(1981—2010年)气候统计结果看,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1℃,降水量543.5 mm,≥0℃积温4 792.6℃,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7.9℃,无霜期264 d(表1)。总体来看,该地区光照充足、气温较高、热量资源丰富、雨水适中,气候条件基本满足黄芩种植对气象环境的要求。

  2.2 生长期气象条件

  2.2.1 播种期。

  黄芩分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夏播(7—8月)2次播种,春季播种以气温高于12℃适宜,夏季播种适宜气温为15~18℃。

  春季播种,一般在地温上升到5℃以上时播种易出苗;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及时监测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可在透墒雨来临前播种或雨后趁墒播种[6]。

  夏季7—8月播种,为了保湿,下种后可在土层上覆盖薄膜或麦草。夏季地温高,播种后7~10 d即可出苗。若采用薄膜覆盖,苗齐后要适当通风,避免灼伤幼苗。当幼苗长约5 cm时,即可揭除覆膜。夏播、秋播建议用麦草覆盖,既能保湿,又不会灼伤幼苗。

  表1 黄芩引种地耀州区年气候要素     

  2.2.2 开花期。

  开花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气温达到20~22℃就可以正常开花。黄芩开花期持续2~3个月。如果不采收种子,应在开花前将花穗剪掉,以促进根部生长[7]。

  2.2.3 果实期。

  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种子分阶段成熟,容易脱落,需随熟随收。

  2.2.4 采收期。

  黄芩种子最佳采收期为8月下旬以后,花后30 d种子采集量为全年种子总量的49.47%。黄芩生长2~3年便可采挖,三年生的黄芩药性最佳,黄芩苷的含量较高。

  2.3 种植技术

  2.3.1 育苗繁殖。

  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采用扦插繁殖、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采用条播或直播。播前催芽:播种前将种子用40~50℃的温水浸泡5~6 h,捞出置于20~30℃的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播种时,按行距40 cm开浅沟播种,播后覆盖3~4 cm厚的土层,并稍加镇压、喷水。加盖地膜可以促进出苗,一般播后10~15 d即可出苗。

  (2)扦插繁殖。选择成年植株,在开花前剪下部分枝条,截成2~3节的小段,用0.05 m L/L ABT生根粉处理2 h,然后扦插于大田,并立即浇水。

  (3)分根繁殖。收获的新鲜黄芩,选择上部有芽的根茎,按其自然分杈分成3~4小株,用0.05 m L/L生根粉处理2 h,按种子繁殖的株行距栽种。气温达12℃以上出苗,约10 d。5月中旬,当气温>15℃时,进入正常生长期。

  2.3.2 播种出苗后间苗、定苗。

  苗高5~6 cm时进行定苗,定苗时株距以12~15 cm为宜。有缺株要及时补苗,补苗时应带土移栽,栽种后及时浇水。

  2.3.3 中耕除草、松土。

  黄芩幼苗生长较缓慢。从出苗至田间封垄,要松土除草3~4次。当年的黄芩植株矮小,要经常清除杂草。

  2.3.4 追肥。

  在中等地力条件下,黄芩生长期间每年需追肥1~2次。6—7月为幼苗生长发育旺盛期,可根据苗情适当追肥,一般追施尿素375 kg/hm2和过磷酸钙150 kg/hm2。

  2.3.5 排灌。

  黄芩耐旱,轻微干旱有利于根向下生长,但干旱严重时需浇水或喷水,忌高温期灌水。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避免渍涝[8]。三年生植株在第2~3年,每年春季返青时需灌水1次。

  2.3.6 种植模式。

  采用黄芩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轮作模式,忌连作。麦茬复播、玉米套播黄芩,可以有效降低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2.3.7 采收。

  春季气温大于10℃左右收刨黄芩,剪下下部2/3的根晒干入药。

  3 结论与讨论

  耀州区文昌村降水适中、阳光充足、积温充足、无霜期长,适宜黄芩栽种。引种前开展气候适宜性分析论证,主要包括气温、降水、旱涝、低温、高温等灾害性天气气候分析。播种后,制定月气象服务方案,包括服务时段、服务内容等,根据不同生长期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开展精细化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区划,为黄芩农业保险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农气业务人员负责发布播种期等关键期降水预报,根据生长发育进程,密切关注生长状况,联合农业部门中草药办等专家深入种植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参考文献

  [1]何士剑,陈志宏,黎天.甘肃黄芩规范化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6):117.

  [2]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138-146.

  [3]王伟.黄芩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20(4):36-37.

  [4]白吉庆.陕西道地药材:黄芩[J].现代中医药,2019(4):147.

  [5]王文涛,陈瑞,曹瑶,等.中药黄芩资源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9(4):87-91.

  [6]崔同霞,李怀德,杨俊海,等.播期和播量对陇西黄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9(5):43-48.

  [7]及华,张海新,李运朝,等.黄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7):106.

  [8]张洪伟.林下种植中草药的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7):74-75.

作者单位:铜川市气象局
原文出处:周晓丽,杨亚利,师静雅,王剑.黄芩引种气象服务及种植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59-60.
相关标签:气象工程师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