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高校工程采购风险防控对策

来源:西部财会 作者:韦帅
发布于:2020-12-11 共3068字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目前已迈入普及阶段,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各级单位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资规模也不断增大,由此对高校工程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高校工程采购的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探讨各型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采购工作质量,为高校新时期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 工程采购; 采购风险;

  一、高校工程采购的特点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与其他一般单位相比,其采购工作涉及门类多、专业性强、不确定因素大、时效要求高。同时,采购用户的主要精力投入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难以抽出时间对采购工作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学习,从而导致高校采购工作的执行复杂而艰巨。工程项目一般投资金额较大,项目执行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一旦与预期建设目标出现较大偏离将造成无法换回的损失。

  工程采购作为工程项目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结果很大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目标能否实现,故而将此类事项采购区别于货物、服务单独设类,统筹管理。高校工程采购事项涉及实际用户、工程归口管理单位、采购管理单位、审计单位、合同管理单位等诸多部门,审核程序繁琐、流程复杂,其执行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各部门的配合程度。同时,高校各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管理工作,工程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技术职业化能力有待提高,从人员构成上与地产商等企业不可相提并论。因此,高校工程采购在兼具高校采购和工程采购普遍特点的同时,又独具一些个性特征。

  二、高校工程采购面临的风险及成因

  高校工程采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过程包括:提交采购申请和采购需求、编制采购文件、发布采购公告并发售文件、澄清答疑、组建评审组、开评定标、中标公示、发放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涉及学校采购用户、相关职能部门、招标代理机构(如有)、评审组、投标单位等诸多参与者,各环节各参与端均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笔者主要从程序执行和流程控制风险、采购质量风险、相关人员廉洁自律风险等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一)程序执行和流程控制风险及成因

  为规范采购与招标工作,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印发了系列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但由于采购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在程序执行和流程控制方面落实不到位。如:预算资金未落实即执行采购程序,未经审批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滥用乱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违反规定签订添购合同,开评定标必要程序缺失,过程资料不规范,公告发布、文件发售时间、媒介不合规等。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件起草人员、采购程序执行人员专业素养不够,业务水平不高,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把握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参与程序执行的各单位、部门各管“自家一亩三分地”,相互配合度不高,缺乏统筹协调。三是缺乏有效监督,将采购工作置于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造成“有错不知,知错不改”的怪象。

  (二)采购质量风险及成因

  高校工程采购的本质是在满足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择优确定供应商,采购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成败。但由于采购流程长,参与者身份和职业素质复杂多样,采购结果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如:项目以低于成本价中标,后续无法正常履约;中标价接近项目招标控制价,降低资金使用效益;中标单位实力和人员能力不足,工程质量和进度无法保证等。其主要原因:一是采购需求不明确,采购内容和要求不完整、不准确,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不科学。二是业务人员水平和经验不足,文件编制不规范,资质要求、评分标准设置不合理。三是评审组成员组成结构不均衡,未严格按照采购文件和相关规定履职尽责。四是投标单位鱼龙混杂,为谋求中标不择手段,围标串标行为司空见惯,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导致出现一些程序合法合规,资料完整规范,实际效果差强人意的“畸形”项目。

  (三)相关人员廉洁自律风险及成因

  目前,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高校实际,众多高校将采购与招标业务归口集中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加之纪监部门“三转”,审计部门为保持独立性不参与采购活动,直接导致对采购工作的监管缺失,极易引发采购工作廉政风险。如:为特定投标商“量体裁衣”制定资质要求、评分办法;为各投标商有差别的提供项目信息;提前泄露评委会成员信息;采购人、投标人以及评委会联合串通投标等。其主要原因:一是权利过于集中,信息流转不畅,不相容岗位未严格分离。二是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沦丧,理想信念缺失,滥用公权谋取私利。三是社会环境恶劣,市场竞争畸形,有关部门对失信供应商的监管、处罚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正之风的蔓延,但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三、高校工程采购风险防控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组织结构

  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是遏制采购风险的可靠“牢笼”,风险防控的关键举措就是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查漏补缺,制定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制度规定,不断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制式文本,不断推进采购工作向有据可依、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同时,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的原则对业务流进行梳理,科学的界定和设置岗位、安排分工,尽量使得信息实现跨岗位的流转和核对,达到信息的跨岗位一致,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达到权力制约和信息制衡,最大程度防范有意或无意的错弊。

  (二)强化人员管理,提升业务水平

  加强对采购工作人员、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根据具体人员履职情况,落实动态调整措施,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必要时限制或取消其相应资格,确保采购工作相关人员队伍质量。加强廉政教育,崇扬法制精神,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严守纪律红线,对于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养计划,按期组织技能培训、业务交流和调研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执业本领。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采购队伍。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互联网+采购的工作新模式,整合采购申请、采购程序执行、采购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和工作内容,以信息化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实现服务、业务、监管、跟踪的高度集成,促进采购工作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采购效率,做到全过程无纸化、全留痕、可追溯。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分析评价采购工作质量,提取归纳改进建议,为后续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建立丰富实用的专家库和供应商库,详细记录相关人员和单位的活动历史并加以分析总结,为评审专家的抽取和人员等级评定,供应商的综合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判定依据。高校工程采购特点突出,尚存诸多风险点,且影响因素多,成因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政策的变化,该项工作的复杂程度还将进一步提升。作为管理者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及时做好风险识别,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做好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做好风险控制,以将采购风险抑制在可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英.高校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9).

  [2]孙文波.高校政府采购中工程招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8).

  [3]胡博.高校招标采购风险及防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7).

  [4]庞金刚.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8).

  [5]李阿勇.关于电子招标投标发展的思考[J].招标采购管理,2019(11).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原文出处:韦帅.高校工程采购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西部财会,2020(07):14-15.
相关标签:采购工程师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