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从电影创作中看导演与编剧

来源:新闻研究导刊; 作者:陆楚瑜
发布于:2020-11-20 共3059字
    摘要:导演与编剧到底谁更重要,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在“导演”一词的意义急速膨胀的当下,本文从电影的生产阶段入手,分析导演和编剧在一部电影的创作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从而对导演和编剧孰轻孰重有一个更加客观和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电影创作,导演中心论,编剧


导演职称论文

   
    一、从电影创作中看导演与编剧
   
    作为一种综合性视听艺术,电影的生产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电影文学剧本生产和影片摄制。电影文学剧本的生产创作阶段是一部影片的诞生之始。围绕选定的题材,编剧对其进行艺术构思和提炼创作,遵照电影艺术的特性,如逼真性、造型性、形象性等,以文学的语言表达电影影像的思考方式,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景物形象,透过他们表达电影的中心思想,最终形成完整的剧本。编剧的重要性就在于其笔下的剧本对整部影片生产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可以激发导演、演员等二度创作的活力,为电影的最终完成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就是“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说法的由来。
   
    当电影剧本完成后,导演就正式登场了,其通过拍摄和剪辑对编剧生产的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形象进行二次创作,转化为银幕上声画结合的视听形象,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剧本的生产。在认真研读剧本之后,导演需要找到恰当的呈现方式和与剧本要求相适应的艺术风格,根据总体的构思、独特的创意以及实际拍摄的需要来编写分镜头剧本。在整个拍摄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包括导演、演员、摄影、录音、剪辑以及化妆、服装、道具等在内的专家体系通力合作。在这众多繁杂的事项中,导演始终把控着整体前进的方向,是毫无疑问的“导演中心”。
   
    简单来说,编剧是编故事的人,而导演则负责理解故事、讲述故事。剧本生产为影片创作提供原料,影片摄制则是剧本的延伸和发展,两者各自有不同的生产任务和方法手段,相辅相成,共同创造出一部电影。
   
    二、有失偏颇的“导演中心”论
   
    导演的职责就在于根据文学剧本进行艺术构思,组织和指导排练和拍摄,经过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最后把文学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或银幕形象。没有导演领导的一个具有强大艺术力量和技术力量的集体,没有他们协同运作各自掌握的艺术和技术手段,剧本就没办法从文学形象转变为银幕形象。然而,如果说导演是一部电影的中心,比编剧更为重要,是有失偏颇的。
   
    在一部电影的制作者中,编剧最先对素材进行电影式的处理,以自己的思考深度决定导演在电影中表现的限度。虽然有演员或服化道方面的差别,但剧本作为影片的基本概念,一早就定下了影片的基调。
   
    我们可以从中国影史上的一大疑惑——“陈凯歌为什么没有再拍出《霸王别姬》这样出色的作品”入手论述这个观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导演自负自满,频频插手剧本的创作。
   
    作为一名导演,陈凯歌注重细节,无论是《无极》还是《妖猫传》,都不乏令人惊艳的画面,但他同时又极易陷入一种哲学式的自我思辨中,在一部电影中注入大量的思想,却难以控制、协调。比如《荆轲刺秦王》的“长篇大论”与《无极》的“不明所以”,乃至《妖猫传》的“华而不实”,难以让人入戏,皆是由此而产生。尽管导演有太多的想法要对观众说,然而逻辑不通,结构不清,因此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归根结底,陈凯歌导演并不是一位很好的故事讲述者。这时候需要一位好的编剧来为他理清思路。
   
    《霸王别姬》的原着小说无非男女情爱,格局不大,然而在编剧芦苇的改编下,融入了厚重的时代感与人物感,其精彩程度远超原着。《霸王别姬》的成功,是因为有优秀的编剧芦苇,优秀的演员张国荣、葛优、巩俐、张丰毅,以及最重要的,优秀的导演陈凯歌。然而这份优秀,是建立在陈导演完全没有插手剧本创作的基础上的,否则《霸王别姬》就未必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了。因此,如果导演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那么就需要请一位好的编剧,或者说至少不要瞎改编剧的剧本。
   
    三、难以平衡的编剧创作
   
    编剧决定整个故事的发展与走向,掌握人物的结局与命运,然而这并不代表编剧是最重要的、导演要被编剧牵着鼻子走。电影文学剧本是一种独特的和独立的文学样式,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首先和最终的目的都是拍成电影。从宏观上来说,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思想和艺术的基础,是一剧之本。但有一个无可争辩的前提,那就是剧本必须被“剧化”。[1]单纯提供给文学爱好者阅读的,不能算是剧本,顶多算一种副产物。
   
    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电影为例,作为90后伤痛文学的代表作品,书版《小时代》确实展现了华丽的悲伤与青春的伤痛,赚足了书迷眼泪。从纯粹的文学性上看,青春男女的爱恨纠葛加上车祸、自杀等元素,似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牵动读者的心。但仔细看它的影版,这些情节往往突如其来,难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郭敬明作为作家能够进行文学创作,但作为编剧却难以完成故事的艺术再现,导致剧情混乱错杂,“华丽而空洞”就是对这一系列电影最恰当的评价。大多数导演为了更好地体现剧本的思想和艺术,常常会对剧本或原小说作某些删改。由此可见,必须保障专业导演自主处理剧本的自由。
   
    虽然编剧决定整部电影的大致走向,但其能否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于与导演之间的合作是否相得益彰,比如“恐怖大师”希区柯克就非常看重与编剧的合作。在剧本真正开始创作之前,希区柯克与他的编剧们会针对故事夜以继日地讨论很久,有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星期。从选择素材到拍摄脚本的修改,希区柯克参与电影剧本创作的各个方面。[2]他并不会真的执笔写作,而是监督和指导编剧们的每一步工作,坚持让编剧们更多地关注细节,不是凭借语言而是通过视觉画面来讲述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导演与编剧的良好合作在电影剧本的创作中举足轻重。
   
    四、调和编导关系的途径
   
    导演与编剧,其身上充满艺术和现实、感性和理性的冲突。编剧主要从文学性、戏剧化上考虑,而导演需要协调摄影、道具、后期制作等各方面人员,更多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但实际上,导演和编剧是相辅相成的。编剧是首要的创作者,导演则是二度创作的主导者,二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知识积累,最终使一部电影诞生。
   
    为了达到两者间的和谐,在讨论情节时,导演应重视编剧的意见,与编剧协商,达到情感与艺术的共鸣;编剧则应充分理解导演,在不改变剧本核心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动作、人物形象给导演,增强可拍摄性。电影《战狼2》的编剧刘毅在采访中这样说:“电影是一个梦,编剧是第一个相信它的人,导演则是保驾护航的人。”在这部动作电影中,刘毅负责提供动作帮助完成场景,而吴京则精益求精地商讨每一幕动作的拍摄,比如水下打斗一镜到底的那6分钟,拍了整整半个月。编剧与导演的和谐,是《战狼2》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普多夫金说:“编剧必须记住这一事实,即他们所写的每一句话将来都要以某种视觉的、造型的形式出现在荧幕上。”编剧用文字展现思维,导演用拍摄传递情感,二者缺一不可。
   
    结语
   
    剧本是一部电影的基础,但它并不能直接被搬上荧幕、代表整部电影;摄制是推出成品的手段,但若没有扎实的剧本,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只有结合精彩的剧本与考究的拍摄,才能产生一部引人入胜、百看不厌的好电影。如此看来,编剧和导演之间并无绝对的轻重之分,而是应当在电影创作的不同阶段各自发挥自己的核心作用,做到相互促进。在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阶段,编剧负责增加文艺色彩,提供电影基础;在影片摄制阶段,导演通过拍摄实现文学剧本的转化,使其更为形象立体。只有编剧和导演相互尊重、通力合作、前期与后期都精益求精,才能为观众们提供优质的电影。
   
    参考文献  
    [1]胡仲仟.论电影文学剧本与电影及编剧与导演的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2):118-125.   
    [2]梅峰.编剧的自修课[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42.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原文出处:陆楚瑜,王诗怡,胡晓彤.探讨当代电影导演与编剧孰轻孰重[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113+115.
相关标签:导演职称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