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巴洛克舞台机械在现代剧场的应用

来源:艺术教育 作者:许梦媛
发布于:2020-11-18 共5545字

  摘要: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剧院的舞台机械一直是由人力驱动。从古罗马人第一次在演出中实现飞天开始,舞台机械技术不断发展,巴洛克时期木质舞台机械发展到巅峰,形成了完整的巴洛克机械控制技术,并且一直传承至今。作者分析了西方传统舞台机械技术,借鉴巴洛克剧院的发展经验,思考在现代舞台中运用传统舞台机械的可能性,以及对于未来舞台机械设计和剧场设备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 舞台机械; 舞台技术;

 

  巴洛克艺术风格影响深远,15世纪的舞台透视法和1597年第一部巴洛克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巴洛克剧院的发展基础。虽然巴洛克文化起源于意大利,但是很快就传播到整个欧洲,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芭蕾舞、假面舞会以及间奏曲迅速发展,剧院装饰极其复杂,多是富丽的雕刻,伴有强烈的色彩。既然有如此奢华的内部装饰,对于舞台的要求也不言而喻,美轮美奂的古典透视布景与变幻莫测的舞台机械,加以声效装置,为当时的观众营造出魔术般的空间幻觉和奇特体验。

 

  本文所谈的巴洛克舞台机械技术不限定在巴洛克这一时期,概念上要更广泛,是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一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舞台技术发展的统称。而在这之后,机器取代人力成为主要的驱动力。那么,巴洛克舞台机械设计到底是如何巧夺天工,在人力的作用下完成复杂的舞台变化呢?

 

  一、巴洛克时期之前的舞台机械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戏剧表演便已出现机械装置辅助演员表演和舞台迁换,以呈现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罗马工程师马可·维特鲁威在其着作《建筑十书》中阐述:“可旋转的三角布景装置,每个装置有三套不同的画面,或当一位神灵在电闪雷鸣中闪现时,便可旋转这布景,将该出现的画面朝外。”[1]飞行系统也开始被应用在表演中,木质结构的简易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实现演员的飞天动作,通常用于表现神灵下凡。

 

  中世纪的剧场将战争和建筑工程的发明引用到舞台机械上,洪水和烟火效果等出现在舞台。“地狱之口”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利用绞盘、滑轮组和绳索操作怪兽开口,口中装有蜡烛和反光板模拟火焰效果[2],需要17名舞台技工才能完成全部的机械操作。

 

  随着镜框式舞台的出现,大幕、边檐幕、背景幕等台上设备逐渐成为剧场的必备设施。舞台大幕的开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装置将大幕落下,另一种是卷筒式[3]。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棱柱式布景在古希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机械布置在台仓。这时的舞台已出现活动门,由铰链连接门与舞台地板,舞台下方设置两个木楔子固定它,在不使用的时候其作为地板的一部分,使用时由技工撤下楔子,打开活动门。

 

  宗教剧中常见神灵下凡和战争场面,于是机械设计师在云机发明上煞费苦心,有单独飞行的云机,还有藏在侧幕后的单侧摇臂控制或以绳索装置控制两端升降的云机,而“神只光环”和“天堂机器”的发明更称得上鬼斧神工。

 

  二、巴洛克舞台机械的发明与控制技术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巴洛克时期木质舞台机械装置发展到了巅峰,剧场舞台机械固定化,不再是临时设备,从17世纪初意大利的法尔内塞剧院建成开始,巴洛克机械化箱型舞台在欧洲各地相继出现。

 

  (一)技术的来源

 

  欧洲古剧场的巴洛克机械工程学技术主要来源于船舶技术。意大利本是航海大国,是地中海经济圈贸易中枢,但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的经济中心转移到西欧,意大利的航海业迅速萎缩,大量渔夫失业。正所谓此消彼长,失业的渔夫来到剧场,并且带来了他们多年航海的经验技术。瑞典学者古斯塔夫·希勒斯特罗姆曾说:“没有了舞台机械的卓廷霍姆剧院就像是折断了桅杆的船,除去了帆和帆装,漫无目的地漂流。而站在剧院台仓里或是上方的台塔里,就像是一个水手驾驶一艘设备齐全的帆船扬帆航行,使他有了很快就可以回家的感觉。当一个背景幕或者暴风雨装置启动时,绳子和木头在不堪承受下咯吱作响。相似的滑轮组和索具,以及相同的结被使用,当快速迁换布景的时候用手快速而有力地拉动绳子。在船上和在舞台上一样都需要团队配合,确保所有的机械迁换快速。有时候来自舞台机械的风声、雷鸣声以及管弦乐队的演奏声就像真实的恶劣天气在一个现实戏剧舞台上。”[4]

 

  (二)剧场机械组成

 

  在巴洛克剧院中,常见的剧院基础设备由天上、台上和台下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天上设备有大幕、背景幕、云朵幕、升神降仙器、自由飞行系统和雷声机;台上设备有侧幕景片、活动景片、云机、各类仿声机;台下设备有侧幕迁换装置、升降台、活动升降景片。它们的控制主要依靠麻绳、滑轮组、卷筒、卷轴、配重、平衡重系统、绞盘、绞车等。

 

  1. 侧幕檐幕迁换系统

 

  为了适应复杂的舞台变换要求,意大利设计师贾科莫·托雷利进一步改善了由自己设计的行车支杆体系,在舞台台仓中设置轨道,带有轮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车台在轨道上行驶,侧幕布景挂在轮车上,通过麻绳、滑轮和绞盘控制轮车完成驱动。早期仅有两套侧幕,到了巴洛克时期逐渐成熟,六道幕的侧幕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檐幕布景系统形成,组成了丰富多样的古典透视迁换布景。在卓廷霍姆剧院就有六道的轮车侧幕,前四道有四条轨道,第五道有三条,第六道有两条。另外,舞台后区地面上设计了孔洞,可以插入第七和第八道侧幕,根据剧目要求实现多次换景(图1)。

 


 

  图1 瑞典卓廷霍姆剧院未安装景片的行车支杆体系   

 

 
 

  图2 控制云朵景片的变速卷轴   

 

  2. 飞行系统

 

  巴洛克时期云机成为舞台固定设备,透视绘画装饰着飞行器,遮挡住机关,观众只能看到飘浮在空中的云朵和演员。吊挂的云朵景片运用变速卷轴,一朵接着一朵缓慢地展现在观众视野中(图2)。而载人的滑翔机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可以自由运动,由两套系统控制,一套是通过横穿舞台的轨道控制麻绳导向,实现左右移动;另一套是麻绳穿过栅顶的卷轴,连接到景物或演员身上,操作者在舞台一侧控制演员上下移动。该系统需要至少两名技工,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多次配合练习很重要。第二种滑翔机可以在空中飞出一道弧线,将一套滑轮系统固定在栅顶的中间位置,另一套控制飞行方向。

 

 
 

  图3 有补台的升降台及其控制绞盘  

 

  3. 升降台

 

  升降台可分为有补台和没有补台两种。有补台的升降台在不使用的时候,补台作为舞台地板(图3);而没有补台的升降台当其下降至台仓时,舞台会出现空洞,所以一般用其撤下布景或演员,再快速上升至舞台平面,在不使用时需要用木钉固定,用作舞台平面。

 

  (三)动力来源

 

  舞台机械的动力供给全靠人力,在德雷斯顿歌剧院,通常台仓需要14名技工,舞台台面上需要40名技工,而栅顶部分需要22名技工才能完成演出中的布景迁换。单个的软景幕布升降只需一人即可,但如果是升神降仙器这样的载人布景或升降台升降时通常2至3人才能完成。侧幕布景系统需要4至8名技工同时操作。像“神只光环”和“天堂机器”这样有36个座位的大型机械布景,需要的技工当然更多。舞台技工经常出现脊柱损伤扭曲和肌肉拉伤的问题,有资料显示,为了防止受伤,通常将绞盘设计成垂直立于地面,技工可躺在地上脚踩辐条,通过腿力操作,以达到保护脊柱的目的。

 

  在使用卷轴和卷筒完成布景升降的时候,需要通过计算变化比率使最终驱动力在人力范围内,一般变化比率在1.6至2.6之间,所需提升力在40至66kg之间,一名技工即可驱动,也可两人配合操作,从而更快速地完成迁换。而绞盘的变化比率更高,负责载重的绳索缠绕在轴上,技工通过手臂和肩膀发力,有时加上身体的惯性,通常两名以上技工同时操作,一名技工约可提升400kg布景。

 

  (四)限位

 

  在控制布景移动位置时,技工通过在麻绳上系不同颜色的绳子来标记。红色的绳子表示下降后的定位,绿色的绳子标记上升后的位置。部分装置还要用黑色的绳子标记上、下限位,以防止发生意外。对于平衡悬吊系统,可以在麻绳中插入刹车杆,这样在刹车杆触碰到绳锁的时候即到达了上限位。技工将麻绳拉至所标记的位置后,将其打结固定在木钉或者辐条上。

 

  (五)平衡重系统

 

  为了适应更复杂的空中表演,舞台设计了在栅顶装置同轴的卷轴和卷筒,控制布景的麻绳拴在卷轴和卷筒上,然后再连到操作者的卷轴上,并且在同轴的卷轴上安装平衡重系统。平衡重系统的传入装置用于平衡传出装置,在欠载装置的方向上控制绳索,有时会安装多组的平衡重,如果需要与其他背景幕同步,可以采用改变卷筒比率的方法。巴洛克栅顶样式以法国的“弗兰克斯系统”和“阿勒德曼系统”为主,两者都为平衡重系统。

 

  (六)协调与配合

 

  舞台技工在操作时所站位置必须看得见正在被移动的布景,因为当时还没有通信设备,多个舞台装置同时迁换时需要技工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不同的指哨或者铃铛完成彼此之间的信号传递。多名技工同时操作一个装置时,需要根据导演要求保持统一的速度,例如,拉麻绳时每一个动作的距离一般是成年男子的一手肘。

 

  三、欧洲巴洛克剧院的现状

 

  在19世纪煤气灯发明之前,由于使用油灯和蜡烛照明,欧洲很多剧院都在火灾中毁灭,一些幸存的剧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难逃炮火。可喜的是,如今有超过200家19世纪以前的历史古剧院经过翻新保存下来,它们有的继续作为戏剧演出场所,有的转换成为历史景点或戏剧博物馆。其中,瑞典的卓廷霍姆剧院始建于1764至1766年间,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剧院。剧院保存着整套意大利机械师多纳托·斯托帕尼设计的巴洛克舞台装置,包括大幕、六道行车支杆侧幕布景系统、檐幕系统、两套升神降仙器、三道悬吊的云朵硬景片、自由飞行系统、两个升降台、四个活动门升降景片、海浪以及多种仿声机。目前,剧院使用的布景复制于18世纪的古典透视布景原作,复杂的机械迁换组合,再配合着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的声效装置,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巴洛克时期观看演出。剧院每年都会进行保修检查,每十年更换所有的绳索以确保演出安全。

 

  位于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的巴洛克剧院始建于1680年,剧院舞台机械保存十分完好。1921年,卓廷霍姆剧院的发现者阿涅·贝列打算恢复剧院演出功能之前,专程前往此地考察。这座剧院有完整的舞台飞行和侧幕系统、三个升降台以及风声、雷声机。在其馆藏库房中收录了大量剧院资料和照片,还有原始的15套古典透视布景以及当时的服装、灯光设备等。2012年,剧院曾经试验如果在演出中运用到所有的机械设备,约需要36名舞台技工同时参与工作。

 

  前面所提到的都是皇家剧场,而公共剧场也有保存至今的。例如,威尼斯1637年建造的第一座公共剧场圣·卡西安诺剧场,1689年建造的法兰西喜剧院,以及1722年建造的丹麦城市剧院等。公共剧院相较于皇家剧院,由于经费不足,无法设计建造复杂的舞台机械,舞台台仓空间狭窄,但是侧幕和檐幕迁换系统是完备的。出于盈利的目的,公共剧院的观众席有多层包厢,这也使其栅顶建造得比皇家剧院高,可布置不同种类的飞行系统,用于表现神明降临。如今,这些剧场每年夏季仍会给观众带来演出,丹麦城市剧院还作为欧洲最大的戏剧博物馆展示着巴洛克剧院和舞台机械的复原模型。

 

  四、巴洛克舞台机械在现代剧场的应用

 

  上个世纪欧洲建造的皇家歌剧院,虽历经百年依然使用着一些传统的舞台技术。例如,瑞典皇家歌剧院的活动门和临时升降台,其结构原理和巴洛克时期一样,将门栓和滑轮组改为金属材质,但是仍然保持人力驱动。在2019年上演的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舞台前区的三个活动门同时打开,门下设置巴洛克升降台,三位演员在活动门中频繁上升下降,甚至快速更换位置,完美的配合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殊不知在台仓里是9名舞台技术人员的手动操作。由于迁换频率高、速度快,考虑到演员的动作不确定性和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失误,在这部剧目中更适用于传统舞台技术。

 

  麻绳和滑轮组的舞台机械系统在中国现今的剧场中也被频繁使用,无论是用于飞行装置还是升降系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武汉人民艺术剧院2019年出品的童话音乐剧《九色鹿》中,医生落水时用到了平行和上下飞行的悬吊装置。麻绳与滑轮组的系统适用于剧目的临时使用,当舞台设计或导演有复杂的动作设计时,在台塔上安装飞行系统是方法之一,但是需要经过计算,选择符合载荷安全系数的麻绳和灵巧的滑轮组设计。日本学者小川俊朗在《剧场工程与舞台机械》一书中,谈到有关临时性的麻绳悬吊系统:“当麻绳上的载荷超过0.4KN时,操作就变得非常困难了,为了减轻拉动重量,拉上去之前,在载荷天桥上用夹具将一个沙袋固定在绳子上。必须要注意绳子上的载荷一定要超过沙袋的重量,不然被拉上去的布景就再也放不下来了。”[5]配重是使用这一系统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2019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舞台展览会(Stage Set Scenery)上,来自比利时的杰罗姆·梅克伯教授讲述了他在哥斯达黎加国家剧院如何运用巴洛克舞台机械技术改装了剧院的升降台,使用相同的结构和原理,但是改变了材料,利用钢丝绳牵引不受行程影响的优点,在有限的台仓空间里设计出可用的低成本升降台。

 

  结语

 

  巴洛克剧院及其舞台技术的保存和继续使用,不仅可以让当今的观众感知古典戏剧的魅力和传统技术手段,而且启发着人们思考什么是剧院、剧院可以如何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的只是机械的驱动方式和数字化技术,然而创新式的舞台机械设计却少之又少,相比之下,现代剧场略显枯燥无味。严格的机械设计要求束缚着人们的想象力,对未来的探索十分艰难。巴洛克剧院的原始舞台机械,其简单的木质结构设备和机械之间的组合运用,是舞台技术人员可以借鉴并创作更多布景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4.

  [2]奥斯卡·G.布罗凯特,玛格丽特·米切尔,琳达·哈德贝里.布景制作——欧洲和美国舞台设计与技术史[M].路日新,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33.

  [3]Barnald Hewitt.The Renaissance Stage[M].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1958:90.

  [4]Gustaf Hillestrom.The Drottningholm Theatre——Past And Present[M].Stockholm:Natur Och Kultur,1956:25.

  [5]小川俊朗.剧场工程与舞台机械[M].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43.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原文出处:许梦媛.浅谈巴洛克舞台机械的技术与应用[J].艺术教育,2020(05):223-226.
相关标签:舞台机械师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