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探究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开发应用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作者:汪娟
发布于:2020-09-30 共2276字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没有较强的叙事性,通常以数据、表格、广告、图片等形式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学生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并加以整合利用,从而提高学生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本文主要对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进行概述,并探究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开发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 资源开发; 应用;

  一、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概述

  在2011年,非连续性文本开始出现并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信息都偏向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因此,培养学生们阅读、处理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PISA测试,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学生在针对非连续性知识文本的阅读能力上存在欠缺,这就需要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们非连续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从而能够实现知识之间的融合。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从中发现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以记叙文、游记、应用文、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这些都不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标准形式。除了教材中的一些目录、插图、练习可以归为非连续性文本,其他大都是连续性文本,这对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十分不利。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加强学生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利用其中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1].

非连续性文本

  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搜寻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会有丰富的图画资源,以此来加强学生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这些图画资源都是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种资源。对此,在非连续性文本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教材中图画资源的搜寻和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让学生能够自行观察图画中表达的信息并找出其特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图表的内容。最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语言整理一下,使其更为精练地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们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四"的过程中,教材上为学生们呈现出了四张图片。教师可以针对这四张图片进行图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变为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能够从这四张图画中提取关键信息。这四张图展现的内容是:两个学生发现了一个垃圾桶,女同学的动作是将垃圾放进垃圾桶,而男同学则趴在旁边写字,他们两人共同将垃圾桶整理好并贴上了相应的标语。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四张图之后,需要针对这四张图提出问题,如"这四张图有什么特点?它们所要表达的信息是什么?这四张图应当怎么排序?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四张图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能够逐渐投入到分析观察图片的过程中,从而能够加强他们对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处理能力。

  (二)开发表格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提取到丰富的表格资源,表格作为非连续文本中的一种,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对教材进行表格的转化,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连续性文本,梳理文章内容,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列表格的形式是教师们常用的开发非连续性文本的一种方式。表格能够让连续性文本变得更为简明扼要,能够呈现出文章的基本框架,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学更为高效。例如,我们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列表格的方式进行两首诗的异同对比[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西湖景色,但是针对景色的描写上有各有不同之处,教师让学生们朗读、背诵之后,可以与学生们一同列出对比表格,针对作者、背景、风景描写、思想情感等方面来挖掘异同点。尤其是针对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切入点来表达的,从而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西湖的独特之处,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也能够强化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挖掘教学中脑图资源

  脑图资源又可以称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也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它能够让教材中的知识以更为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展现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构架联系,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把握语文知识丰富思想情感。

  例如,我们在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勘探队员与两个孩子之间的交流,为学生们介绍了很多岩石的知识,从这篇课文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强烈探索心情。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中的各种知识、信息转换成以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知识更为形象地呈现。教师将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让学生通过该图去对课文进行探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思维导图是将课本中的知识利用一个点、一个点的形式延伸开来,串联成知识网络。学生能够通过该网络深刻地解读文本,形成抽象思维,提高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较为常见。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引起重视,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一同列入教学目标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在社会上的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例谈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观察(中旬),2014,(9):43-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
原文出处:汪娟.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开发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4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