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用中医思想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时间:2015-05-14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779字
摘要

  身心教育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不断增多,表明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认识。但目前身心教育并未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而多数研究是作为其他学科教育的一部分,如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等。大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又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且有增多和加重的趋势[1].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强化高校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医学在维护身心健康方面有两千多年的宝贵经验,对人体健康、生命有高度的认识,从形成之时起就自然而然地的带有身心教育功能。为发挥中医思想的身心教育作用,了解我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应用中医思想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首先从中医角度自编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征集学生的意见,内容涉及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自我感觉、生活、学习、饮食等诸多方面,课余时间发放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340份,收回337份,回收率99.1%,作废7份,有效问卷330,有效率99.9%然后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应用中医思想开展一学期的身心健康教育。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基本特点,凡是与人相关的各种因素就全部纳入其研究范畴,其相关内容作为身心教育的素材。

  最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检验并分析教育结果,探索中医思想的身心教育功能,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发放问卷330份,作废4份,补发4份,回收样本总数330份。

  调查内容与结果

  身体健康方面:调查表涉及常见身体不适症状及健康状态、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健康知识等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问题。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学生只占32.73%.各种症状中疲劳、畏寒、易热多汗、头痛等发生率>20%,分别为30%、29.39%、26.97%、22.73%.便秘、牙痛、胃痛、神经衰弱、眩晕、胸闷、心慌等发生率在10%~20%之间,分别为18.79%、13.64%、13.33%、13.03%、12.12%、11.21%、10.91%.腰痛、消化不良、肢体酸软、口腔溃疡等发生率为9.70%、8.48%、7.88%、7.58%.此外,近10%的学生很少进行锻炼,66.7%的学生偶尔才进行锻炼。在饮食方面,57.58%的人饮食有规律,65.15%的人注重饮食卫生,在营养均衡方面只有9.09%的人能够注意。

  心理健康方面:调查表涉及常见心理、精神症状及生活压力、学习、专业、就业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结果显示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需引起高度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压力大、心烦、抑郁、记忆力差、嗜睡等发生率>20%,分别为39.39%、35.76%、22.73%、20.91%、20.61%.失眠、健忘、紧张、敏感、易怒、空虚、悲伤、胆怯等发生率在20%~10%之间,分别为17.27%、17.27%、16.67%、15.15%、13.33%、12.12%、10.61%、10.30%.孤独、自卑、偏执、焦虑等发生率分别为9.39%、5.15%、4.85%、1.52%.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生活、学习方面面临压力。感觉大学期间生活压力很大的学生达到30%.学习目的有16.67%的学生是为取得毕业证。对所学专业喜欢的占43.94%,2.12%的学生不喜欢。就业的压力也非常大,只有20.30%不担心就业,33.33%的学生甚至感到迷茫。有研究显示学生压力与将来就业有关,大学生对踏入社会具有一定忧虑感[3].

  此外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者高达67.27%.亚健康状态是一组综合症候群,表现为躯体、心理、情感等一系列心身异常的症候,呈现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等状态[4].亚健康状态也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教育对策

  调查显示学生整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医教育内容并用于实践,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学习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易于掌握的传统导引健身术,改善整体机能,同时和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运用食疗、中药、中成药的知识改善体质,综合各种常见症状有重点地讲授经络腧穴知识,掌握简单的针灸、按摩等技能维护身体健康。运用中医理论调摄心理,保持思想情志的平和,维护心理健康。如《黄帝内经》提到的“恬淡虚1相慕”等。指出人要心无杂念,无欲无求,自能淡定。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强调内心的修养,使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反之还会产生心理问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各种心理导致的情志变化,中医统称为七情,认为情志条畅则气血和顺,因此要避免情志的过度变化,引起气血不和而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教育成果调查

  中医教育完成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的改善。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降到了14.55%.健康教育前发生率>20%的各症状分别降为:疲劳7.58%,畏寒9.39%,易热多汗5.76%,头痛10.91%;压力大与心烦下降但比例仍较高,为27.27%、22.12%,经常感觉抑郁者降至6.36%,记忆力差9.09%,嗜睡7.58%.

  发生率10%~20%之间的各症状降为:便秘6.36%,牙痛5.45%,胃痛4.24%,神经衰弱5.76%,眩晕6.36%,胸闷5.45%,心慌4.24%.失眠、健忘、紧张、敏感、易怒、空虚、悲伤、胆怯分别为5.15%、12.12%、10.61%、13.64%、10.91%、12.12%、4.85%、8.48%.发生率<10%的各症状降为:腰痛6.06%,消化不良2.12%,肢体酸软5.45%,口腔溃疡3.64%.孤独、自卑、偏执、焦虑分别为7.58%、3.64%、4.55%、0.61%.选取影响身心健康的主要指标,对比中医身心健康教育前后变化,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2.

  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医教育前后各主要指标大多数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也与统计结果一致。研究揭示了中医思想非常适合用于身心健康教育并能发挥重要作用。

  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就被调查者范围而言,因仅为本校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对于医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中医思想适合进行身心健康教育: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以及精神心理有系统而科学的论述,两千多年来不仅在维护身体健康方面,而且还在调节情志、修身养性等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展健身气功,让大部分学生坚持经常性的锻炼,亚健康比例明显降低,体质改善,身体不适症状显著减少,表明其在改善身心健康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同时结合体育课程,提升各种锻炼的质与量,也促进了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

  通过体育锻炼,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能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分析调查表可知,很多身体症状的发生都和个人习惯有关,以中医理论进行科学指导,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构建科学的养生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保持身体健康。经过教育,学生在饮食起居,养生健身的相关认知方面也有较大提高,增强了维护自身健康的技能。以中医在心理、精神、情志方面的知识精华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和思想成熟,避免产生心理问题,但影响心理的因素较多而且相对复杂。调查中易怒、胆怯等指标变化不明显的反映也多种多样,这是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对于一部分客观的不利因素非中医教育能够代替,应纵向结合其他方式才能解决得更好。

  如感觉生活压力很大的学生仍占28.79%.学习目的和所学专业兴趣程度无明显变化。就业的压力仍然非常大,不担心就业者有所增加(占26.06%),担心的学生超过半数(53.03%),20.91%的学生甚至感到迷茫,比例依然较高。也有研究显示压力反应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其中学习压力和就业与前景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对于部分心理、精神症状及问题通过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整体调节也有确切疗效。充分发挥中医心理、针、药3方面的共同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身心健康,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完善身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身心健康问题是在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可以改变,决定了身心教育不是单一学科能够圆满解决的,而需要全方位的整合教育。本调查表明生活压力以及就业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与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每个人产生压力的原因又不尽相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适应能力、人际关系、自然条件、吃穿住行、精神情志、生活习惯等方面均有可能导致,除了专业角度的教育之外,还需要老师们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解决就业压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应该立足改革,教给学生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业自然水到渠成。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圆满地解决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102-104.
  [2]曹士云。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2):114-116.
  [3]张晨,韩健勇。大学生医学社会学问题问卷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8):56-57.
  [4]龚海洋,高京宏。王琦教授论治亚健康学术思想概要[J].中医药学报,2003,31(4):14-16.
  [5]鞠振艳。高校体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3):140-141.
  [6]王月云,周红。某高校医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21(4):32-33.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