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解析“512”震后中小学生集体自尽的诱因

时间:2017-06-23 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作者:海民,赵高锋,张强,庞 本文字数:5782字

       【摘要】:目的:查灾难后青少年群体的自杀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自杀观念、计划和行为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YRBS)自评量表,对 2008 年汶川地震国家划定的九个极重灾区的中小学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班级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110 所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收集中小学生的一般资料、灾后相关情况及 YRBS 中自杀因子评分。根据资料的类型不同,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t 检验、χ2检验,其中对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分别做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 ?共计发放自评问卷 7 833 份,收回问卷总计 7 521 份,回收率为 96.02%,其中有效问卷 6 875 份(91.41%),无效问卷 636 份。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中曾认真考虑过自杀的比例为 6.90%,有过自杀计划比例为 4.00%,尝试采取过自杀行为的比例为 2.70%.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① 以是否曾认真考虑过自杀为因变量,年龄[OR=1.178,95%CI(1.098,1.178)]、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360,95%CI(1.360,1.085)]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② 以是否有过自杀的计划为因变量,年龄[OR=1.099,95%CI(1.050,1.150)]、被掩埋[OR=2.155,95%CI(1.104,4.205)]、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495,95%CI(1.128,1.981)]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③ 以是否尝试采取过自杀行为为因变量,男性[OR=1.513,95%CI(1.122,2.039)]、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555,95%CI(1.112,2.175)]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 ?年龄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年龄、被埋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男性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灾后家庭结构改变是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共同的危险因素,故对灾后家庭结构变化的青少年应给予更多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以避免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的风险。

       【关键词】:自杀;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发生率;危险因素;灾难。
  
       严重灾害事件不仅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且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对受灾群体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出现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焦虑及自杀等问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重大灾难后发生PTSD 的比例可以高达 10%~50%[1,2].Chou 等[3]报道了 1999 年台湾地震后 2 年,重性抑郁和 PTSD 的患病率仍为 6.9% 和 9.7%,直至灾后第 3 年时才开始下降,而自杀率则逐渐升高,灾后 6 个月自杀率为 4.2%,灾后第 2 年为 5.6%,第 3 年则升至 6.0%.2009 年,赵高峰等[4]的研究提示汶川地震后,1 年中小学生 PTSD 患病率为 22.2%.张本等[5]报道了1976 年唐山大地震所致的孤儿在震后 30 年的PTSD 现患率仍高达 12%.而有文献报道,PTSD 常与自杀共病,如 Wilcox 等[6]报道 PTSD 患者的自杀未遂率高达 10%,而 Davidson 等[7]的研究表明PTSD 患者的自杀风险则高达 19%.灾后人群出现PTSD 和自杀比例有所升高,但也有研究报道称灾后自杀比例降低。这些不一致说明还需要更多的灾后自杀相关信息的调查来进一步探讨自杀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较少有报道将灾后青少年自杀细分为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以及分析各自相关的危险因素。
  
       2008 年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给灾区的群众带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而极重灾区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引人关注,特别是自杀相关信息更受重视。本研究在汶川地震后 1年对四川省 9 个极重灾区的 110 所中小学的 7 52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自杀相关信息调查,旨在了解其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为灾后心理评估和心理康复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国家划定的九个极重灾区,绵竹、都江堰、彭州、平武、汶川、青川、安县、北川和茂县的中小学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根据每所学校总人数选择班级数目,以班级为抽样单位,涵盖全部 110 所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问卷
        ①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所在学校、家庭住址以及灾后相关信息,包括是否有亲人好友遇难,是否有被掩埋,是否受伤,是否遗留明显疤痕或残疾,是否目睹很多死难者的尸体或残肢,灾后家庭结构是否发生变化。② YRBS 中文版:对其中涉及自杀因子的三个问题进行调查:我曾经认真考虑过自杀、我有过自杀的计划、我尝试采取过自杀的行为。每个问题有四个选择:无、偶尔、有时、经常。
  

       1.2.2 数据的收集及质量控制
       在调查实施前召集学校心理老师集中开会培训,内容包括研究项目介绍、调查实施程序和方法、指导语、调查量表解释、量表回收及编号。由经培训的心理老师直接调查或由心理老师对参与调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培训后,由班主任实施调查。调查问卷在课堂内集中发放,当堂统一收回。
  
       1.3统计分析
       采用 Epi 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二次录入方法输入数据,使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资料的类型不同,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其中对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分别做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当 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共计发放自评问卷 7 833 份,收回问卷总计7 521 份,回收率为 96.02%,其中有效问卷 6 875 份(占 91.41%),无效问卷 636 份。此次调查涉及的中小学年级范围为小学 1~6 年级、初中 1~3 年级,其中男生 3 232 人,女生 3 643 人;年龄范围为6~20 岁,平均年龄 13.12±2.64 岁;汉族 5 432 名,羌族 1 066 名,藏族 318 名和回族 59 名(表1)。

表 1      
       其中,1 609 名(23.40%)学生有亲人好友遇难;138 名学生(2.00%)曾有被掩埋经历;2 099 名(30.50%)学生目睹很多死难者的尸体或残肢;545名(7.90%)学生在地震中受伤;232 名(3.40%)学生有明显疤痕或残疾;1 376 名(20.00%)学生灾后家庭结构有发生变化。

  
       2.2YRBS 量表调查结果
       在 6 875 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以有时和经常作为自杀想法、计划、行为的阳性结果,无和偶尔作为阴性结果来进行统计。YRBS 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曾经认真考虑过要自杀的中小学生比例为 6.9%,有过自杀计划的中小学生比例为 4.0%,尝试采取过自杀的行为的中小学生比例为 2.7%,结果见表 2。

表 2

       2.3 自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1自杀观念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有亲人好友遇难、有被埋经历者、看到了遗体或残肢、受过伤、发生明显疤痕或残疾、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均为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见表 3.

       2.3.2自杀计划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有被埋经历者、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均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见表 4.
  

  表 4 。

      

李海民,赵高锋,张强,庞燕,陈颖,张树森,杨彦春,邓红. 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相关因素的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03):262-26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