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检验论文

探讨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

时间:2014-09-04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399字
论文摘要

  研究显示,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17(helper T lympho-cyte 17,CD4+Th17)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Treg)可能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损伤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合并肝硬化)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载量、肝脏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并将其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探讨IL-17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以期为慢性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22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将其作为HCV组,年龄19~65岁,中位48岁,平均(46.1±12.3)岁;患者入组以知情同意为原则,诊断标准符合2004年3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共同制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病情程度判定参考2000年9月全国第10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病例排除标准:

  (l)年龄小于18岁,或超过65岁;(2)合并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3)合并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4)合并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硬化等其他临床诊断的肝损害性疾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正在接受干扰素、胸腺肽、激素等免疫治疗的患者。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雅培CD370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日本Hi-tachi公司)、ACL 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系统(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检测试剂均为仪器的配套试剂。

  1.3 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 notransferase,ALT)、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肌酐及HCV-RNA定量(检测下限500IU/mL)。

  1.4 检测方法

  HCV组患者就诊时首先进行上述指标的基线检测;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HCV-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IL-17水平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CV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 计 学 意 义 (P<0.05)。HCV组 患 者 血 清ALT、AST、TBIL、PT、肌 酐 及HCV-RNA的 检 测 结 果 见 表1,其ALT、AST及HCV-RNA与外周血IL-17水平显着相关(P<0.05)。
  
  3 讨论

  HCV是1989年发现的一种非甲非乙型病毒,黄病毒属的单正链RNA病毒,可通过输血、性传播等多种方式在人群中传播,HCV感染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表现为代谢异常,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糖尿病症状,典型病例通常在经历肝硬化阶段后最终发展为肝细胞肝癌。目前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人们普遍认为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中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持续存在的HCV抗原通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诱导天然免疫细胞激活,树突细胞抗原的提呈功能缺陷,肝脏免疫耐受环境和Treg细胞增多等。

  最近文献显示,CD4+Th17及Treg细胞在研究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备受关注。根据细胞的功能,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Th1、Th2及Treg细胞3个亚群,Treg细胞在维护机体免疫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h17细胞是由CD4+初始分化,但不同于Th1、Th2、Treg细胞的细胞亚群,它们不表达IL-4或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却大量分泌IL-17。

  研究提示,IL-17可作为机体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桥梁,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在机体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损伤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更重要的是,Th17细胞与Th1细胞、Treg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之间存在调节关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诱导Treg细胞产生,下调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而TGF-β同时又是抑制Th1细胞功能活性,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上述机制提示,3群细胞作用的时空性不同,T淋巴细胞将随机体状态,局部微环境的改变以及机体免疫平衡的维护需要而出现不同的极化。因此,Th17细胞是慢性炎症微环境中重要的效应细胞,在病原体诱导的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7的检测结果显示,HCV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LT、AST及HCV-RNA与外周血IL-17水平显着相关。本研究初步证实了Th17细胞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过程,尤其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推测HCV可能是其上游的诱发和促进因素,其具体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建武,孙丽杰,刘伟,等.Th17细胞和自然杀伤性T细胞在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J].肝脏,2012,17(5):319-321.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3] 曹文俊,樊绮诗.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肝癌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9):1183-1186.
  [4] 李曼,冯德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9):1797-1800.
  [5] 殷欣,张博恒,陈晓泓,等.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2):195-198.
  [6] 郑昭敏,王延国,张海涛,等.IL-17在慢性HBV感染及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表达升高[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5):551-555.
  [7] 余雪平,苏智军,郭如意,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Thl7检测及其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2,16(2):123-126.
  [8] 林振忠,余 雪 平,苏 智军,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比率的检测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免疫学,2012,28(11):1036-1040.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