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7 共49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延安新城北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究
  【绪论】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
  【第三章】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第四章】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可行性研究
  【5.1  5.2】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理念与设计分析
  【5.3】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城市生态型公园创建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3.1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进展

  3.1.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研究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1958 年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开创了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先例,面积巨大,且成功的从生态学角度将自然引入公园;19世纪末,翰?西蒙兹等景观设计师提出用乡土植物群落营造地方景观特色,成为朴素的生态观念;1916 年的施塔特科根公园(Stadsskogen Park)设计提出应认真并严肃对待基地自然资源,指出人类将失去并无法创造被破坏的自然景观;1969 年,英国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倡运用生态学进行可持续性设计;至此,城市公园的生态问题,关于对场地中的景观、气候、土壤、人的生活状况和其他条件因素的考虑逐渐被提及,逐渐在设计中体现出来;工业时代后的生态公园建设更多的运用到工厂基地的生态恢复和公园重建,实现地区生态修复和更新。

  目前国外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研究的理论日趋成熟,案例层出不穷,更多的基于城市生态公园中生态技术的研究运用及类型模式的探讨,如 3S(GPS、GIS、RS)技术运用,塑木、陶瓷等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研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运用,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生态公园模式等等。

  3.1.2 国内研究进展

  中国城市生态公园基于中国现代园林进一步发展,逐渐摸索前进,名称概念囊括于园林概念之中。中国现代园林是 20 世纪 50 年代祖国建设发展之际,传统园林与现代公园风格融合的新形式,梁思成先生用“中而新[9]”进行简明概括,指明中国现代园林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新”时代精神、新材料和新结构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不断发展的特点。

  随着“适用、经济、尽可能注重美观”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为数不多的城市公园尽可能的改变着简单、粗糙又缺乏艺术感的设计形式,如 1952 年组织修建的陶然亭公园。在前苏联的影响下,将城市绿地的概念也囊括于城市公园中,逐渐反映了政府对于城市及公园绿化的重视,笔者认为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中国城市公园朴素的生态观。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城市公园在数量与面积上急剧发展经历历史新高随后跌入低谷,其间毛泽东提到“多种树木,多种果树,既好看,又实惠,对子孙后代有好处[10]”体现了基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1990 年钱学森先生所提到的“山水城市[11]”概念,体现城市园林设计要接近“自然生态”的观点,将城市公园设计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国内公园发展历时较短,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至 90 年代中期,城市生态公园研究的理论才崭露头角逐渐受到重视。如北京妫水公园、上海闵行环城生态公园、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成都的活水公园、中山市岐江公园等优秀作品,形成了追求自然、保护生态、恢复生境等多元的设计理念。但在国内生态公园设计操作中,主要偏重植物生态性设计的分析,未将整个生态系统构成要素所起到的平衡作用,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协调关系要素运用于设计中。

  3.2 延安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3.2.1 国外案例分析

  (1)美国纽约市 Highline 公园纽约 Highline 公园原为一段高架铁路轨道,坐落于曼哈顿西区 23 街,联结着 3 个社区各有特色。铁道总长度约为 1.6 公里,修建于 1930 年,1980 年停止利用,1999 年实施公园改造设计到现在为止项目竣工。公园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设施设计,如剥离式长椅、宜人观景台、休闲步行道等,和特色的植物设计,包括灌木丛、草坪、林地天桥、野花草甸等组合成了令人兴奋的景观作品(图 6)。

  这项市区的大型景观带公园设计项目作为强大催化剂成为推动市区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振兴曼哈顿西区,注入街区活力,保护街区特色,为周围社区提供的发展机会,促进社区人口增长,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街区艺术和高架线改造设计做出卓也贡献。在过去的 10 年中人口增长超过 60%,新建建筑增加一倍以上,带动了 29 个重大拓展项目,私人投资达到 200 多亿美元,提供了近 12000 个全新就业机遇。

  30 街树丛围合出一个宁静的聚会空间。在打造幽静的公共休息和野餐区同时,增添了新的设计元素,设计能够提供报时功能的有声长椅和同类型风格设计的摇椅,动静结合、颇具趣味。

  铁轨漫步道分为三条线性步行道,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高价路沿线有暴露的铁轨肌理构建,能够勾起人们对于轰隆的铁道运输、活跃的列车及这段高架运输通道所具有的重要过往的回忆。步行道上随处可见被遗留的铁路文物,配合自然设计风格的花圃,仿佛置身于一段自然搁置的铁路地段,充满了荒野趣味。遗留的铁路构件,如辙叉和开关等不仅是可观赏的景观构筑,也成为人们互动娱乐的器械。

  大道西边提供一个为儿童玩耍的特别设计空间。设计中,剥离了高架线的混凝土桥面,使钢铁结构的原始框架裸露出来。钢架结构被改造成一系列可以让孩子们奔跑、攀爬、玩耍的下沉区域,表面涂有硅树脂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孩子安全。同时设立了专门为高架钢架开发的一系列游戏设施,如地鼠洞、可旋转的横梁、潜望镜和观景设备等。

  公园的最北端设计为较简单的临时人行道。设计穿过自然散播的野生花草群落,提供了可供休闲放松和聚集的场所,具有丰富的空间功能,为眺望广阔的纽约市景观,展现高架线停运后的景观而设计。

  纽约市 Highline 公园设计借鉴之处在于:

  1.公园利用铁道所具有的狭长条带状形式,打造一个连续性很强、蜿蜒曲折且富有变化的城市带状公园。

  2.公园依据场地及周边环境,处理好与各种不同城市业态的交接关系,保持了街区及高架线的特色和艺术性。

  3.游人活动区、休憩区、眺望区等不同区域都具有独特的细节设计,注重自然生境的打造,打造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绿化种植形式。

  4.利用现有高差,打造具有创意和多样性的景观体验空间,带来不同的视觉游览感受。

  5.设计以人为本,注重场地的安全性、多样性、趣味性。(2)荷兰费尔森市 Wijkeroog 公园费尔森市 Wijkeroog 公园位于荷兰,面积约 190 平方米,主要由水深约 30 厘米的Scheybeek 溪、新人行道、环路联结贯穿。设计特色在于整合自然景观、娱乐空间、人行路设施于一体。

  整个公园设计混凝土堤岸、自然式堤岸等不同溪流驳岸形式,营造垂钓的池塘、花园灌溉、婴儿游泳池等特色水活动景观;由于 Scheybeek 溪分别流入北海和连接区堤岸,因而溪水由甘甜的水和咸水混合组成,公园设计两块直径 60 米钢板将海塘分隔,为多样性生物生存提供了帮助(图 7)。芬兰费尔森市 Wijkeroog 公园景观设计借鉴之处在于:

  1.公园的设计注意整体性和连贯性。

  2.疏密有致的处理带状公园,让空间呈现明显的开敞封闭的对比。

  3.通过设计弱化市政道路对公园的分割。

  4.设计具有一个强烈而统一的元素贯穿整个公园,成为人们游园的主要感受体验。

  5.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采用本土材料和树种,设计不同驳岸形式适应不同区域,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生态公园。

  (3)法国岛屿生态公园法国岛屿生态公园景观由 Ilex 景观事务所主持设计,结合场地工业遗迹成为后工业生态公园景观,设计重视边缘设计及自由经济区、居住区、休闲空间、展示空间等各用地类型的联系。公园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于 20 万立方米的填方区域,挖掘形成约 7 英亩带状“岛屿”湖泊;第二部分是以新建筑为主的景观活动场所,面积约为七公顷。公园道路以原有矿渣为基座,颇有特色;椭圆形建筑具有接待维护功能和服务功能,可以进行雨水收集、太阳能和风能收集,以金属、玻璃和木材为主要材质,直线拼接而成;公园通过植被设计、垃圾分类、能源利用进行景观美化和生态教育普及,致力于打造非凡生态公园景观(图 8)。法国岛屿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借鉴之处在于:

  1.后工业景观印记的设计营造。

  2.公园利用植物和煤渣搭配设计,打造场地特色景观。

  3.通过湖泊和主题岛屿的几何形组合打造风格独特、具有体验性的景观形式。

  4.填方区人工湖泊设计形式与可做眺望点的干树林岛形成景观映衬。

  3.2.2 国内案例分析

  新疆巴州和硕滨河公园为章俊华教授于 2010 年至 2011 年设计,位于新疆巴州和硕东北部,呈带状形分布,旁边的清水河为季节性河流。其中一期 “荒”的解读面积为 10.14公顷(图 9)。原场地植被生长状况较差,已变为废料的堆砌场地,具有明显高低变化和丰富的地形特征(图 10)。

  一期场地位于地块中部,北部较高,南部较低,东部有约为 6 米的防洪坝,清水河只有夏季暴雨河床有水,其他月份均干枯无水。地块内的石场碎料随处可见,为荒野滩涂之地。设计将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场地开阔平坦的视野,运用普通旱生植被丰富场地形象,打造西北绿色生态环境。和硕滨河公园一期“荒”的解读景观设计,首先解决东边大坝直线形布置的切割线条及高差,设计起伏的地形进行包围,用自然地形的边线打破僵直线条的唐突感,同时进一步规划场地空间结构。其次,公园入口空间采用粗放自然的景观设计手法,大块自然石块砌筑干垒墙适当围合强化入口空间,结合大片旱生地被植物(金叶莸)烘托氛围,构成开合有度的景观节点,形成极具西北特色的景观空间(图 11)。经过入口空间后的大片金叶莸,被从入口空间放射出的 38 条河滩石镶嵌带所打破,给大片自然种植的植物群落加入些许限定和序列,在特定营造的荒野氛围中加入人工点缀和雕琢,突出旱生地被植物被忽略的的独特魅力和存在感。场地东北部作为地形中的较高点,设计眺望台作为至高的景观构筑物,结合起伏地形同场地东侧的大坝地形景观形成呼应,烘托场地氛围。西北部营造更具西北特色的低矮地被丛,用景天三七、红柳、芨芨草等呈条带状间隔种植,穿插低矮干垒墙,形成宽窄不一错落有致的旱地景观,强调有序和无序,自然和人工的融合。场地西南部为大片滩涂地地势较低,对其设计改造与西北部景观设计的厚重有致相比,更加活泼和随性,将植物、大小不一的河滩石、红料干垒墙三元素有机组合,达到自然丰富的景观效果,尽显西北苍劲之美,布置蜿蜒的水景及水面的构架与旱地植物和干垒墙共同完成对西北刚烈与柔美的完整诠释,表达了设计师对“荒”的解读,呈现出依附于场地环境背景、人文背景,极具西北苍劲、豪放的西北城市公园景观(图 12)。

  和硕滨河公园一期“荒”的解读景观设计的借鉴之处在于:

  1.充分吸收新疆地区景观风貌,根植于地区生境,打造西北特色景观。

  2.选用地区特有植被及原材料,注重生境效应的影响。

  3.公园设计手法简单纯粹,设计风格统一不失趣味,形成具有不同体验感受和整体连贯性的景观。

  4.公园设计注重成本投入,在最少投入基础上营造完美的景观效果。二期和硕滨河公园“悦”的朗读面积为 12.0 公顷,景观设计从场地现状条件着手,呼应起伏多变、大小不一的场地地形,以起伏的绿丘为主要设计语言,与一期大尺度、大手笔的景观设计手法不同,多了一些丰富多变的设计空间和景观体验(图 13)。
  
  根据绿丘的位置进行园路的组织规划,利用具有较大高差的地形架设钢桥,构成场地上层直线性的园路体系,场地下层曲线性的园路体系是穿梭于绿丘之间,蜿蜒曲折的自然花径,二者共同组成场地中立体的道路体验空间。花径周围的低洼谷地,分散播种多年生地被,掺杂野花和菊科为主的组合地被,打造夏季绚丽妖娆的地被草甸风光。护坡上必要的白色挡石,将功能和景观做了淳朴诠释,与闲置的大块白色置石相应成趣,于百花和绿草丛中更加生动妖娆,打造出平凡而又沁人心扉的景观空间(图 14)。6 座钢架箱体桥错落于绿丘之上,于自然风格景观中,更突显了场地的力量感与体量感,勾勒出富有变化的双层立体空间。

  纯粹的展现出自然和人工相融合,刚柔并济、曲直相间的设计灵魂,实现人们渴望自然而又忠于现实的愿望,流连于园中不经意间会体会到设计师对于“悦”的朗读之用意。

  和硕滨河公园二期“悦”的朗读景观设计的借鉴之处在于:

  1.二期景观打造在与一期景观通过道路相连形成整体景观公园的同时,与一期主题风格形成对比,突出二期不同的体验空间。

  2.景观公园的打造因地制宜,突出西北特色。3.公园设计通过截然不同的景观元素大胆组合,打造立体空间。

  4.公园设计在突出西北厚重、辽阔的景观风貌同时,注重细节设计,打造丰富的游园感受,苍劲而妖娆。

相关标签:案例分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