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意境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山东林业科技 作者:贺香;刘雪梅;位晓
发布于:2017-07-01 共6038字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直注重诗情画意的体现,园林意境的深远体现园主人的意志,意境是整个园林的精髓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服务对象不同,功能也发生改变。当代景观设计存在空洞、夸张、意境缺失等问题。如何将古典园林的精华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是今人值得深思的。探讨了古今园林的异同,提出继承发展古典园林中意境的必要性,结合现存景观工程,讨论当代景观设计园林意境体现的具体手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当代景观;园林意境。
  
  我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古典园林的成就卓越辉煌,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古典园林强调自然景观之美,推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致,含蓄的意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放眼国内现代的景观设计,飞速的发展使得人们甚至还来不及细细思考如何对待留下的园林遗产。传统的文化已经推倒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之下,古城墙、老建筑、古典园林无一幸免。设计师们“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他们的设计,欧美的广场、罗马的柱式,疏林草地等景观在现代的城市中也越来越常见,千城一面,大城市不外是众多小城市的简单叠加。这是我们的国家吗?东西方人民受到不同的文化熏染,我们做出来的家园却和西方的极其相似。我国的园林是桑麻田园、桃红柳绿、小桥流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的含蓄是最能体现我国园林设计精髓的。诗意的栖居,对园林意境的追求是当代景观设计应该具备的。
  
  1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矛盾

        1.1文人与大众的矛盾

        古典园林的主人是中国的文人或者统治阶级,他们要么满腹诗书,要么万人之上,都是小部分的社会的上流人群。当今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园林成为公共开放的,普罗大众都是园林的主人,是公共活动休憩场所。文人造园,是多为退隐避世,修身养性,以屏却世俗之扰。是内敛封闭的,追求清净、雅致的自我之心。当今公园多为聚会交流之所,是人们主动追求世俗之乐,是多元开放的,追求热闹、圆满的集体之乐。就像童寯先生指出的:“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中国园林的琴房、小亭、狭门、曲径的尺寸,并非是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和假山的设置,安全与否,并非为逗引儿童。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1】.”由于园林的追求不同,或者说服务的对象不同,引发的形式功能等的不同。

        1.2材料的矛盾

        园林同建筑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审美倾向的影响。古典园林中,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或砖木混建。其他如假山、铺地多采用天然石材,符合自然雅致的审美追求。而现在的建筑和园林则有更多的选择,钢筋水泥的结构,玻璃、有机材料、等各种形式、颜色、功能的材料,还可以运用高科技得到想要的各种效果。
  
  现在的木材和石材资源不似从前那样丰富,还有考虑木质建筑的使用寿命不长,不易防火等,都使得现代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的材料选择不同。古典园林往往巧妙地利用了剩余的木、石等装饰的特殊图案,许多古典的装饰繁复而精致,现在很多工艺也早已失传,在现代的审美文化中,大众追求简洁大方的设计。【1】
  
  2现代景观意境追求的意义

        如今时代巨变,人们也许觉得一切向前看最重要,追求那些过时的老古董没有什么意义,而且那些虚无缥缈的诗情,也于今人无益,时代的发展的口号是,满足功能。功能主义论甚嚣尘上,只是园林从来都是心灵的栖息之所,所谓以人为本,除了物质功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灵魂的栖息,精神的寄托。电影《死亡诗社》里说“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2.1追求自然山水之乐

        现代社会的人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之中,久居樊笼的人们迫切的需要拥抱自然山水。这与古人吟咏自然山水高度一致。古典园林从一开始的园囿圃到最后城市山林,一直都是从自然山水演变而来,古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营寄情山水,造心灵家园。从竹篱茅舍到江山万里都是古人赞叹欣赏的对象,在他们移天缩地造园林时,山野林泉永远是他们心中不变的追求。俞孔坚说过:“回到人类和公民的本质,回到土地,回到人们的日常需求。一片林阴、一块山石、一条河流、一块让人身心再生的场所。
  
  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一定会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似乎只有在明月、清风、古树繁花、泉水叮咚中,人们的心灵才是舒畅的。自然山水滋养了一切,它是园林创作的源泉,也是诗意栖居的载体。
  
  2.2天人合一与景观生态思想的契合

        《周易》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是我们对人与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追求。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在建造城市山林是更是要追求天地人和。体现在园林里,就是园冶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原则。
  
  当今工业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环境恶化、能源枯竭、全球变暖,这些都是人类不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过度开采导致的。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注重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人为本,并不是以人为主。要求尊重土地、尊重生物多样性的设计。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充分尊重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然空谈设计没有任何意义。
  
  《园冶》里的“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讲究因地制宜,尊重场地,与景观生态理念如出一辙。千年前古人的思想,就是没被很好的理解运用,才导致我国今天绿水蓝天不再的局面。现在景观设计应该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结合生态设计原则,运用现在的手段,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青山绿水间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梦想。
  
  2.3激发民族精神与归属感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文中俞孔坚教授指出:“我们的每一条小溪、界碑、古道、每一座龙王庙和祖坟,都是一个村落、一个家族的精神寄托和认同的载体。”【3】.我们的现代景观设计,绝非简单的抄袭西方规整的花坛、空旷无人的广场、高高耸立的圣庙。中国人的园林要有自己的特色,圆门、漏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茅舍竹篱才是我们的园林。只有符合我们特定的人文、历史、宗教等的景观设计,才能寄托我们的精神,唤醒我们的乡愁,找到心灵的归属。
  
  3当代景观设计意境体现的具体手法

        3.1再现自然景观,因地制宜造景

        园林的营造同艺术创作一样包含三重境界,即物镜、情境、意境。其中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利用艺术的手段,遵循自然的法则,反映真实的自然景观。【4】
  
  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当地植物和材料,让设计更体现本土精神文化特色;根据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独特的地方精神文化和物质材料来寻找设计灵感,融入景观设计作品,以反映当地的精神文化特色。【5】.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时候,这两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由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当地的自然环境、物产气候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当地的精气神。如我国北方园林建筑色彩艳丽,江南园林则粉墙黛瓦,朴素淡雅;北方园林假山置石多为黄石,南方则偏爱太湖产太湖石;北方植物多为松柏、槐,海棠等树种,南方选择则比较多,玉兰、桂花、红枫等。南北方这些差异,都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符合当地自然、文化条件的表现。【6】
  
  只有在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土的文化,运用当地的材料,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才能体现的场所精神,与这个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对话,创造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气韵。
  
  3.2利用传统文化里的意象

        艺术里有“形似”与“神似”一说,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终追求。绘画里面讲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先有心中之“意”,才能创造出现实的境界。就是说,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经过人的艺术加工、概括总结出来了了的。所谓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就是这个道理。同样,造园中,如果只有岩石和花卉的物质堆砌,充其量不过是没有生命之美的形式构成,是没有意境的景观,无法触动人们的情思,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很含蓄,园林造景也是虚实相间,若隐若现。正是这半遮半掩,真真假假之间,引动游人的情思,道出了造园欲说还休的情境,从而产生了永久的艺术魅力。
  
  3.2.1采用诗象化的素材

        所谓意象,要先有“ 象”再有“ 意”.张家骥先生认为:中国园林的艺术语言,花草树木,建筑物,水面、山石等都能引起其自身物象的哲理和感受【7】.如“山令人远,水令人古”,松鹤延年,梅兰高雅,竹菊贞洁。中国人在一草一木中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几千年以来,生活中的很多物象已经成了特定的物象,它们来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有了约定俗成的含义。所谓托物言志,使得春花秋月,断桥残雪等,都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寄托感情的载体,具有特定的含义。
  
  3.2.2营造诗画的景象

        当代景观设计中,在营造园林的诗意时,可以预先设定一个主题。它可以是书画里的图景,也可以是文字描绘的情景故事。即直接运用写实的手法。如我们可以直接模仿再现古代山水画卷里的高山流水景象;如我们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设计师可以借《过故人庄》诗句里的绿树、村舍、场圃、桑麻等物象,将之同现在一个场景里,加以适当布局,形成优美宁静、有强烈的生活感的园林景观。【7】.一如古文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由于文学的影响深远,东篱、南山等形象已经成为隐居闲适生活的代名词。
  
  在设计中,同样可以运用写意的手法造景。有些诗词没有具体的景象,无法直接描摹,强调意境之美,而不是具体的形似,是谓得“ 意”忘形。如苏州博物馆山水园的设计,用片石表现出假山的剪影效果。它是山吗,不是,它像山吗,像。就是在这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韵味无穷。
  
  3.3运用抽象、简化的传统符号

        传统园林里的假山,亭台楼榭,是在其特定的地域、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有它的局限性。当代的景观设计,我们不能再执着于传统园林的风格与形式,也不能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不能照搬照抄,但是粉墙黛瓦、翘角飞檐、漏窗洞门、孤松修竹,当人们看到这些景观,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中国的东西,它们已经根深蒂固的融入我们的观念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提出要建设“当代中式”的景观,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提取了江南传统民居的色彩,采用黑白灰三色,我们可以提取那些经典中的印象中的符号化的景观,如图1.
  

  图一。

  

原文出处:贺香,刘雪梅,位晓.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J]. 山东林业科技,2017,(01):113-11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