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艺术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7 共18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艺术性在土楼建筑文化中的价值分析
  【引言 - 第二章】客家土楼建筑历史及形成
  【第三章】土楼建筑功能及建筑文化
  【第四章】建筑文化的艺术体现
  【第五章】土楼建筑发展融合艺术性的意义
  【结论/参考文献】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艺术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在现代建筑发展中,不断更新其材质及表现特性,使它发挥更大潜力会更有助于体现出其建筑的艺术性,这一点是建筑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中国也有很多知名建筑师,在现代建材应用中,偏爱用普通材料表现建筑艺术性。虽然运用普通材料,但在建造中完全可以表达出建筑的自然品格及其艺术性。

  在建筑基本美学研究中,艺术特征是结合建筑针对的审美对象所产生,主体的审美要素不能孤立,务必将建筑跟人文相互结合,环境与发展相互结合,而后探究其中构成关系。美若为客体,主体对美的能动反映则为审美,艺术特征在综合形态的建筑之美里,所呈现出的也是如此。

  客家土楼建筑的文化内涵紧密关联着其艺术特征,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设计人类的居身之处,更要从悠久的建筑文化中提炼出它与艺术价值间的相互交融,以及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如果现代建筑仅追求功能与形式上的先进,那么他们仅能在建筑技能上一脉相传,这样设计出的建筑当然也不可能是美的体现,同样也不具有相应的艺术价值。现今建筑发展业中可以看到,身边的许多建筑并不能体现出艺术的特性之美,大多千篇一律,人们不会去探究他的时代精神或文化价值,因为这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就目的性的把建筑使用性和利益性放置于首位,使很多建筑在设计上丢失掉艺术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帆。生态民俗学[M].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2]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黄为隽。闽粤民宅[M]. 天津: 天津科学出版社,1992.
  [4]夏建国。文化模式与全球文化[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5]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沈福熙,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9]黄浩。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0]高钤明。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1]黄汉民。福建土楼[M].北京:三联书店,2009.
  [12]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13]沈福熙,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4]徐跃东。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5]金岚主。环境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6]毛刚等。结合气候的设计思路[M].世界建筑,1998.
  [17]李梦雷。社会学视域中的乡土建筑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2003.
  [18]赵西平,徐海滨,刘加平。传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
  [19]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0]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1]张钊。生态视野下的聚落形态和美学特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3]尼宁。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
  [24][意]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5]唐孝祥。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6]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 [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27]唐孝祥。美学基础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8]许祖华。建筑美学原理及应用 [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7.
  [29]戴志坚。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30]石奕龙。福建土围楼[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1]林嘉书。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2]彭兆荣。土楼:一种地方性人文生态的表述范式[J].东南文化,2000,(5)。
  [33]吴福文。永定客家土楼论文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年。
  [34]廖冬,唐齐。解读土楼:福建土楼的历史和建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35]何潇娴。福建土楼的保护和继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6]李楠。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当代设计表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7]李雄飞。国之瑰宝-二宜楼和华安大地土楼群[J].华中建筑,2007(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