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浅析新时代民间音乐的推广方向

时间:2019-11-18 来源:未知 作者:依依 本文字数:4062字

  民间音乐论文(专业研究10篇)之第十篇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 民族民间音乐似乎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为此, 更要针对年轻群体进行宣传。为了更好地吸引年轻群体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 需要借助新媒体来传播, 主要体现在制作相关电视节目, 也需要鼓励音乐人融合民族风格创作音乐作品, 并进行有效宣传。最重要的还是编撰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课本, 先行普及中小学教育。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新媒体,教育,发展

民间音乐论文

  在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 年轻一代对民族民间音乐不为所动。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宋朝哲学家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优秀的文明, 如何寻得它的源头活水?还是得从年轻一代入手, 根据他们的审美特点、所处的社会环境, 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民族民间音乐的水源源源不断地充满活力。

  一、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及现状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就音乐这门艺术门类而言,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正如陈酿的美酒,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的沉淀下, 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下, 变得愈发香醇。音乐它绝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现象, 在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纵观无论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还是创作与传承, 都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能在朗朗上口的诗歌中窥见周朝五百年间的社会风俗。古人曰“观其音而知其俗”也就是这个道理。正如民族民间音乐一样, 它可分为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民族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大一统的和谐团结。综上所述, 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可贵的传播价值, 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民族自信, 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 随着社会转型, 音乐也随着西方的冲击, 在当今社会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些格格不入。民族音乐在年轻人的眼中成了俗气落后乡土气息的象征。我并不排斥和反对西方音乐文化, 但是这种唯西方文化至上, 甚至有人直言中国音乐文化就是落后, 并深深自我轻视的鄙陋行为才是需要改变的现象。

  二、可行方案

  (一) 鼓励制作相关性电视节目, 彰显中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为了响应十九大号召的“文化自信”, 利用电视节目的显著宣传力, 在此之前, 也有许多优质的民族民间音乐节目, 自播出以来就获得观众的好评如潮, 安徽卫视的大型中国风竞唱节目《耳畔中国》, 不仅有歌唱家雷佳、阎维文, 作曲家王黎光担任专业评审, 还有文学系教授郦波为观众们解说歌曲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文化渊源, 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不仅耳朵得到了愉悦, 头脑也丰富了知识, 音乐制作人捞仔是《耳畔中国》音乐总监, 他在研讨会现场同时强调, “我们要影响中国新一代的年轻的优秀的音乐家来参与到我们这个节目当中来, 为中国的民族音乐走向国际, 真正在国际乐坛上有一席之地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奉献。”在节目中, 捞仔及专业团队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歌曲增添了新的流行元素, 极大地增强了乐曲的可听性。

  《耳畔中国》是一次节目的创新尝试, 不仅地方台如此, 从2016至2017年, 中央电视台于国庆定期开播《中国民歌大会》,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 并由最受观众欢迎的董卿、朱军来担任主持人, 以寻找民歌好声音为足迹, 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去追寻, 聆听民歌, 感受风俗, 民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 更是一种文化, 节目总导演邹为介绍:“第二季我们为自己拟定的创作目标是——制造中国民歌景观, 因为只有一档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景观式节目, 才能配得上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中国民歌。”节目在听觉、视觉、感觉、知觉上进行有机结合, 舞美灯光效果也炫目, 立意也是向观众介绍民歌, 又将歌曲隐含的文化信息形象生动地解读。各种环节也是别出心裁。尽管是由中央电视台在国庆长假推出的黄金节目, 不过这类民族民间音乐, 歌曲竞技节目的反响确并不是很大, 反响度比《耳畔中国》稍好, 绝大部分也是和平台大小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笔者也在网上的各种论坛社区搜索此类节目信息, 评论和关注度寥寥无几, 同时在各大音乐APP搜索该节目的歌单, 评论和收藏人数也不尽人意。

  一些文化和音乐的研究学者们在节目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 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文化节目在同类型的文化艺术类节目如《演员的诞生》《国家宝藏》《声临其境》等相比, 反响度较低。正因为宣传也忽视了小群体以外的广大人群, 所以, 节目开播到结束也并没有引起广泛层次的热潮, 仅是民歌爱好者、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关注, 观众年龄总体上偏大。年轻人群体具有强大的宣传能力, 如果要真正去传播, 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面向的人群需要更加广泛, 更需要把这种文化传播给年轻人群。虽然已开播的民族音乐电视节目并没有取得将民歌推广的理想目标, 但将电视节目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并不是乏善可陈的, 电视节目作为主流媒体, 确实没有比有着靠曝光度和话题传播性的电视媒体更有力、更快速的渠道了, 它将始终是民族音乐传播推广的有效途径。

  (二) 把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元素融合在歌曲创作中

  如何才能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歌曲创作或许会成为一部分年轻人接触民族音乐的渠道。近年国产动画创作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融入了民族民间音乐, 在台词上有些人物形象为了凸显人物个性采用些许方言, 与此同时这种创新元素也体现在歌曲上, 在动画《一人之下》中, 第一季片头曲《异人》开头由一首山歌引入并一开始以别具一格的风格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东边的太阳那个亮哟, 西边下的那个雨, 不知道妹妹那个心上人哟, 哪时候归来哟。”插曲《黄杨扁担》曾在剧中多次出现, 这首重庆渝东南的民歌是这样唱的, “黄杨扁担么软溜溜啊, 姐哥呀哈里耶。”质朴的歌词在剧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效果。在第一季加入的民歌元素获得观众的热烈好评后, 紧接着的第二季也毫不懈怠, 投入精力继续将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合流行音乐中, 创作了《无涯》,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 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 二月间采花花哟正开。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 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 四月间葡萄架哟上开。”歌曲巧妙地融入了四川南坪民歌小调《采花》, 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 广泛流传于民间农作、婚丧等场合, 用于抒情、娱乐的民歌。随着国外文化的冲击, 年轻人的耳朵已经适应流行风格歌曲, 如果直接将中国传统民歌作为配乐将十分突兀, 而结合流行元素将使人耳目一新。另一首角色插曲《丹歌惊鸿》也是一股浓郁的京腔小调风味, 十分贴切原作的角色形象。年轻观众在观看动画的同时对片中极具民族特色的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纷纷在各大音乐平台评论表达对民歌与流行混搭的喜爱。这样的现象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在以往的动画中, 只是单单中国元素的画面引入, 而《一人之下》大胆借用中国传统的民歌元素, 民歌加强听觉上带给观众的感受, 从而更好地牵动观众的情绪。这种创造无论是在动画产业还是音乐产业都将是个值得尝试的改进方法。

  鼓励音乐创作者们结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歌曲。毕竟时代发展应当随着时代与时俱进。既然原汁原味地保存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我们必须有所行动。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胡乱改编民族民间音乐, 适当引入的同时要注重可听性, 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合作推广, 无论是电视节目、电视剧、动画、游戏配乐都值得考虑加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因为这些传播度极其快速的媒介能作为传播民族民间音乐的良好载体, 要适当推陈出新, 有了值得推敲的好作品还需要有好的推广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达到理想效果。

  (三) 在教育中传递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识

  普及基础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知识。加大音乐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比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需要落实在教育工作中, 为了让孩子们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需要在书本中、课堂上传授凝聚我国人民智慧的民间音乐知识。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 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内容比较笼统, 随着教育改革, 音乐教材也不该一成不变, 通过教材普及民族音乐知识, 开展中国特色化的民族音乐教育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音乐教育奋斗目标。这场改革需要政策的支持才能推动民族音乐新面貌的诞生。

  在教材中加大民族民间音乐的比重, 例如,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部署, 2020年前全省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我们的音乐教育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歌善舞, 而是让学生拥有最基本的音乐素养, 特别是关于本民族音乐的素养。如果对本民族音乐都一无所知, 那实际上就是音乐教育的失败之处。假设江苏省进行音乐教材的改革, 加大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内容。其次在各地的学校, 音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 必须结合当地特有的民间音乐文化开展相关的保护地方民间艺术文化活动。苏州地区学校可以在教学基础上加入对评弹、昆曲的讲授。扬州地区可以对扬州的民歌《杨柳青》等进行拓展教学。“因地制宜”式的特色音乐教育, 能起到非常显著的保护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效果。这种活动可以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 也可以由当地学校组织采风, 进行素质教育的拓展, 起到了解当地文化的效果。因为作为民族音乐本身就可能造成学生的偏颇看法, 如果教师不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教学, 也许会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厌烦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要以培养审美意识和基本了解为主。

  在大学内开设马哲毛概的课程, 这些课程传递的中国特色的思想对学生的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信音乐教育通过加入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内容, 将会逐渐改观新一代年轻人对本国民族民间音乐认识的不足, 从而起到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积极作用。在普及音乐基础教育有关民族民间音乐的改进后, 一些综合性含音乐学科的学校, 可以考虑开设民族民间音乐的开放选修课程。据首都师范大学在高校中对音乐课程的调查报告可知, 现有的学校开设的音乐类课程几乎没有涉及到本民族音乐的内容。高校音乐教师可以考虑向非音乐专业但有意向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生传递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6.

点击查看>>民间音乐论文(专业研究10篇)其他文章
    相近分类:民间艺术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