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5-10 共4451字
  一、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视角。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是运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现象、探索教学规律、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是小学教师和研究者从事教学实践研究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主要是对解决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教与学的本质问题的理念、方法、策略等形成书面成果。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可写的内容有很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最为普遍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写作。
  
  (一)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问题,对教学的评价问题,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问题,学生的学习策略问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具体到如何使学生学好某个知识点的问题,某一堂课的教学,等等。尤其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对课程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利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都得到发展。许许多多的问题都必须通过教学研究来解决。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发展进行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不仅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不仅要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且要解决教学中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一些欠圆满的地方需要完善。如课程改革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开展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新课程对教学评价的改革,推动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思想、原则、标准和方法的研究。
  
  目前小学数学研究所关注的是注重数学内容的现实性、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与合作,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等,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新的趋势。
  
  (三)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研究。
  
  数学教学的目标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开展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研究,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方式,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数学概念规则等知识技能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策略;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过程,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学生学法与教法的关系,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怎样的学习方式才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发挥,探索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教学策略;开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及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探索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及因材施教的方法和策略。
  
  (四)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研究。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体会、感悟和经验,这些体会、感悟或经验既是指导教学工作的财富,也是认识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研究的过程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继承就是对过去已有经验进行概括提炼并用它们更好地为当前的教学服务。因此,提升教学感悟、研究与总结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特点。
  
  (一)凸显应用性与探究性。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都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行为,提供可操作的思路、方法和经验,都具有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价值。
  
  探究性是教学研究论文较为突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某些见解,对教材上的内容产生不同的看法或体会,是教师对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的结果。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感悟,都是经过对课堂教学的探究获得的成果。新的策略教学思想的形成,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的出炉,也都是对课堂教学探究的结果。
  
  (二)体现规范性与灵活性。
  
  教学研究论文内容丰富、形式、写作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内容涉及各个知识领域、各种不同的问题。因而,教学研究论文有方法型论文、观点型论文、随笔型论文、学术型论文等。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与表述,在结构、语言、风格上一般是因人而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教学研究论文又反映出一定的规范性。现行期刊对发表论文在格式上有特殊的要求。
  
  三、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写作要求。
  
  (一)总结反思,提炼主题。
  
  总结反思、提炼主题,是指通过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炼出研究的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内容的实施、过程的审视,对教育对象的观察,对成功案例的思索,都会产生或遇到许多问题和现象,研究的议题也十分丰富。一些问题并非都要经过研究才能解决,有些议题也未必值得研究。教学研究的议题应是教师能研究且应该研究的,富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对众多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从中提炼出恰当的研究主题。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研究主题”.在提炼研究主题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1)把“教学问题”按不同的方式(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分类,进而确定哪些问题能转化为研究课题以及研究主题的主要内容。
  
  (2)分析“教学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深入了解同类研究主题研究的前沿,分析本研究主题的特点,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进行研究主题的论证。在确定主题名称和研究内容后要进行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论证。如通过研究、探讨,能否实现解决问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符合教师自身的写作兴趣、知识能力以及能否获得专家的指导。
  
  (二)针对问题,选择素材。
  
  教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有素材作支撑。一旦确定了研究的问题,就应该围绕“问题”,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和选择写作素材。在此过程中,确认自己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已有人做过研究;决定用何方法进行研究;用哪些资料佐证哪个论点;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材料用在何处;需要哪些理论支持等。把通过收集、汇总、整理得到的许多资料中富有典型性的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把与自己想法吻合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挑选出来,用于自己写作参考。
  
  (三)实践问题,理论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主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产生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后,是教研成果和经验的概括。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不仅要考虑文章的主题、内容结构和文字表述,更为重要的是要从理论高度对教研成果和经验进行审视,概括出理论上有前瞻性、实践上有指导性的科学规律。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
  
  四、案例赏析。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
  
  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戴华炳。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在教学中重形式,轻实效。笔者再次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应用题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课程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中心环节。随着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题教学,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追求“花样百出”,尤其是一些作为样板,起着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注重课堂的形式,忽视数学的实质。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课堂上把握不准,而又否定了传统的一切。
  
  (一)情境创设过度。
  
  “创设情境”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老师们在赛课或上公开课时,如果没有创设情境,都会担心听课者会怎么评价这节课,总是挖空心思去思考。生动有趣的情境,能使得课堂更有活力,但忽视情境创设的目的。
  
  有些教师不管是什么内容,片面追求情境,为采撷、提取数学素材,把教材丢于一边,甚至把购物作为必不可少的情景,片面追求教学的生活化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脱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有些教师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光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上,很少考虑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切性”,创设的情境没有或不能很好地服务教学目标,有些更是流于一种形式。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设计不严密,不能在短时间内把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间过长,或过程乏味,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浪费了教学的时间。
  
  (二)教材把握不准。
  
  新教材不单设章节教学应用题,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分类型出现应用题,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会同时出现;新教材中很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条件和问题在画面中,不同序的应用题特别多。以前教师感觉应用题教学难,现在教师心里更不明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知如何面对不分类型的应用题教学。我们部分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在教学中削弱了应用题教学。新教材常将应用题作为第一情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把“第一情境”作为一种“导入”手段,或作为一块“敲门砖”.不能很好地把握应用题在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师只要活动的过程,不去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其结果是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没有及时加以必要的“梳理”与“整合”,没有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构建数学模型,缺乏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策略与方法。
  
  (三)对传统精华的否定。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对传统教学的精华,许多老师全盘否定,教学往往另起炉灶。虽然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应用题教学的许多优良传统是值得继承的。但很多教师不敢用,也不想用。比如过去强调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如整理数据、用示意图表示、列表的方法等),现在教师更多地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处理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不够重视。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最为典型的是分析法和综合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传统课堂中这样的精华,在新课程中很多教师不敢把运用到自己的课中,特别是上公开课,怕别人说自己理念落后,在实践中失去自我,这实际上是对新课改的裹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