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主要内容探析

来源:国际公关 作者:张琦
发布于:2020-08-01 共3987字

  摘    要: 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并不是认识论方面的对象,界定日常生活及将日常生活构建为领域,不是他的关注点。通过揭示日常生活的双重维度,以及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将日常生活批判运用于提出和解决生活本身的问题。日常生活批判涉及到现代生活与过去的、可能性的冲突。本文从日常生活的闲暇、契机、信息技术及批判等方面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展开论述。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闲暇; 契机; 信息技术;

  在二十世纪中叶后,列斐伏尔系统建构起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但此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一方面受到了来自传统诸如实证主义范式及经典批判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受到了晚近的后现代理论的解构挑战。历史地把握其发展脉络,捕捉其发展趋势背后的危机将是真正理解日常生活批判的重要途径[1]。日常生活本身具有现实与价值双重维度,其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选择,体现了日常生活匮乏及丰富多彩的世界。日常生活概念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实践的道路,然而日常生活概念不能代替日常生活实践。

  一、日常生活中的闲暇

  日常生活展开批判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就是超现实主义对现实的批判,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在闲暇活动中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日常生活中,包含三个要素-工作、家庭和“私人”生活、闲暇活动。这三种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使人类发展在一定阶段上重新建立一个历史。列斐伏尔构建了一个生活经历的网络,探索了工作与闲暇的边界,从而逐步找寻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力量。

  闲暇活动与日常生活是一种矛盾的历史性辩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闲暇活动也包含被动状态、对立的可能与方向。闲暇是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改变、调整新的社会需求。闲暇的世界在非日常生活的范围中,是纯粹的人为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劳动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将个人与其他工人及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将生产过程和社会实践的各种教育发展为可能和必要。人们运用日常语言及大众语言就可以明确的表达对日常生活批判的认识。对日常生活批判的认知,不需要运用一种独特的或是完美的语言。语言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其独特含义,科学技术领域的精英们拥有自己的词汇,如靶向和生境。

  二、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及其存在

  艺术与哲学逐渐与日常生活靠拢,但哲学,文学,艺术等都曾抨击过日常生活,也没有深入探寻日常生活的两个方面的差别。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一种日常生活的认识,但却不能摒弃任何一种文化,人们需要打破文化有限的、错误的形式。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独特性是与其核心概念“日常生活”的丰富内涵联系在一起的。谢尔兹发现,列斐伏尔是根据二十世纪之初的超现实主义来把握“日常生活”,“日常”的概念[2]。

  当人们看到天上的鸟儿在飞、地下的牛在叫、牧童在唱歌时,便认为自己是实际存在的。事实上,人类并不能掌握人的实在,因为人们并没有真实洞察到人的实在。自古以来人们的现实世界一直与神话紧密相联,神话的世界是内心虚构的世界,因为“熟知并非真知”。认知与真知从个人逐渐发展到社会与国家的范围中。

  人们可以将日常生活比作为戏剧,因为戏剧可以回放浓缩以及表现出最真实的观众生活,在戏剧舞台中剧场灯光的照耀下,表演者们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一个人物角色,表演者们的表演参差不齐,有些演技极好,有些演技拙劣。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推动了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但其异化和总体人的思想依然没有摆脱人道主义乌托邦理念的困扰,因此,一门为社会学奠定基础的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必须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的自相矛盾中寻找批判的切入点[3]。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主要内容探析
 

  三、日常生活的连续与不连续、宏观与微观

  连续与不连续这两个范围,实际上对于认识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巨大影响,在任何逻辑关系的考察中,都应当将连续性与不连续性放在重要位置。在探究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关系中,首先将连续的与不连续的统一起来,将其作为辩证统一体。辩证的思维与绝对客观性紧密相连,其不能将模糊不清的概念转化为真理性的概念,且必须建立在观点与过程统一的基础上。

  古尔维奇就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学角度,其以不连续性的视角,分析人类事实。不连续性的关键点是差别揭示出不能约减的多样性,描绘结构之间的冲突。社会学与历史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日常生活批判是一种社会学研究,其强调人类经验的实践方面通过实践将日常生活占据的层次,作为整体的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强调,差异性同时也不能摒弃同一性、相似性。日常生活批判通过发现问题,从而逐步影响日常生活的转变,其将自己当作实践中的实践。

  现实的日常生活是战术性的日常生活,此时的日常生活处于静止居于主导地位的以及历史战略两个层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进行博弈与下注,此时的博弈是人们与他的未来进行博弈,对于旁观者来说,一个群体的活动可以被认定为下注。日常生活批判是从实践中得来,而不是仅仅从理论中推测,其为悲剧与命运的产物。日常生活是人类生活组队的经验型态,其掩盖了人类生活的组织的表达、延续以及日常生活的风险。

  在现代的各个领域,均出现了微观与宏观概念。宏观社会学层次影响微观社会学层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就会依据整体重新定义日常生活。微观社会学中的各个层次具有内在联系,从连续的与非连续的角度出发,能够发现社会空间中的形式化。

  四、日常生活与契机

  契机-对应的是给定词汇的一般与习惯用法上的意义,是具体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阐述与实践具有密切关系,阐述具有逻辑、情绪、情感等形式。契机理论来源于被赋予语言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其通过认识某些语言,发挥其作用,从而恢复语言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契机”与“即刻”几乎可以等同。黑格尔也曾提及过“契机”,其认为契机,是一种意识的主要外在形式,存在于自我意识辩证上升过程中的环节。列斐伏尔的“契机”比黑格尔的范围更广,其认为契机是一个历史的函数,个人日常生活史的函数。个人的日常生活不能与社会日常生活相分离。

  “契机”是全面实现可能性的一种努力,是完全的自由。契机理论在延续经典,同时也进行批判性和整体性的双重假定。其不能归属于任何一个哲学范畴,因为它的理论描述与分析的是存在的形式,是存在主义的。其与本质都属于“存在”的属性。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是有外部性决定的,契机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契机的结果产生“情境”并超出结构,其将选择、努力等紧密结合。契机本身可进行循环更新,这就是列斐伏尔的开始与重新开始。沉思可以是契机吗?在某些哲学领域假定陈思维一种契机,这些使得哲学并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的,而在另一方面沉思也可能不是一个契机。

  五、日常生活与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进步与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已经涉及到生产领域。计算机的产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智能手机时代对人们的影响也很深远。通过信息建立一个空间-时间-劳动的统一体,这只是一个抽象的乌托邦。这些新的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式产生巨大影响。这其中还有许多觉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新技术产生的新的生活方式是通过逐步渗透,而非暴风雨式的革命创造的。

  信息技术通过科学理论,技术应用以及设备,推广等形式逐步进入到人们的社会实践及日常生活,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产品,其来源于一个确定性的生产活动。信息产品被消费,并逐步在消费中消失。信息对于交换和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历史上许多个世纪信息,并没有以现代化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信息意识形态将自己表现为意识形态,并将这种意识形态转化为信息装置。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三卷揭示现代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辩证的分析日常生活的各种变化形式。

  六、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是以异化理论为中心建立的,其发展了具体的社会学。日常生活的问题及其研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被人们重视。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寻求处理日常生活与日常观念冲突的方法。日常生活的方式中逐渐深入了现代技术,这也导致不平衡的发展。虽然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列斐伏尔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宏观历史哲学批判视野改造成以日常生活微观场景式的现代性解放和社会学批判,但是,其研究对象,一直都将日常生活作为“平台”,提出日常生活的总体性变革[4]。

  卓别林的喜剧被观众熟知,但是其喜剧的魅力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貌,而是他的身体语言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关联,这是一种与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关联。其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摩登时代的反转形象,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包含悲伤,胜利,失望等情绪。他为人们建立起一个虚幻的世界,赋予日常生活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将其第一阶段的电影看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是什么?日常生活批判是渗透在人类的生活中,让人们发现日常生活中什么、必须改变什么、可以改变什么。其批判的提出人类生活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列斐伏尔认为批判是可能性的探寻,可能性是还未转变为现实的可能。

  七、结语

  列斐伏尔是20世纪举足轻重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哲学家、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当代法国思想大师。《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思想的颠峰之作,是20世纪由“纯粹理性批判”向“日常生活批判”的重要转折点。《日常生活批判》也体现了列斐伏尔的核心思想,其寻求的是一种“本真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夏玉珍,徐律.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源起及困境探析[J].理论探讨,2016(01).
  [2]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J].哲学动态,2003(05).
  [3]郑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2011,26(03).
  [4] 陆丹丹.1968年前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转向及设计学启示[C].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齐鲁工业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中国设计理论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三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论文集.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齐鲁工业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原文出处:张琦.浅谈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J].国际公关,2020(08):255-2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