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探究信息时代舞蹈的艺术个性、技术原则及本体性变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6 共3504字
论文摘要

    信息是借助于某种介质基础之上传递和发生的物质,它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的种族信息是通过基因遗传传载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却构织起人的社会,人们借彼此间信息的传递将文明进行延续。自从电脑诞生,将人类逐渐带入数字信息时代,信息通过各种各样便捷的媒介进行传播,交流发生的过程变得只在瞬间。信息作用带来的这种影响是微妙的,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结果也逐渐明显,轮廓也越来越清晰。这种微妙和深刻变化,影响和冲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信息本身所属有的科技性,迅疾性,新颖性的特征,逐渐地给时代刻上信息属性的痕迹表征。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艺术类中的舞蹈是受信息时代影响的这一体系中的冰山一角,它在随时代变化的艺术门类的社会环境织体中,显得微乎其微,但对于我们从事舞蹈专业艺术研究的人,它受到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1、舞蹈在信息时代中的艺术个性

  信息时代中,信息的普众,让舞蹈的艺术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也将个性抹灭。信息时代,各类信息借助媒体被传播得铺天盖地。在众多眼花缭乱的信息中,传播的信息所具有的特色是吸引眼球和收视率的关键。因此,新颖性是信息重要的属性。具有独特的,刺激的信息在迅捷的传播中,成了引领社会时尚和张扬艺术个性的载体导向。这其中富于个性特色的舞蹈艺术信息,也在传媒的作用下大范围的被观者所感受到。因此,我们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各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信息传播的迅捷使得原本在剧院才能感受到的舞蹈艺术,在一瞬间就能够被众多的观众所感受到。具有独特个性风格的舞蹈,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其艺术个性得到了充分得张扬,舞蹈艺术作品个体也得到大面积地传送和接收。

  《大河之舞》就是个处在信息时代潮流中,将舞蹈艺术个性宣扬的例证。《大河之舞》是以爱尔兰民族的踢踏舞为肢体语言,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将舞蹈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极致的艺术作品,它的视听形象,强劲震撼;它的个性,鲜明、飞扬。这样一个极具魅力的视听信息,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被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艺术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大河之舞”所带来的艺术震撼,感染着观众,并深深得印在每个观众的脑海当中。热情的人们在意犹未尽之余,纷纷穿起舞鞋,走进舞房,你传他,他传你,一起学跳起了踢踏。人们这样以一传十的热情,足以表明信息传播的社会效应和社会作用,也证明了个性鲜明的踢踏舞在媒体的作用下被普众所接受和推广。

  在舞蹈艺术被广泛传播而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鲜亮背景后面,却是人们在媒体的导向作用下的盲从,而这正是抹灭舞蹈艺术个性的潜在原因。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人们,在不断地受到大流量的信息冲击过程下,懈怠于筛选信息,疏于甄别信息,疲惫于去理解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下意识地接纳具有新奇的信息,而将信息的概念属性混淆。有例为证:有曲舞蹈作品是描写藏族的,是出现在《大河之舞》之后。此则舞蹈作品虽说是藏族的踢踏,其中却采用了大河之舞的动律元素,编者把藏族踢踏舞描绘成了爱尔兰的踢踏,原本淳朴的藏族踢踏变得非驴非马,滑稽可笑。原生态的“雅鲁藏布江”被“大河”所污染。实例说明在信息时代中,应予以发扬的舞蹈自我个性在盲从无知中被淹没和丢弃,在信息的冲击下,我们疏于辨别,失去了原本。

  作品追求个性,有别于别人,着力于创新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但个性元素在借助媒体得到传播的作用下,变得强大而极富势力之时,即产生了负面性,它淹没和俘获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去盲从、不进行理智地区分,忽略了自己的民族个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的舞蹈作品,就经不起推敲,不再是令人信服的艺术作品,其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2、舞蹈在信息时代中的技术规则

  信息时代是建立在技术平台上的,没有技术支持,就不可能有时代性的变革。先进的技术,在高速、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中,逐渐形成成熟的规则,并形成模式,这样的技术规则是信息时代劳动中积累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是人们长期沉淀下来的智慧,是认识、改造世界的好方法,这样的模式逐渐地影响到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于这样的模式而形成思维习惯。这样由技术规则逐渐演变而来的思维习惯,就成了我们处理事物方法的决定因素,也自然地影响到了舞蹈艺术上。

  (1)技术模式的最显着规则方法———分工细致化。舞蹈分工细致化在学院中体现的较为充分,舞蹈被技术性划分为许多的类别,如芭蕾,古典,民族民间,表演,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心理等等。其中芭蕾专业,小学到大学,深度逐层递进,专业技能达到相当程度,这样培养出舞蹈人才,无论从事舞台表演还是舞蹈教学,都将是实力和极度纯粹的专业体现。而另一方面,绝对的专业化,使得舞蹈系别之间以及舞蹈类别之间遭到剥离而距离化,这种距离化,促使了舞蹈艺术舞种的间离和专业的绝对化。例如,在舞蹈院校中,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划分,诸如古典舞专业、芭蕾舞专业、民间舞专业和舞蹈理论专业等。

  (2)技术模式的显着规则方法———衡量标尺化。一直以来,舞蹈艺术的评定是靠着我们的感知和理论评判界定的,当上升到量化的标尺,即为了便于舞蹈艺术界定的可操作化,舞蹈考级这一方式便在社会中浮出水面而形成惯例。对学习舞蹈的学生的学习深度和水平的测定,是通过考级的操作模式来进行运作,而这种方式所带来的作用是双刃的:一方面可以促进舞蹈艺术学习的普及,一方面却是将极富生命的舞蹈艺术强制性引向教条,使学习舞蹈变得循规蹈矩,机械化。在生活中,为数众多的学生家长,不知疲倦地送孩子去学舞蹈,去追求考级,在他们心中认为考到高级才会认为孩子有所学,才会心满意足。在这些看似光辉的背后,现实是人们在为追求学习舞蹈考级而倍感成就时,却远离了舞蹈艺术存在的本质精神。

  3、舞蹈在信息时代中的本体性变化

  技术手段的运用,使舞蹈的本体向着突出或者降显的两个方面发展信息时代突出特点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舞蹈创作过程中,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手段处理,先前想到做不到,现在先进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实现,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在舞蹈作品中,为追求很好的观众效应,力求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舞蹈创作者在舞蹈表现形式上,大胆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舞蹈内容的表达,并将它实现在舞蹈不同语言层面上。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特殊材料做成的山水画卷中,舞者身着黑衣,婉转连绵,惟妙的在硕大的画卷中,勾勒出写意的山峦。

  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很好地烘托出舞者肢体语言的美妙,换言之,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舞蹈的本体地位。相反的一面,在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创设,诸如运用绚丽闪烁的晶体管服装,惊险的高空钢丝悬吊,炫目的液晶后景,铺张的众多演员等技术手段营造,却削弱了舞蹈的学生,在每次发声练习之前,应先做气息的练习:口、鼻同时缓慢的吸入气息或快速的吸入气息,保持气息,即保持吸气状态,培养气息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发声时要有控制地、均匀地呼出气息,发子音“s”,气息和声音的配合要协调,在此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气的时间至少有15秒,呼完一口气换气时,小腹还原,腰腹放松,口鼻同时快速吸气。

  (3)咬字吐字的问题。歌唱时咬字吐字与平时说普通话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的学生,就有可能在歌唱时咬字吐字不清,而幼儿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地歌唱,所以清楚咬字吐字是非常重要的。在一首歌曲中,咬字时字头到字腹再到字尾准确、亲切、清晰,韵母尽量靠前咬字,有个词语叫作“按字行腔”,是说明歌词与乐曲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吐字咬字清楚是歌唱中传情达意的重要因素,正确地咬字吐字是歌唱的重要条件。

  (4)演唱情绪。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境,根据这些条件,在弹唱时要采用不同的演唱情绪,不同的音色,才能使歌曲更生动更活泼更贴近幼儿的天性,这样也更能使幼儿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演唱。例如,在弹唱一些轻松幽默、欢快活泼的歌曲时,可以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来增加歌曲的趣味性,也更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曲中的含义。

  4、结语

  儿歌弹唱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声的掌握、钢琴技能的掌握、歌唱能力的表现等,所以,这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儿歌弹唱为主体,将乐理、钢琴、声乐这几门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在练习的过程中以“弹”和“唱”为基本要素,逐渐形成弹唱自如的能力。通过提高儿歌弹唱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今后的教学能力,也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魏延格. 钢琴学习指南———答问[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应诗真. 钢琴教学法[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李和平. 钢琴弹唱基础教程———儿童歌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