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剧情的人文精神

时间:2017-01-13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5309字
  第一章 舞剧《泥人的事》艺术特色
  
  舞剧《泥人的事》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从音乐和舞蹈形态、剧情的人文精神、表演的人才聚合、舞美的运用特色四个维度来展开:
  
  第一节 音乐与舞蹈形态分析
  
  一、音乐形态分析
  
  舞剧《泥人的事》的音乐是全部作品最重要的构成之一,该剧音乐创作聘请了我国着名的作曲家刘彤。音乐采用了混有民族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运用富于特色的民族调式,乐曲的基调属于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宏大的管弦乐队气势、简洁的音乐主题动机、悲剧的凄美动人神韵。
  
  乐曲包括序曲、1 至 6 场、尾声,共 8 部分 26 段相对完整的音乐段落。
  
  贯穿始终的女主角秀儿商调式的主题,弦乐音色优美伤感简洁,便于多层次多织体交响化展开,并作为全剧的灵魂音乐多次变奏展开,深化主题,舞剧音乐采用了民族调式化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间穿插了复杂和声的二十世纪的一些特定技巧,整体音乐风格统一,并富于个性。
  
  本文摘取最有代表性的“序曲”和“逃难” 两段音乐作音乐学范式的分析。
  
  1、《泥人的事》序曲部分音乐分析
  
  序曲主题乐曲主题简洁、深沉、宽广,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G 商调式。
  
  《泥人的事》序曲部分的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4/4 拍。(见表 1-1)序曲音乐可分为两个部分,即 175-193 小节为序曲部分的第一乐段,结束在C 商调式上。(见谱例 1-1)194-214 小节为序曲部分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相同,也是结束在 C 商调式上。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模进与变化重复。见谱例 1-2两个乐段构成一个大乐段,从而构成一部曲式。
  
  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有三点:
  
  第一,此部分主要以弦乐为主,以小提琴独奏与大提琴独奏作为主要旋律部分。八度音的旋律进行让主题旋律非常明了,使整个部分的可唱性较强。
  
  第二,小提琴独奏与大提琴独奏以外的弦乐部分以全音符的方式进行托衬,令整体音乐音响层次感较强。(见谱例 1-3)第三,两个声部的号角在此部分的使用非常巧妙,整体附和主奏乐器的情绪,并在主奏乐器演奏长音的同时以较为密集的三连音音型填补空白。
  
  2、《泥人的事》第一场“逃难”音乐形态分析
  
  曲式结构为不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布局为:(见表 1-2)1-28 小节为“逃难”的第一段落,结束在 E 商五声调式上。此部分作为第一场“逃难”音乐的开始。在中国五声调式的基础上,使用西方的大小七和弦,由弦乐组共同演奏作为乐曲伊始,体现西方大小调式特色与中国五声调式巧妙结合。(见谱例 1-4)大提琴独奏开始全曲的旋律部分,大提琴独奏部分采用附点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加符点二分音符的音型作为主题材料,以四小节为一乐句。值得一提的是,作曲者在交响乐队中融入了二胡这件中国乐器,与大提琴独奏的主题旋律相同,音色的相互碰撞与旋律之间的相互交替使音乐呈现出类似于复调音乐的对题、答题的形式。(见谱例 1-5)29-52 小节为“逃难”的第二段落,结束在 A 徵六声调式上。此段落临时变化音较多,均以减八度的形式出现,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表现变音的特色。(见谱例 1-6)“逃难”第二部分的速度与第一部分相比,通过音符时值的调整改变了音乐的速度,有了一定提速。二分音符成体系的出现让音乐开始具有更强的律动性。
  
  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在不同乐器组的混合使用使音乐的层次感更加明显。
  
  53-64 小节是“逃难”的最后一个部分,结束在 A 宫调式上。这个段落也是“逃难”情绪最强烈的段落,将“逃难”引致高潮。十六分三连音与三十二分三连音的使用让音乐的整体速度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小提琴部分的演奏。(见谱例1-7)弦乐与管乐在这一部分交相呼应,管乐以不完整三连音作为旋律,而弦乐以完整三连音作为旋律,完整的弦乐部分填补了管乐的空白。使整体音色更加饱满充实。见谱例 1-8“逃难”第三部分情绪的提升为下一段落的乐曲做了铺垫,使整体性更加完整统一。
  
  总之,舞剧《泥人的事》音乐形态的特点是:以民族调式民族色彩为个性,简洁并富于交响化的主题贯穿,蕴藏着具有反抗性的悲剧气质。简称“民、简、悲”,音乐形态凸显“民、简、悲”.
  
  二、舞蹈形态分析
  
  舞蹈形态编排分析如下:
  
  序幕,采用倒述手法开场。以主人公的晚年小五的形象走入台下观众席前,此时天津时调的曲调唱出了泥人的事的凄美歌词:“话说我们天津呐,远的时候叫个天津卫,南来北往,热热闹闹的人呐,那叫一个哏!今天,不说狗不理的包子儿,十八街的麻花儿,天华景的茶园儿,小白楼的货儿;也不说九河下梢的漕渡,海河边儿的洋楼,劝业场的西洋把戏儿;单就说、单就说那天津卫的泥人儿,那泥人儿的事儿 ……”主人公进入舞台后接受世界万国博览会特别大奖。主人公仰天长叹,引出这个饱含着磨难铸就如虹人生的凄美故事……《泥人的事》。
  
  第一场,逃难。包括了 28 人的群舞和小五与秀儿的双人舞,采用了当代舞的创作手法。
  
  第二场,齐大叔家中。收留小五,主要是用哑剧式的舞蹈肢体动作。小五、齐大叔和齐杨柳三段双人舞交代了故事情节。
  
  第三场,丁府投亲。主要有丁老板和丁太太的双人舞、咖啡舞(沿用了古典舞圆身法韵律的体态,在圆上有点,加上男子群舞的力量,表现了天津在民国时期达官贵人的生活状态)、丁老板的独舞和丁老板、丁太太和秀儿的三人沙发舞(当代舞的手法,突出了空间、三人高空、低空的调度,三人的换位、托举,对舞剧的发展交代的特别清楚,特别是在动作中运用了串翻身技巧),其中独舞采用了中国的古典舞的神韵和中国武术太极相结合的一段非常技巧性强,演员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风驰电掣般的高超技巧,突出了丁老板风流倜傥帅气的富家老板形象。
  
  第四场,齐大叔家院学艺。包括 3 段双人舞,运用了武术中的对打元素、古典舞的手法,采用定点双人舞的形式,运用了低把位托举,在最后的插叙中回忆秀儿和对秀儿的思念,表现了小五和秀儿的凄美爱情。回忆浪漫相爱的情景。
  
  第五场,天津黄会。运用民族民间舞集体舞、融入了河北拉花元素,中间穿插民俗民间庙会的情景表演。包括男女对舞,女群舞、民俗民间表演、男群舞、男女对舞的结构,特别是河北拉花下身比较沉稳,身段又比较灵活。
  
  第六场,丁府客厅,摆满月酒。包括双人舞,叙述性舞蹈表现进行情景交代、小五和秀儿的不期而遇相认的大段双人舞、群舞的指责、4 人舞的抢孩子情感冲突的、群舞、丁老板的独舞和小五和秀儿的回忆双人舞,这也是再现第一场的双人舞主题,运用了大开大合的舞蹈调度,很多高难度的托举、抛接双人舞的连贯的运用,丁太太、孩子和秀儿相继死亡,突出了情感的宣泄,贯穿了舞剧整个情感脉络的始终。
  
  尾声,再现了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百态的百家谱情景,人物画卷。
  
  舞剧《泥人的事》在围绕着凄美故事的情节,运用民族民间舞集体舞、河北拉花舞蹈语汇肢体美的特色,把集体舞、独舞、双人舞错落有致的融合在一起,融入中国武术、杂技、民间民俗的皇会等元素,使在舞蹈本体上既增强了高超的舞蹈肢体美、技巧美和表现美的感染力,又与感人凄美的人文精神的故事融为了一体。“总编导邓林正是抓准了”舞“与”戏“场场连接、环环紧扣。”着名舞蹈家张苛评论说。
  
  3“舞剧以主角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突出主角的群舞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技艺精湛独特。在舞蹈表演上,主要体现在精湛技艺的独舞双人舞形式、整齐划一的群舞形式二个方面。”
  
  总之,舞剧《泥人的事》的舞蹈形态特点是:以突出主角高超技巧的舞蹈组合(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布局层次鲜明、中国元素突出、形神统一。
  
  简称“角、味、神”.舞蹈形态凸显“角、味、神”.
  
  第二节 剧情的人文精神
  

  作为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2013 年艺术生产重点剧目,原创舞剧《泥人的事》是按照“植根传统、民族经典、时代特色、强化地域”的基调精心策划创排的。该剧取材于清末民初旧中国天津“洋”文化和“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作为时代背景,以虚构人物“泥人齐”收养爱徒的经历为横线,以民间艺人悲欢离合及其复杂纠葛的情感悲剧为主线,以大量的天津市井民俗画面(天津皇会等)为依托,汇集国内优秀舞剧制作精英及其团队,将贴切精美的舞蹈表演、动人心扉的音乐旋律和设计精良的立体布景画面,通过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凸显了浓烈的冲击效应。
  
  一、新创意弘扬正能量
  
  该舞剧将背景设为以天津为时尚的民国时期。那个时期,开埠之先的天津是新旧社会融合的典范,既有中学的深厚,又兼西学的涌现。该舞剧通过对这一时期天津小人物的描写,力图展现一个时代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为了突出“时代性”,创作者们特别是通过创新的意识,在舞台的布景、道具与舞者和舞段的结合上下了很大功夫。在舞剧结构上,该舞剧前后呼应,以倒叙的表述方式,将故事一气呵成地呈现出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富于创造性。同时,弘扬人间正能量,反映出民族的坚韧精神,从而展现出天津文化深厚的沃土。
  
  1、立意创意--特定社会的悲欢离合
  
  大型原创舞剧《泥人的事》将爱情、苦难、成才多重交叉点融为一体,造成强烈的戏剧张力,深刻反映出时代和地域的风貌。舞剧开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通过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清末民初兵荒马乱的年代,小五和妻子秀儿逃难来到天津,虽然日子艰难但两人对未来充满期望……该舞剧将洋溢的诗情和饱满的人物情感,融汇在优雅的舞蹈中,带给了观众以高品位美的享受。
  
  2、人文创意--磨难历练终成英才
  
  舞剧《泥人的事》是我国在舞剧创作领域中追求人性张力题材的极为少见的作品之一。它将触角深入到了人性的范畴,并把人性的善恶美丑和人的生存生命张力的表述铺垫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旧中国天津的特定形态下,成为一部具有较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张力题材的舞剧。该舞剧情节复杂,较强的戏剧性故事情节在舞剧产品中显得难能可贵。
  
  3、地域创意--巧手荟萃天津特色
  
  舞剧《泥人的事》折射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天津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历史传承、民居特色和文化交流等社会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的深刻影响。社会背景中有新派买办、封建社会中的点妻现象、天津九河下梢的海河文化等,这些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难得的。
  
  总之,舞剧《泥人的事》的在构思上通过具体生动的内容创作展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弘扬了人间正能量。
  
  二、妙方法讲述悲故事
  
  舞剧《泥人的事》上在创作理念充分发挥天津歌舞剧院自身综合性和地域性文化优势融入了现代的观念,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处理方法,一方面采用的是简约的诗意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则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运用“平行蒙太奇”
  
  的手法来进行舞剧处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作者的主旨思想,使整部舞剧情节紧凑、结构完整而不拖沓,并且通过小五与秀儿不同生活时空、不同生活状况这两条线的对比描述,形成了虚实相间的艺术表现力。在舞蹈语汇上,编导除了采用我国民族舞剧所常用的表现手段之外,还融入了民间舞蹈、民间杂技等表现形式。令人眼前一亮,艺术美感十足。
  
  1、艺术理念创新
  
  舞剧《泥人的事》在创作中要贯彻发展新理念,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理念:以朴实的民族故事,张力的故事情节和民间的喜怒哀乐作为创新理念。以天津地域的小人物生存生态,以情节跌宕起伏感情复杂的戏剧张力,作为创作理念。就是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从而折射出时代的特色。以平民的视角,真实的生活,人性的张力,生命的意义,承载的价值作为创作的根本理念。这是一个务实创新的理念,他是把文艺深入升华到人格化的创新理念,用于深入到人性本身捕捉人性真实感受的创作理念。如舞剧《泥人的事》
  
  自 2013 年岁末推出以来演出近 40 场,剧院按照艺术创作规律要求,成立以高久林院长为组长的艺术基金使用小组,设定专项资金账号,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制定进度时间表,严格监控。由院领导带领创作组分三路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广泛开展采风活动。先后赴杨柳青、静海、汉沽、霍元甲故居、石家大院、天津五大道和起士林等地区进行采风和整理活动。详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走访切身感受到天津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人文风貌,挖掘出了许多鲜活人物和生动故事,激发出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极大推动了艺术创作。主创人员对剧中的重要舞段、音乐、舞美和服装进行了加工修改提高,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将天津的风土人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艺术生产定位上突出地域特色,创作出反映美丽天津、幸福家园的感人故事,创作出接地气、贴民心的作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艺术内容创新
  
  形式上创新采用了蒙太奇手法展示多样的民俗风格,艺术内容创新应在深刻领会政治导向的前提下从剧目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艺术元素的丰富性、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上下功夫,从注重根植传统文化、引领价值追求和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从精心创作符合当代审美需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作品上下功夫。
  
  把正能量融入到具有天津代表性的、朴实的、民族的符号象征意义的泥人故事,通过具体生动的内容创造,展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和人的顽强的生存精神。
  
  3、艺术形式创新
  
  艺术形式创新应当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和节目包装上下功夫,更加注重节目的质量,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充分整合挖掘天津文化资源优势,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满足大众化的审美需求,最大潜力的拓展了舞台发展空间。形式上首先是多种天津民俗元素(泥人、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顶缸、天津武术、风筝)、俗文化、天津杂耍文化,其次用蒙太奇手段和象征主义手法,有机的与剧情融合起来。
  
  总之,《泥人的事》在构思上用民间艺人的悲情故事,弘扬了小人物抗争压迫顽强生存的正能量。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