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我国传统文化与武德的相似点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09 共5981字
  3.1.2 坚持不懈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习武的时候难免遇到困难和瓶颈,《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话是说: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住,越是困难越不能放弃自己的志向。以此自我勉励,所以,远大的志向是习武之人必须要有的。远大的志向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算是立志了,这需要在习武之时慢慢地去实践。《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说:“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人们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在实现的过程中因为困难阻扰而“中道辍足”使之半途而废的等于没有立下志向,所以,要实现自己的志向要用自己的志向勉励自己还需要自己的坚持不懈。
  
  3.1.3 惜时铭志
  
  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仅仅是在这个时间段中习武会有更好的技艺上的磨练更好的是对于人的意志是一种磨练,也能说明习武之人对时间的珍惜。《颜氏家训》中有一句话阐述了时间的重要性,“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想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要抓紧每一分时间,时间如水,转瞬即逝,我们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博览”,当知识和认知越来越充足的时候,这对我们的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3.1.4 励志勉行
  
  当树立了远大志向,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去勉行。勉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立下了志向就要认真去做;二是勉励自己的行为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志向。孔明先生曾告诫他的外甥“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凝,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获。”孔明先生说了3点:一是仰慕先贤,向贤人学习,引用至今也就是我们要向好的同学学习,不单单是学习在武术上的造诣,也是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二是孔明先生谈到了早恋的问题,孔明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个成熟的境界去恋爱,这是一种对自己志向的一个羁绊,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三是孔明先生提出了为人做事不要拖拖拉拉,当机立断而不是武断,当确立的志向是正确的时候,就该毫不犹豫的向自己的志向去努力,不要拖拖拉拉。
  
  3.2 二心
  
  3.2.1 心正则行正
  
  心从生理上来看是给全身供给血液,这是他的生理特征。从哲学的角度上来看,心属于唯心主义,通俗点来说就是心里想着什么事我再去做什么事,当然这不是错误的思想,但也不是最为正确的思想。我们今天站在传统文化和武德的基础上来看待心。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是说作为一个人要端正自己,内在要端正心,外在则要端正他的容貌。习武时师傅经常的教导我们学习武术不是恃强凌弱也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要端正自己学武的心态。心术正,则行正,行正则身正,无论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是我们的武德中,对心的教导无疑是最多的,心理上的教育对于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我们日常接触的事物,再到我们所接触的课本都是对于我们心理的一种教育和思想上的充实。
  
  3.2.2 端正心术,善待他人
  
  《茅蓬语录》中有一句话:“心术不正,其为材也必劣:学问不深,其为器也必浅。”没有善良的心,即便你再有才华也是劣材,你学习了武术,最初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为了去打架不吃亏,或者说是打架能比别人厉害,用自己所学的武术去欺负弱小,甚至用自己所学的武术去犯罪,笔者认为这都是侮辱了武术也侮辱了你的师傅对你进行的武德教育。我们从一开始没有接触武德,没有接触武术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对于我们的教育就是你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一颗善心,这个大道理不仅在传统文学上有许许多多的记载,在佛经中也有记录,甚至在道教中也有记载,可见心术端正重要性。
  
  3.2.3 静心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短短的五句话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修心,我们常说“静坐常思己过”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会去思考,渐渐地也就会思考明白,武术中,太极在静心这方面是尤为的突出的,太极的一张一弛,一动一静都体现了静心,通过静心来调节自己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从太极中所悟到的武德中的一种--静。
  
  3.2.4 心静则武成
  
  在太平的时间,许多武林世家都选择在安静的地方传授武艺,一则无人打扰,二则培养徒弟们的良好心态,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安静的环境中人们所学习到的技能或者是知识都要比在嘈杂的环境中所学的要多,再则,安静的环境也适合培养人的良好情操,所以,许多的练武之地都需要安静,可见静在传统武术中所拥有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3.2.5 武德的“心”传递
  
  武德的传递大多都是以语言和文字相传,这种相传方式也正是师傅徒弟心与心的交流,武德中许许多多的条例与警示都与心术有关,诸子百家无不把“心”作为思想的中心出发点,武德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的。
  
  3.3 三身
  
  3.3.1 静以修身
  
  修身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指调理身体的好坏;另一个是对自己的体性进行调修。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曾经说过:“静以修身”这个静有两种意思:一个是指身体上的静,也就是静养;另一个是从体性上来说的,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事冷静,体性沉稳,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了“静以修身”这句话。
  
  3.3.2 静的传承
  
  静这种品德体现在武德中比较到,也可以说许多武术家都将“静”作为自己传承武德中的一点,也可以在许多武术世家中看到家中悬挂“静”字来警示自己和弟子。在众多武术套路中太极是对于静的理解是最为深刻的,太极主张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一动一静,动静相互的武术理念,也是太极门派对于武德的所理解与传承,至今,太极依旧是动静结合,而且太极多以突出“静”字。
  
  3.3.3 赛场上“静”体现
  
  沉着冷静也是传统武术所继承的良好品德,遇人处事沉着,这一点在散打比赛中也颇为重要,沉着冷静在赛场上一个是对选手的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在比赛开始的时候是否能够冷静的面对对手。在赛场上“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3.3.4 八风不动
  
  佛家中讲述的“八风吹不动”就是对于一个人体性的调修有了最为警戒的八项。“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件事。为人修身做到无论喜怒哀乐,还是听到了毁谤辱骂都依然能做到心静如水的境界,可见能做到这样的境界可谓是人上之人,或许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从平时为人处事开始,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开始,慢慢地去改变自己,用这些小事来修身,使之达到为人君子。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