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传统家训的文化特质与当代意义(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09 共4967字
  3  传统家训的当今文化价值
  
  传统家训教育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以血亲关系为桥梁,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家教文化。它“不仅以内容的丰富性,理论的系统性,文体的范式性,将家庭教育与社会大众化生活紧密结合,事理与亲情融合,言训与人育并用,而且在严肃的道统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2]换言之,传统家训文化提倡的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点,以家训教化为主导,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人本化教育,其中的优秀理念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颇具建设意义。
  
  3.1立德树人的思想有助于锻造健全人格
  
  古语有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先哲将“立德”置于人生“三不朽”之首位,可见对“立德”的重视。在中国传统家训里,更是把“立德”作为树人的主线贯穿始终为人们所效法,传统家训文献中的有关“立德”论述俯拾皆是。足见“立德”为做人之本的重要性。伟人毛泽东曾在致黎锦西信中断言“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家训文化把“立德”作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于思想道德是指导和规范人们行动的准则,即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笔者认为,传统家训文化对“立德”的要求虽然很多,但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忠孝义”三个维度。其一,“忠于国”,贵在做事做人上要有担当有作为清正清廉,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其二,“孝于家”,贵在通情达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其三,“明于义”贵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以民族大义为重。这些传统家训,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当今某些只注重子女的智力开发,而偏废道德培养的家长而言,更具借鉴意义,因为立德和树人尤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而不可,否则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德才兼备原本是做人做事的不二法门,是家庭成员塑造健全人格的必由路径。
  
  3.2勤勉治学思想有助于树立远大的理想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勉学”,这是传统家训文化中几于“立德”同等重要的家教理念。据史料记载,传统家训文化在其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对劝箴后代勤勉治学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周易》中就曾力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勉励后人勤奋学习,自励自强;孔子在其《孔子家语》中对其弟子教导“君子不可以不学”的劝学要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告诫子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强调立志成才的重要性。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在其家训专着《颜氏家训》里,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箴后代勤奋为学,只要勤学苦练,都可以“学以成忠”,“无不利于事。”概言之,在以后的历代家规家训中,无不将劝诫后代求学上进纳入其中,且更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勤奋学习为安身立命之本。清代左宗棠在给其子的家书中,就教导儿子“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3]这些劝学理念和治学方法,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和人们的读书学习,颇具启发引导之功。
  
  3.3家国同构的思想有助于培养爱国意识
  
  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里,小家庭大国家是一对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组成,而国家则是家庭的最高统率。家训文化的导向会间接影响到社会的风气和国家的安定,而国家的精神文化的清正又将直接规范和引领家风的传承和世风的提振。家和万事兴,强国先治家是不变的真理。如上所言,在历代家训文化中,身正则家齐,家和则国兴,国强则民富,家国情怀的培养始终与立德修身,勤勉治学家训思想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传统家训文化的信念追求和精神支柱。正因如此,才使这种以“家国同构”思想为主的家庭教育在历代家训文化中倍受关注,并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由《宋史。岳飞传》记载并演义流传至今的“岳母刺字”典故,即岳母用为儿子纹身刺字的家教方式,教育岳飞“尽忠报国”,伸张正义。又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示儿》诗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激扬文字中抒发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教育儿子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再如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在其遭受投降诬陷打击,发配新疆之前曾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诗句来表达为了国家利益,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浩然正气和报国之心。可见“家国同构”的意识是构筑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文化相传的精神合力,其对于当今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社会背景下,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理想自信和道路自信都是不可替代的社会正能量。
  
  总之,任何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任何一种家庭教育理念和范式,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必须服从于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发展要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及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训文化也不例外。它既是在中国宗法和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就不可避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阶级烙印和历史局限性。鉴此,对于传统家训文化,应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和毛泽东思想来甄别良莠,去粗取精,摒除其中对现今社会无用和有害的内容,吸纳其中对现今仍具生命力和有益的思想,把它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古为今用去伪存真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创新地发展利用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探究传统家训中的人文关怀内涵,借鉴曾滋养培育无数中华英雄豪杰及杰出人物的中国特色的人文关怀传统,助力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教育,为人父母者增强人文关怀意识,锻炼人文关怀艺术,以提升家庭、学校及社会的人文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高尚品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文化当务之急,也是家庭教育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张艳国。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意义[J].中州学刊,1994(2):94-104.
  [2]李鹏辉。《颜氏家训》的人文关怀及现代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6-111.
  [3]左宗棠。左襄公家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